如何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守纪习惯、安全习惯等等。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养成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要求,有章可循,让学生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即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何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为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十条》,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如学生着装与仪表的规定、学生文明交往的规定、学生上课的规定等等,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二、养成教育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作为班主任要要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平时多留心,多观察,随时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即时修正。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着装整洁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我班蔺旭同学中午不回家,吃完方便等食物后随手将包装袋、纸巾在教室内乱扔,许多值日同学对其有意见,通过多次找他谈心,终于使他认识到了这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是不尊重其他同学劳动成果的表现,帮他改掉了这一坏习惯。三、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刻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贯彻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就会事半功倍。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比如在升国旗、做广播操时教师不能聚在一起交头结耳,做眼保健操时教师不能随意离开课堂;大型活动或集会时教师不能提早离开会场。又如要求学生热爱劳动每次学校大扫除我都干在最前头。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从不乱扔一个粉笔头,而且每次看到地上有废纸屑我都主动拾起。以身作则,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站在讲台边抽烟边教育学生抽烟如何不好;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教师应有始有终做学生的表率。四、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家长要处处成为学生养成教育的表率,在学生中更要树立典型形象。结合学校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班内开展各式各样的评比活动,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定期评出班级纪律标兵、劳动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节俭标兵等,激励学生效仿。尽量挖掘行为习惯好或有进步的学生的长处,在班上开展“你说、我评、大家讲”的活动,让大家评价一下这些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值得大家学习。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感到做好学生或进步学生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按《规范》和《守则》的内容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也能成为好学生或进步生。五、养成教育要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六、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学校是教育管理学生的摇篮,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为了使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继续延伸,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七、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单单是班主任的事,它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政治课、班会课、各项活动的开展,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工作中要力争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才见实效。八、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方方面面影响学生的养成教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