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发展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二语习得研究的近代史研究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是建立在早期的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的,目的:并非是给读者对早期的研究方法作出详细的叙述,而是去探索当今一些思想的理论基础。50—60年代:a.二语学习的理论仍然是语言教学实践的一个附属品。然而,至少在19世纪末的教学革新运动以来,与语言教学方法相关的潜在学习理论已经得以很好地论证(Howatt,1984,pp.169-208foranaccountofthese)。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语言教学的专家写出了大量的文章,包括了一些学习理论的严肃思考,这些可以看成是他们进行实践的初步理论(Lado,1964;Rivers,1964,1968)。b.结构主义:这些语言学家包括20世纪20年代的Palmer,还有就是40年代的Fries以及他在Michigan的同事们。Howatt对这一方法的总结如下:1.认为语言系统是由一套有限的作为模型的“形式”或者“结构”组成的,这些模型可以产生无限的结构相似的句子;2.认为重复和实践有助于养成准确而流利地说外语的习惯;3.一种教学法,即在鼓励学习者交流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之前,应先教给他们一些‘基础知识’。(Howatt,1988,pp.14-15)c.行为主义根据行为主义学家的观点(Watson,1924;Thorndike,1932;Bloomfield,1933;Skinner1957),语言的学习和其它的学习是一样的,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这种观点来源于心理学上的研究,即把对任何一种行为的学习都看成是基于“刺激”和“反映”上的。这种观点认为2人类在生活的环境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如果对这些刺激作出的反映成功的话(即达到期望中的效果),那习惯就得以巩固和加强。通过反复的巩固(或加强),某一刺激就会反复地引发同样的反映,从而形成一种习惯。故对于任何一种技能的学习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刺激和反映是对出现的创造物并通过不断的巩固变得越来越扎实。把这种观点运用于语言学习,特定的情景就会要求有特定的反映。例如:遇见人就会打招呼,如果获得期望的结果(即问候被回应了),反映就得以巩固和加强。如果交流突然中断,特定的反映就得不到巩固,而学习者为了支持所期望的反映就会自动放弃原来的而作出可能引发成功的反映,并由此得以巩固和加强。d.遭到攻击的行为主义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60年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都有所发展。语言学领域就是从结构语言学转移到了生成语言学,前者是以对大量的语言文集的表层结构进行描述为基础,而后者是强调人类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而且是有创造性的。这一转变起源于1957年“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这是NoamChomsky最有影响的书中的第一部。70年代a.习得顺序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对儿童语言习得的观察研究,研究者有KlimaandBellugi(1966),Slobin(1970)orBrown(1973)。这些研究者们发现了儿童学习语言有惊人的相似点,无论他们学习的是什么语言。似乎全球的儿童都经历了同样的阶段。为了表达相同的含义,使用的结构也是相同的,甚至也犯同样的错误。b.对比分析c.错误分析3Corde是第一个把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学习者错误的重要性上的,他指出错误并非都是由于母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对比分析预测所有的错误都是由母语的干扰造成的,而实际并不是如此,因为许多研究已经足以使人信服地表明了大多数的错误并非母语影响造成的,母语中应该阻止错误发生的领域也不是都没有错误的d.中介语: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有人译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Selinker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假说(interlanguage)的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Theory)是由Selinker等人最先提出来的。所谓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重点强调了第二语言学习中三个方面的问题,①什么样的认知过程负责中介语的建构?②中介语知识系统的性质如何?③为什么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这是关于中介语的一个最早的定义.“Theseparatenessofasecondlanguagelearner'ssystem,asystemthathasastructurallyintermediatestatusbetweenthenativeandtargetlanguages”.(二语/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对中介语的研究比错误分析更进了一步,它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偏离目标语的特征上。4e.Krashen的监控模型基于早期的理论,Krashen的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Krashen,1977a,1977b,1978),80年代早期的一些书中对这些理论和观点进行提炼和延伸(Krashen,1981,1982,1985)。Krashen的理论建立在下面五个基本的假设上: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习得与学得区别假说)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input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monitorhypothesis(监控假说)f.Schumann的洋泾滨语洋泾浜语(pidgin)和克里奥语(creole)有时又合称混合语(mixedlanguages),边缘语(marginallanguages)或者重组语(restructuredlanguage)。Pidgin这个名字来自PidginEnglish,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形成于十八世纪的广州,是来中国的英国商人同中国人进行贸易时使用的工作语言,词汇以源自英语的为主,杂有来自广东语,葡萄牙语,马来语以及印地语的少量字眼,而语法结构则基本上是广东话的。广东人说洋泾浜英语时基本上按照广东话的语音和音系规则行事,把源自其他语言的词汇都加以改造,象pidgin这个词就是英语的business经过广东人的变音而形成的。到了十九世纪,上海成为另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洋泾浜英语开始在那里流行。洋泾浜是旧上海的一个地方,靠近今天的外滩,上个世纪时是涉外贸易的一个中心,洋泾浜英语因使用地点而得名,也算是名正言顺的了。所谓洋泾浜化,是指当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在有限的接触中,为了使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容易而去发展一种辅助性的交际工具的过程。5Schumann认为洋泾浜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语言文化移入(acculturation)。语言文化移入,又被称作语言文化适应,指一个社会集团与具有不同语言、文化、价值观念的另一社团相互交往时,其语言、文化、价值观念产生变化的过程。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与目标语的社会、心理距离将最终决定是否形成洋泾浜语。社会距离(socialdistance)、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distance)的概念是由Schumann提出来的。Schumann认为二语习得中的社会距离由下列几个因素构成:支配(dominance)、融合(integration)、封闭(enclosure)和其他因素,如:群体的大小和凝聚力、两种文化的相似度、两个群体之间的相互态度、二语学习者在目的国打算居留的时间等。在Schumann看来,二语学习的心理距离由下列情感因素构成:语言碰撞(languageshock)、文化碰撞(culturalshock)、动机(motivation)。Schumann认为洋泾浜化的过程可能会呈现出二语习得初期的所有特征,只要存在社会、心理距离,洋泾浜化的过程就会持续下去。因此,社会、心理距离的存在亦是形成洋泾浜语的必要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的中文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为研究材料,此刊为外语教学界的全国核心期刊,刊载较多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文章。通过逐一分析本刊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的关于二语习得研究方面的文章,总结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在近十年来,二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召开了多次二语习得研究会议和论坛,从理论,应用,跨学科和实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同时,二语习得研究也推动了语言教学的进步,在教育部6的带领下,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在进行全方位,大范围的外语教学改革。国外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始于本世纪60年代末。赞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专家学者们是把科德(corder)1967年在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上发表的“TheSignificanceofLearners’Errors”和塞林科(Selinker)1972在同一杂志上发表的“Interlanguage”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章看作是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正式开始。近十几年来,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迅速也在发展,其特点表现为研究范围广泛,研究队伍庞大,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更是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旋律。本文首先根据《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大量文献,阐释当代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重心,学习策略,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谈一下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1.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两种倾向二语习得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向纵深发展,对本学科的研究越挖越深;一种是横向发展,力求与不同学科建立联系,以解决种种复杂的语言问题。前一倾向出现较早,如学者会从语音,构词法,句法,语法,语用,等语言学范畴及语言教学等方面,在本学科内进行纵深层次的研究拓展。后一倾向较多地出现于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就语言学科的发展而言,今天跨学科发展比单学科发展趋向更明显,规模更大。现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已不仅仅限于语言学范畴,而是广泛借鉴了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决非只是这些学科研究的简单综合。它有其相对独立性、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2.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从向理论推导到数据试验分析的过渡。7国内的研究方法通常有三种:以数据材料为基础的量化研究,以访谈,观察等材料为基础的质化研究,非材料性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以非材料性为主,但正在向材料性特别是量化方向发展,与相对很强的西方的材料性研究靠齐。国内二语习得研究正在从经验总结向数据分析稳步过渡。3.二语习得研究重心的转移。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把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单纯注重语言本身转到了注重语言学习者,从研究“怎样教”转移到研究“怎样学”;从研究“教师”转移到研究“学生”。正是由于这样的转变,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4.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掌握、理解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的方法。“省略简化”就是外语学习者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例如,初学英语的人因使用省略简化的学习策略,时常会将动词单数第三人称的词素或表示名词复数形式的词缀-s省略掉,从而出现诸如“ShestudyEng1ish.”“Isawtwopotatointable”一类的中介语形式。在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依据不同理论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