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时代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学习也离不开数学阅读。而小学一年级是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阅读”是综合能力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数学学习中处处存在着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不知如何看书,但他们刚接触数学,学习热情很高,渴望得到新知。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心理需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关键词:一年级学生数学阅读兴趣数学阅读习惯数学阅读方法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学习也离不开数学阅读。而小学一年级是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阅读”是综合能力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数学学习中处处存在着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学习热情很高,渴望得到新知。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心理需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利用课本中的绘图和多媒体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阅读兴趣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体材料给我们的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的能让低年级孩子感兴趣的数学阅读材料。现有的数学课本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许多插图,利用多媒体课件让插图中的人物动物形象等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通过教材阅读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倾听、讨论、写作数学概念的机会,还培养了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数学知识本质意义的认知。这样的数学阅读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数学是生动的,活泼的,富有意思的。美国斯图尔特.J.墨菲先生认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离不开“看”。他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因此要让一年级学生学好数学,爱数学,我们在课堂内进行教材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课本中的图画,因为当学生遇到知识的疑难时,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图画,充分展开想象,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二、长期坚持,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低年级的很多数学老师都认为孩子还小,担心孩子看不懂,不愿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都没有机会读书,一直在听老师絮絮叨叨的说。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导致孩子们一旦需要阅读理解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阅读和读懂题目,也没有阅读理解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就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逐渐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1.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一年级孩子的数学教材,大多是图文结合,孩子看到童话般的教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容易引起看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是看图,很少去动脑思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孩子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边看书,边从以下几个提纲入手思考:(1)通过看书中的图片和文字你知道了些什么?(2)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有哪些解决的办法?(4)验证一下这样的结果对吗?通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学生找到了答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引导着学生多次反复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能逐渐养成习惯,以后没有老师的提示,也能做到边阅读边思考,而不是盲目的为看而看了。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依赖性很强,一开始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担心孩子读不懂题目,都会直接告诉孩子题目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去做,长期下来,导致孩子们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特别是看到阅读量大的题目,就会直接问老师或家长“这道题怎么做呀?”或者只看大概的几个字,想当然的去做,常常因没有读懂题目而频频出错。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在学生已经学完拼音后,教师就可给题目要求中偏难的字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才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另外我们平时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先通过读数学书,找一找这道题与数学书上的哪一道题类似,再想一想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而不是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仔细审题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三、“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具体的数学阅读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一种方法比学到知识更重要。从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具体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我曾经尝试过以下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1.课前教授关键字,题中圈画重点字。在新课教学时,先教孩子们学会认识关键字。例如:多,少,长短,高矮,左右,最,第,顺序,规律,同样多,画,涂,划,轻,重,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等。在平时做作业以及考试的时候,要多鼓励孩子们找重点字并圈画出来,对圈的好、圈的准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经常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的正确率。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有一道这样的题,“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件45元的衣服,她带的钱正好够,请问她最多带了几张10元的人民币?”刚开始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经过小组的讨论后圈出重点字“正好够”,明白了小明妈妈带的就是45元钱,“最多”说明了答案的唯一性。这一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2.教会学生阅读图文信息。在数学阅读中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有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纯图片,图文结合,表格,纯文字等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读文字的方法,更要有仔细观察题目的习惯。例如:图文结合的题目中往往隐含着一些条件。要挖掘这些隐含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先看文字,找出这些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再从图上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信息。学会先读文字信息,再读图画信息,对题目有综合全面的阅读理解。3.教会学生使用阅读符号。一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在初步建立形成阶段。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题目旁边写上一些提醒自己的语言或阅读符号。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那么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也不例外。如:在要求数出题目中的各种图形有多少个时,边数图形,边在数过的图形上作上阅读符号,并且最好不同的图形作上不同√、○、△等简单符号,这样就不会漏数,重数。在按从大到小排列数时,在题目的两边标出大小(大83>75>19>3小)。这样长期坚持训练,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就能使易混、易错的题目变的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四、利用小组合作,促进数学阅读交流如果说数学阅读是输入,那么数学交流则是输出。新课改中,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阅读能力有异,学习自觉程度也不一样,因此组织学生交流数学阅读的经验,让学生在进行阅读后及时地交流,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体会与质疑,这样不仅能纠正错误的阅读理解和补充自己阅读得不全面的地方,还能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就应该从最基础的一年级数学阅读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充分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