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章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答:_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3、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1)、总括北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引出下文具体对故都秋的描写。(2)、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4、第①段中三个“来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三个“来得”结构相同,形式整齐,加强语气,强调突出了北国的秋的特点。6、作者在第③段中写清晨小院中的秋意,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突出故都秋的清静幽远(特点)。7、作者为什么说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又为什么说最好还要用秋草作陪衬?蓝色、白色称为冷色,与作者闲适而稍显悲凉的心态最相吻合。紫黑色,虽然也属冷色,但带悲哀、绝望的情调,作者悲而不哀。红色称暖色,表现热烈激情,最不符合作者的心态。秋草,枯黄哀败之色,用它作陪衬,能恰当地表现出秋的悲凉。9、第④段最后一句中“这些深沉的地方”是指细腻、清闲、落寞10、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来描写槐树的落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四个方面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渲染了气氛,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11、第⑤段写蝉鸣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衰弱的残声”、“啼唱”、“嘶叫”,通过秋蝉的哀鸣,表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特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伤感之意。12、北方的秋雨“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具体表现在哪里?“下得奇、下得有味”表现在秋雨忽来忽去、“息列索落”;“下得更像样”表现在“一层秋雨一层凉”。13、纵观第③④⑤段,写景的手法主要有哪些?试结合具体语句分别说明。①以声衬静②声色结合(视听结合)③远近结合14、本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中心句是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15、第12段中“秋的深味”具体指的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承接上文“文人对秋的喜爱,中外皆然”的议论,进一步点明文章主旨,赞颂北国之秋的深味。16、下列选项对本段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A.用对比、比喻,强调北国之秋色味浓厚,抒发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B.用南国之秋衬托北国之秋,暗写南国之秋的美景,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C.用对比方法,对南国之秋明贬暗褒,说明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各有特色。D.对比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表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偏爱和赞美。17、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不同),具有秋味浓烈厚实、秋之范围广大的特点。18、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__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总结全文,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