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组织:所谓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指根据使用的需要,依据主题内容或特征,将信息资源组织为有序集合的过程。2、情报检索语言:一种由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3、文献目录:通常是以各种媒体的文献单元为对象,对其进行记录、报道与揭示的工具,包括文献收藏目录和书目。4、索引:是以文献集合中的文献单元或文献中的信息单元为揭示对象的检索工具。5、检准率:亦称查准率、相关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量之比。6、引用次序:在列举式分类法中,是指类目划分标准使用的先后顺序;在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中,则表现为复合主题中不同组面被引用的先后次序。7、信息资源分类: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8、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9、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是一种依据分析兼综合的原则编制的分类法类型。10、基本部类:是为分类法的合理展开对知识范畴所做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划分。11、复分表:亦称副表、辅助表、共性区分表,指由共性子目构成,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12、混合号码: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13、层累标记制:按照类目划分的等级配置相应位数号码,号码不仅可以反映类目次序,并可以根据标记的位数判断出类目的等级,这种标记方式,称为层累标记制。14、相关索引:是一种不仅可以从主题名称出发查找对应的类目,而且可以将被分类体系分散的一个主题各个方面的类目加以集中的工具。15、同位类:从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处于同等地位的子类/目,称为同位类。16、交替类目:为多重从属关系重复设置的类目中,规定不用来进行标引的类目。17、分类标引:又称为归类,是指依据一定的分类语言,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判断、选择、赋予分类标识的过程。18、确定使用本:根据文献单位分类标引的需要,对选定的通用性文献分类法进行适当调整的过程,称为确定使用本。19、分类索书号:又称分类排架号,是表示一文献在分类收藏中位置的号码。20、书次号:表示同类书先后次序的号码称为同类书区分号,亦称书次号。21、主题法:直接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语词做检索标识,以子顺为主要检索途径的标引和检索文献的方法。22、标题法:标题法是一种以标题词作为主题标识,以词表预先确定的组配方式标引和检索的主题法。23、叙词表:是一种将标引人员或用户的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是概括各门或某一学科领域并由词义相关、语义相关的术语组成的可以不断补充的规范化辞典。24、主题词款目:亦称叙词款目,由叙词及其相关语义关系项构成的独立排检单位。25、范畴索引:亦称分类索引,范畴表,是一种按照词汇所属学科或专业范畴编制的概略分类系统,是从分类角度查找叙词的辅助工具。26、词族索引:是一种以词族为款目单元,按照款目词的字顺排列,供从等级关系的角度查找叙词的索引,亦称等级索引。27、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是一种实现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兼容互换的系统。通常在一个检索语言系统中,对分类表部与主题词表部的术语、参照、标示、索引四部分实施统一的控制,以满足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的需要。28、参照系统:通过在叙词下设置参照项的方式,在叙词之间建立起一种反映主题词之间联系的语义网络,是字顺表对词间关系进行控制的主要形式。29、信息描述:亦称信息资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30、元数据:一般认为,所谓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数据的结构化的数据,是信息描述的结果。32、MARC格式:机读编目(machinereadablecataloging.MARC)格式是根据文献特点和文献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需要建立的标准化的计算机可读形式。33、计算机标识语言:(MarkupLanguage)一种能描述信息资源的格式成分、结构信息等数据的计算机语言。以上为个人结合书与课件总结出来,因老师不给正确答案,故不保证正确性,望广大同学共同努力查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