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装与伪唐装——————制作人:月中冰什么是人们所说的唐装?到底什么是“唐装?唐装汉服的前世今生唐装原意溯源现代“唐装”一词的由来唐装与伪唐装,到底谁在剽窃?为唐装正名行动常见唐装形制划分常见穿着搭配唐制婚服风采常见配饰汉服的前世、今生1汉服,又称华夏衣冠、汉装、华服,顾名思义,即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而非单指汉代服饰。其历史大约可上溯炎黄(约西元前2698年),下启明末(西元17世纪中叶),不单单指汉代或唐代任何一朝的服饰,是一种主要由汉族人民创造、发展,并广泛影响了中国其它各少数民族乃至东亚、东南亚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完备服饰体系。它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只是在作为满洲民族的清军入关以后,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需要强行使用暴力手段(剃发易服)强制使其消亡。我们的祖先曾如同当时满洲统治者和民众一样,留了三百余年的辫子,穿了三百余年的长袍马褂。剃发易服示意图汉服的前世、今生2汉服的回归历程:民国时期,清政府终结,也曾有诸多革命家和学者尝试过复兴汉服,但在随后接踵而来的亡国灭种危机和西化狂潮、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宣告失败。建国后的十年文革更使得至少三代人对传统文化意识淡漠。2003年,以网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民间汉服运动兴起,利是十年余,逐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全国各大高校汉服及相关国学、汉文化社团纷纷建立。近代与当今的汉服复兴运动一生期盼恢复衣冠的章太炎由于没有汉服,只得以和服写上汉字代替民国时代某高校的学士学位服今日走在街头的汉服复兴者现代汉服的基本形制(作者:一盏风)汉服运动研究性文章推荐《大汉神殇——汉服运动消亡史》《汉服运动发展史》《溪山琴况文集》《汉服略考》《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剥离汉本位思想的汉服运动将是一场缘木求鱼的闹剧》唐装渊源唐装,意即唐服,此词由来已久,本指唐时期流行的汉服,亦作汉服的别称。该词多见于清以前的文献如:翟耆年(南宋人)字伯寿,父公巽参政之子也。能清言,工(擅长)篆及八分。巾服一如唐人,自名唐装。——摘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而唐服的称谓,则可见于《新唐书》:“至龙支城,耋老千人拜且泣,问天子安否,言:‘顷从军没于此,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来?’言己皆呜咽。密问之,丰州人也。”现代“唐装”一词的由来现代通常所见的“唐装”一词的称谓则多来自海外。缘起国外称呼华人聚居之地为“唐人街”(原称“大唐街”,由此可见唐朝文化于西方对东方印象的影响),则更将当地中国人穿着的服饰笼统称为“唐装”,此词的命名原本无可厚非。只是,在经历满清近二百年文化摧残之后,中国人在当地的日常主要穿着早已演变为满族旗袍马褂的衍生物。2001年,上海举办APEC会议,其领导人服装设计者余莺女士,受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唐装”解释影响,将其所设计的改良马褂命名为唐装,经此一役,“唐装”之名传遍天下,一时泛滥。唐装与伪唐装伪唐装:通常我们将那种由满族服饰改良而命名的唐装称呼为伪唐装,只因它的命名原本意欲代表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却是阴差阳错,名不副实。“伪唐装”一词并非由我们命名,而是在改良马褂被冠以“唐装”之名风靡全国之际,一些意识清醒的专家所提出的。换句话说,伪唐装实际是旗装、满装的变种,其不属于满族服饰,更和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民族毫无关系。它其实应该属于时装范畴。而非任何民族的传统服饰。改良马褂的唐装之名,正好迎合了近百年来由于中国近代屈辱史所造成的中国人在西人眼中长袍马褂辫子之类的清朝形象。真唐装(唐风汉服)女装婚服男装常服圆领袍伪唐装(马褂变种)女装(收腰)男装(不收腰)08年奥运会以前网友针对某电视台故意混淆唐装概念的指斥文章四月八号晚上,山东齐鲁电视台的“开讲天下”节目有场关于奥运究竟是该采用汉服/“唐装”还是西装作为中国运动员代表服装的辩论,但节目现场显示的投票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被称为“唐装”的旗袍马褂获得了五千多票,汉服却只获得了两千多票,仅仅与西装相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节目从头至尾,现场两位身穿马褂的“学者”嘉宾多次信口雌黄说马褂旗袍是唐朝时中国人穿的服装,机敏的主持人也配合得十分巧妙,把误导之风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于是"恰好"第一个打电话投票的观众来支持“唐装”了,理由竟然是“唐装”乃盛唐服饰所以一定要支持它,以后有不少打电话投票的观众也持如此说法。我的天!满清时代的旗袍马褂,仅仅因为被某些别有目的或者对历史无知的人在其头上胡乱冠了个“唐”字,就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大唐的服饰”,把真正的大唐服饰----汉服在投票上比了下去----多么巧妙,多么经典,多么令人悲哀的欺世盗名案例啊!为唐装正名行动建议正本清源——唐装的定义:唐装一词应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特指唐风汉服(注意:唐风不完全等于唐朝);广义的则是汉服的别称。伪唐装的性质:伪唐装是马褂的变种改良产物,既不具有汉服文化元素,也未被满族人民所接收,更不能代表中华气度,不能称之为民族服装。而应该被划归时装范畴。力所能及——行动:但望各位传统文化爱好者、有民族责任感者能够清醒认识,向身边朋友迷惑者普及此概念。唐装样式划分(测试版)【诚请修改意见】女装之高腰襦裙:出现于隋唐五代时期,而非唐代特有,但因唐代盛行,且风格浓重,因而划归唐风汉服之列。其为女子襦裙装,有窄袖与广袖之别。而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襦裙。但要注意,事实上齐胸襦裙和高腰襦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腰襦裙的际线(也就是束带位置)是在胸部以下,腰部以上,介于胸下与腰上之间。而齐胸襦裙的际线是在胸部以上,二者之间其实很好区分。但是同样的一点是,齐胸和高腰都是可交领或对襟。齐胸襦裙高腰襦裙女装之半臂: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在中国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多穿在衫襦之外。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这是一种短袖的对襟上衣,没有纽袢,只在胸前用缀在衣襟上的带子系住。半臂的衣领宽大,胸部几乎都可以袒露出来。唐代妇女们穿用半臂时,有的把它罩在衫、裙的外面,有些像今日的短风衣一样。在唐代,半臂更为普及,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半臂最盛于唐代前期,中期以后便有了显著的减少。现代常见半臂主要有U领(套头)、交领、对襟三种形式。对襟半臂U领半臂交领半臂半臂唐式大袖衫女装之唐式大袖衫:盛行于中晚唐时期,式样宽大,一般袖宽往往可达到四尺以上,是中晚唐时期贵族服饰,一般在重要场合或内室穿着。左上为唐式大袖衫、长裙、披帛穿戴复原示意图。左下为商家制作唐式大袖衫和披帛、诃子裙的搭配交领襦裙女装之交领襦裙:交领襦裙极为常见,基本在汉服发展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唐装交领襦裙指的是以风格划分的唐风(式)交领襦裙;左上为交领襦裙复原;左下为商家制作的交领襦裙。唐制婚服女装之婚服:目前各地举行的唐制婚礼都在尽力复原“钿钗礼衣”,但据九州牧兄考证,此说疑点颇多,钿钗礼衣实为末等礼服,不会用于婚嫁。现代商家复原的唐制婚服无一例外都为襦裙制,但据猜测可能是上下分裁的袍服制深衣制,即“连裳”。总之资料不全尚存争议。左上为唐代女子婚服简表。左下为商家制作的唐制婚服。圆领袍男装之圆领袍:又称圆领窄袖袍衫。其说法来源有二,一是始自自古代胡汉民族文化自然交融互相学习后出现后的新的样式,始于魏晋南北朝前后至唐代完全普及。圆领袍无等级之分通常以日常服来穿,之后渐渐定为中国服饰。二是源自中原本土,战国——汉朝时期普及的开襟圆领的演变产物。圆领袍延续至明制官服中也有应用,但因唐代最为盛行,因而多划归唐风。左上为唐时代圆领袍及幞头复原。左下为商家制作的圆领袍。注意:圆领袍和宋代襕衫类似,但不是同一风格服制唐制婚服搭配示意图【有争议】士假绛公服亲迎,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的起源。女服“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则从其夫之品服)”。即青色的深衣,饰以以金银琉璃等钗饰。大胆的色配冲撞,不愧是绚丽的大唐气象,同时也造就了“红男绿女”这个成语。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隐喻女子“德贵专一”,而“青质连裳”婚服也指的是青色的深衣。然而盛唐时襦裙制的礼服也开始盛行起来,开放绚丽的大唐气象大大发展了襦裙这种美丽的服制。钗钿礼衣就是一种襦裙式的礼服。层层叠叠的规整装束使它弥补了襦裙活泼有余严肃不足的特点,在同深衣礼服一样端庄的同时还具备了更加绮丽的风姿。钗钿礼衣故此成为流行于唐时的一种极有风韵的隆重礼服。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西元624年)颁布的“武德令”规定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士庶女婚也可着钗钿礼衣。唐装常见搭配示意1大袖衫+诃子裙+披帛大袖衫诃子裙+罩衫披帛半臂+齐胸襦裙齐胸襦裙+披帛大袖衫+齐胸襦裙(宽裙头)唐装常见搭配示意2圆领袍+幞头+革带进贤冠+朝服对襟半臂+齐胸襦裙U领半臂+齐胸襦裙唐制婚服(公服)男装之唐制婚服:唐制婚服男装使用的假穿绛色公服,公服就是官员穿的办事的衣服,只有节日庆典才可以使用绛色,因此可用于婚嫁。唐制婚服男装常搭配进贤冠使用。左上为假穿绛色公服复原图。左下为商家制作的唐制婚服男装。常见唐装配饰1常见唐装配饰2常见唐装配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