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翻译•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白鸥矫翼()倘能从我游乎()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然是中有深趣矣!•7.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5.凭借(仗恃,依靠,依仗);至(到);举起(抬起,展开);跟随(随从,跟着,随着)(4分)•6.⑴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2分)•⑵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2分)•7.甲段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利禄。(4分)•[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⑴互相轩邈()⑵窥谷忘反()•⑶蝉吟鹤唳()⑷岂徒语哉()•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2分)•2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⑴向高远处伸展⑵同“返”,返回⑶叫⑷难道(各0.5分,共2分)•23.⑴湍急的流水好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马在奔跑。(2分)•⑵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24.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25.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1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1分)(意近即可,2分)五柳先生传•(二)靳秋田索画(之二)•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郑板桥集》•注释:没没墨墨①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啜②: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因此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20.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________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亦不详其姓字详:②每有会意会意__③绝不知乐在何处绝: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慰:__•2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好读书,不求甚解。•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23.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3分)•20.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21.答案:①详细地知道②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③断然,绝对(根本)④宽慰•22.答案:①(他)喜欢读书,不求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②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23.答案举例:①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②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等等。•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①,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③。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日:“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huì怒日:“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经⑨死。买臣乞⑩其夫钱,令葬。【注】薪樵:木柴。②戴:同“载”。④疾歌:大声歌唱。⑤女:同“汝”。⑥听:听凭。⑦治道:整修道路。⑧食:同“饲”。⑨自经:上吊。•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恩德。”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就是饿死在沟里罢了,怎么能够得到富贵呢!”朱买臣没办法留住她,就听任她离开了。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艾:数:乞:呕:•1.翻译下面两句话。•(1)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2)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2.朱买臣与陶渊明都好学,学习目的有什么不同?•3.朱买臣与陶渊明都贫困,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4.朱买臣与陶渊明的生活追求有什么不同?•艾:同“刈”,割,砍。③数:屡次。•⑩乞:给予。呕:同“讴”,唱。•1.(1)买臣更加大声吟唱,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2)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2.朱:追求功名利禄。陶:务求领会内涵。•3.朱:不甘心贫困。陶:态度安然。•4.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陶:安心于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马说•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②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轍③。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④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⑤。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⑥。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⑦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⑧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列子·汤问》)•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龄太大了,您的儿子有可以派去找千里马的吗?伯乐回答说:好马可以从它的形貌和筋骨去观察。但要找天下的(千里)马,却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没法捉摸的。像这样的(千里马),跑起来脚不沾尘,不留足迹。我的儿子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可以把相好马的方法教会他们,不可以把相天下千里马的方法教会他们。我有一个一块担柴挑菜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相马的本领并不比我差,请您召见他。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出去寻找千里马。(九方皋)三个月就回来报告说:(千里马)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儿。穆公说:是什么样的马呀?九方皋回答说: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却是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对他说:坏了事了,您派去找马的人,马的颜色、雌雄还不能识别,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呢?伯乐长叹一声说:(他)竟达到这种地步了吗?这就是他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的缘故啊!像九方皋所观察到的,是精神。抓到了事物的精髓,忽略了粗浅的表象;看到了内容,忽略了外表;他只去看他所要看的东西,而不去看他所不必看的东西;他只观察他所应该观察的,而舍弃他不必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观察事物,还有比相马更重要的意义啊!•②形容:弭:•⑧天机:求马•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②形容:形状,形貌弭:止、息。⑧天机:天赋的悟性。求马:寻找1、B2、D•3、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4、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