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巫峡西陵峡俯瞰三峡瞿塘峡三峡更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使无数人魂牵梦绕。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但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搜集了他自己游历各地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地理学专注,而且是一部散文佳作。课文选的是总写三峡的一段,是全注的精华所在。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阙处叠嶂蔽日曦月襄陵沿溯阻绝朝发乘奔御风属引凄异素湍绿潭绝巘飞漱泪沾裳quēzhànɡbìxīxiānɡsùfāzhāochénɡzhǔtuānshùyǎnchánɡ略无阙处不见曦月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沿溯阻绝不以疾也毫无;阙,通“缺”,空缺太阳上;大的土山(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即使;飞奔的马;驾驭(动词)及;快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在假如;正午素湍绿潭白色故渔者歌曰飞漱其间属引凄异清荣峻茂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zhǔ)连接;延长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良多趣味确实,实在晴初霜旦早晨因此;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那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在完全没有假如通“缺”空缺正午太阳1、找出句中关键词,加以解释。2、翻译时,要做到词语释义“一一对应”。3、作适当的增减:补充、意译或不译。4、注意语句通顺流畅。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到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有时朝廷的命令要紧急宣召,(则)时常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1200里,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骏马,驾驭着长风,也不及船行得快啊。有时即使飞奔的马驾驭不及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翻译: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翻译: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互文修辞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三峡山水夏冬春秋1、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在一起?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顺序,是根据水由盛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皆有“良多趣味”的盎然情趣。2、作者描写三峡秋色时,着意突出一个什么字,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3、“猿声”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又是什么?叙写猿声是为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引用渔者的歌谣也为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此段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一句写山的长、多。“___”可见其长;“__”可见其多。第二、三句写山的_、_,尤其是第三句,从阳光和月光的角度,__写了三峡山的雄伟高大、绝壁耸立。七百里略无陡高侧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段写三峡的夏水。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下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文中相应的词有“_____”、“_____”,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有“__________”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襄陵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险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此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文章由夏水迅猛的紧张感变得轻松柔和,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____”是作者由衷的感叹。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此段写三峡______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__________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体现了三峡丰富的人文景观。秋、冬悲寂、凄凉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作品简介《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抢答题歇:颓与交辉竞跃欲界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按时间:晓晓雾将歇夕夕日欲颓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词语解释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实是欲界之仙都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季节)(消散)(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人间的仙境)(复,再;与,参与,指欣赏)“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文忠公”。疏通文意给加点字注音。解()衣藻荇()遂()至未寝()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jiěxìngsuìqǐn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户()门欣然()愉快地、高兴地念()想、思考遂()于是、就寝()卧、睡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清澈透明盖()连词,相当于“原来是”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原来那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惋惜无人赏月)解释加点字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门高兴地想……的人于是一起、散步清澈透明交错纵横原来是只是、罢了研究探讨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5.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人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7.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周密世界上有两大涌潮现象:一处是南美洲亚马逊河的入海口;一处则是我国钱塘江。苏东坡曾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最壮观的潮汐——钱塘潮钱塘江潮,潮头高达8米左右,潮头推进速度每秒近10米,其壮观景象,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实为天下奇观。简介南宋观潮盛事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Ω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Ω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Ω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作者简介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正音,正确朗读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tíngwò正音,正确朗读yǐnméngchōngjìshūgě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lǚ正音,正确朗读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sùjiùlìngānqiúqǐyì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特别解释加黑色的词语钱塘江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当……时不一会儿用水淋洗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特别解释加黑色的词语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