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西方经济学组编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编写者刘文忻(北京大学)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讲:对外经济贸易学院陈和太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前所讲国民产出的决定理论一般偏向于短期,本讲主要研究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其中,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国民收入增长的趋势问题,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国民收入围绕长期趋势波动的问题。本章主要结构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充分就业产量或潜在产量是在经济中现有资源被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的可得性增加,使经济体能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实际产量不总是处于其趋势水平,更经常地,产量围绕其趋势水平波动。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衰退并不是有规律地间隔发生,持续时间和程度也是不同的。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时期产出峰顶峰顶峰顶峰顶O谷底谷底谷底衰退衰退衰退复苏复苏复苏潜在产量实际GDP的经济增长过程繁荣(景气,顶峰)→衰退(过渡)→萧条(不景气、恐慌、谷底)→复苏(过渡)→繁荣0产出时期GDP趋势实际GDP峰顶衰退复苏上图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情况。图中的蓝线表示了实际GDP的趋势过程。GDP的趋势过程表示经济中的所有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所能生产的产量,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充分就业产量或潜在产量。GDP的上升趋势表明经济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增多了,譬如人口、资本、技术进步等。图中的红线表示不同时期实际GDP的路径,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中的实际产量总是处于不同的波动状态。[资料]美英的经济周期[资料]美英的经济波动024681012141678808284868890929496980246growthrateofGDP(%)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图第二节对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一、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其程度用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也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经济发展反映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较为宽泛,是一个复杂的“质”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结果。Z(t+1)–Z(t)gz=—————————Z(t)yt–yt-1gy=——————yt-1常规增长率总产量增长率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些事实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事实一般说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GDP和人均GDP的增长。但是各国在各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平稳程度各不相同。从现有的数据资料来分析,近代的经济增长有一种加速的趋势。例如。第一个实现工业革命的英国在1780年至1838年间用了58年时间使得国民总产值翻了一番,美国在1839年至1888年间用了47年时间完成了国民总产值翻一番,日本从1885年到1919年用了34年时间,使其国民生产总值翻番,而中国则在1977年至1987年之间仅用了10年时间就使得国民生产总值翻番。这些例子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有能力使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有可能由穷国变为富国的。下表给出了1997年世界上12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均收入情况。(单位:美元)国别人均收入国别人均收入美国日本德国墨西哥巴西俄罗斯287402340021300812062404190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37503450165015901050880三、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涉及经济增长有三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一些国家如此富裕,而另一些国家那么穷?2.什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3.怎样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奇迹?四、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在宏观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此类问题的解答有两种互为补充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增长理论,它把增长过程中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储蓄和投资的互动关系模型化。另一种是增长核算,它试图把产量增长的不同决定因素的贡献程度数量化。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国民生活质量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它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变化。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如: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出结构的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出的比例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均GDP分配状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预期寿命/婴儿死亡文化教育状况: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大学生比例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变化:为什么春天听不到鸟叫回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者关系(1)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2)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3)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第三节增长核算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二、增长核算方程(直接原因)A——全要素生产率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劳动、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KNAFY,AAKKNNYYttttttSANRKfY,,,,生产函数: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F(劳动,资本)Y=AF(N,K)若劳△N,资本变动△K,技术变动△A。产出变动:△Y=MRPN×△N+MRPK×△K+F(N,K)×△A两边同除以Y=AF(N,K):AAKYMRPNYMRPYYKNAAKKNNAAKKYKMRPNNYNMRPYYKN边际收益产品MRP: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α=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β=资本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技术进步AA式中,顺次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为技术进步因子。在增长理论文献中,A的增长率通常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简记为TFP)。KNAFY,全要素生产率又称为“索罗余值”,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RobertM.Solow)提出,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AAKKLLaYY公式的推导:AKLFKMPNMPYKL)(,若劳动变动△L,资本变动△K,技术变动△A,则由微分学的知识以及微观经济学中边际产量的概念可知,产出的变动为:MPL、M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将上述方程式两边同除以化简后可得:),(KLAFYAAKYMPLYMPYYKL上式进一步变形为:AAKKYKMPLLYLMPYYKL)()(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就是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劳动份额,并记其为α。表达式就是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资本份额,并记其为β。因此,上述方程可以改写为即: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KMPLMPKL和YLMPLYKMPKAAKKLLaYY索洛剩余ΔAΔYΔNΔK=-α-βAYNK增长核算方程不仅被用来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还被用来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可见,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因此,有时被称为索洛剩余。三、增长的经验估算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年份产出增长增长源泉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1950-19601960-19701970-19801980-19901990-19961950-19963.54.13.12.92.23.21.11.21.20.80.60.90.81.31.61.30.81.21.61.70.50.80.81.1yy/KK/LL/)1(AA/表中的数据显示,从1950年到1996年,美国实际增长平均为每年3.2%,其中的0.9%来自于资本存量的增加,1.2%是由于劳动投入的增加,而1.1%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明显放慢了。有关的研究数据还表明,在同一时期,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出现了这种生产率的下降。为此,许多学者对生产率下降的趋势提出解释,但目前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解释。例如,有人认为生产率实际上并没有放慢,而是因为数据的缺陷没有真实地显示出生产率变化的实际趋势;也有学者认为是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生产率的持续下降。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丹尼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他在1962年出版的《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一书中对美国的增长经验进行了测算。两大类经济增长因素: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与知识进展)六个具体影响因素:(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资本存量规模劳动资源配置改进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它因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美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929-1982年)增长因素增长率对增长的贡献率(%)总要素投入1.90其中:劳动:1.34资本:0.6545.8922.26要素生产率1.02知识进展:0.66资源配置:0.23规模经济:0.26其他:-0.0322.607.888.901.00国民收入2.92100%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丹尼森得出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知识进展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经验知识、科学研究成果、发明创造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千万不可忽视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管理知识的进步更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民收入,它比技术知识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更大。因此:丹尼森分析目的:通过量的测度,把产量增长率按照各个增长因素所做的贡献,分配到各个增长因素上去,分配结果用来比较长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论: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丹尼森的贡献主要在于把“技术进步”这一增长源泉进行了分解:从劳动投入增长中分解出了就业人数增长和劳动素质提高,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中分解出了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第四节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于1956年提出的。其核心是关于总量生产函数性质的三个假设:规模收益不变性、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和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一、基本假设和思路1、基本假定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为储蓄率。0s1,且为常数使用两种生产要素:N和K,N以一个不变速度n增长2、基本思路:从没有技术进步到有技术进步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如果先不考虑技术进步,生产函数为:Y=F(N,K)由于规模报酬不变:λY=F(λN,λK)λ=1/N→Y/N=F(1,K/N)假定所有人口都生产,则Y/N为人均产量,用y表示;K/N为人均资本,用k表示,即人均产量取决于人均资本生产函数的人均形式为:y=f(k),其中,f(k)=F(1,k)技术不变条件下,产出增长率唯一地由资本增长率来解释。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