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任性的朋友【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其心理特点包括:个性差别大,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强等特征。因此本课程针对学生情绪变动、自控力弱而设置的。教学目的:1、学会体验别人的情绪并懂得如何合理适当的表达情绪,2、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父母、同学的人际关系,3、探索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价值观。教学重点:认识到任性的坏处,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诉求意愿。教学难点:正确的掌握表达自己想法的办法,言出必诺管理自己行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1、四幅孩子任性表现的图片展示,看图片,说一说。图一:男孩堵住耳朵,摇着头不停妈妈的话。图二:男孩和爸爸吵了起来,很生气的样子。图三:女孩因为爸爸妈妈没给她卖玩具生气不吃饭。图三:女孩对妈妈说的话不理睬。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就会像图片中的孩子一样对待父母,随意的发脾气和父母吵架,这说明在我们的心中住着一个朋友,他是一个任性的朋友。二、认识表现前面很多同学都提到这些孩子太任性,那现在随着老师看下面一段故事(p47-48)文文今年九岁,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文文还有很强的表演能力。她就是家里的“小太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爷爷都争着爱她、疼她。文文自己也很争气,凡事只要大人教过一遍,就都能记住,而且做得特别好。比方说自己叠被子这件事情,因为妈妈告诉过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所以她早晨起床后,叠被子的事情都是文文自己完成的。可是文文有一个挺大的问题就是太任性。什么事情都得依着她,如果不如她的意,她就会发脾气,又哭又闹,谁说都不管用。爸爸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尽管他们一再告诉她“你下次再也不许犯了”,可不愉快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早上,妈妈着急要上班,在文文去刷牙的时候就把文文的被叠了。这可不得了了!文文立刻不干了,大哭着说:“你为什么要叠我的被子?这是我的事情!”脾气越发越大,没完没了,眼看着妈妈上班也耽误了,那也不行!最后还是妈妈让步了。哭得抽抽答答的文文,把被子重新打开,自己又叠了一遍,才算完事!总结不听妈妈的话;和爸爸争吵;不好好吃饭;置气不理人;在地上打滚。总体来概括任性的表现就是:没有集体观念,没有组织纪律性,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四、任性的危害两只青蛙(活动一)的角色扮演,选取两组(剩下的人游戏)总结爸爸妈妈和老师不喜欢,同班同学不和你交朋友,以后初中、高中、大学中难相处五、大家说一说我们该怎么做?(p50-51)如果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父母反对时,请问你该怎么做?A、我行我素;B、问清楚原因,区别对待;C、其它做法总结我们不能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