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2资本主义萌芽3近代前夜的危机4、56综合7一、选择题1.“(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A.上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D.对外贸易发达解析:C材料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A、B、D三项与材料无关。2.中国的县级机构自唐之后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在2000到2300个之间,可市镇数量却几何级增多,至清中期,全国已有二三万个。市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B.专制制度的相对稳定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D.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解析:C唐宋以来,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到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故C项正确。城市化率的提高是市镇数量增多的结果,A项错误。专制制度的相对稳定不是市镇增加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与市镇数量的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3.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解析:C“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体现了手工业者靠雇主雇佣为生计,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点,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但反映不出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关系的强弱,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与明代史实不符,“抑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A、D两项。4.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A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了开辟海外市场的机会,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不是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并未避免西方列强的侵略,故C项错误;该政策也不利于市场扩大,因而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5.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解析:D材料表明沿海居民惯熟船务、多为舵工水手,海禁后沿海居民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甚至很多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人民就业机会大大减少。6.(2017·山东临沂期末)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了社会关注。某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可看出明政府曾开放海禁,有条件地与外国进行贸易活动。A、B、D三项与史实不符。二、非选择题7.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解析: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第(2)问,“利润消费去向”考查学生概括能力,“消费心理”实际上是要求探究这些商人“利润消费去向”的原因和目的。第(3)问,题目观点已经明确,难点是要能对“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有准确理解,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唯物主义史观,并能将传统的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基本性质特点明确区分开,从政治、思想观念、资金运用等方面加以阐述。答案:(1)经历:小本经营,获利微薄;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息商回乡,购置田产;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2)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心理: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3)说明: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买田地、消费,缺少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