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通解及同步练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1/24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通解及同步练习)湖北省鄂州市一中杨芳一课题全解1.作者简介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院院士,实验物理学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领导的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1976年,丁肇中和里奇特由于发现了J粒子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裔物理学家。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1965年起,丁肇中领导的实验组在联邦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上进行了关于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的一系列出色的实验工作,其中包括光生矢量介子、矢量介子衰变的研究、矢量为主模型的实验检验、矢量介子光生相位的测量和矢量介子干涉参数的精密测量等等,推进了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还在实验上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1974年,他们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丁的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2/24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叫作J/ψ粒子。丁肇中是第一位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讲的获奖者。作为实验物理学家,他发现的J粒子,被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誉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2.相关资料(1)“格物致知”及其出处“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后来人们把这几句话叫做《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格物”和“致知”即“八条目”之二。(2)关于王阳明格竹这个故事许多书里都提到过,许多哲学著作都把它当做一个典型事例,用来阐述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这个故事最早见于王阳明《传习录》第318(钱德洪序):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先生曰:“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说去用!我着实曾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挌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3/24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箬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3)胡适的文章《格致与科学》此文论述王阳明格竹的故事,观点与丁肇中先生相似,可以为佐证。现节选与本课相关部分。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没有相当的译名,当时的学者就译做“格致”。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大学里有一句“致知在格物”,但没有说明“格物是什么或是怎样做。到了宋朝,许多哲学家都下过“格物”的解说,后来竟有六七十家的不同界说。其中最有势力的一个解说是程子(程颐)朱子(朱熹)合作的。程子朱子确实有了科学的目标、范围、方法。何以他们不能建立中国的科学时代呢?他们失败的大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学者向来就没有动手动脚去玩弄自然界实物的遗风。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明朝有个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他曾讥笑程子朱子的格物方法。他说:“即物穷理是走不通的路。我们曾实地实验过来。有一天,一位姓钱的朋友想实行格物,我叫他去格庭前的竹子。钱先生坐在竹子边,格了三天三夜,格不出道理来。我就自己去试试,一连格了七天,也格不也道理来。我们只好叹口气,说,圣贤是做不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4/24成的了,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格物!”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长鳏檷。王阳明这段话最可以表示中国的士大夫从来没有研究自然的风气,从来没有实验科学的方法,所以虽然有“格物致知”的理想,终不能实行“即物穷理”,终不能建立科学。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摟鳎饗。二内容全解1.字词全解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整齐家政。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諦鳍皑。治国:治理好国家。平天下:平定天下。清谈:不切实际的谈论。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包括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人文科学:即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文艺学等。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养鳌顿。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5/24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2.重点段全解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龅绌鳆現。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钞陉鳅陸。作者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从解释中国传统教育的出发点说起,先解释“格物”和“致知”的含义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指出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接着,文章围绕“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个中心,分析道:传统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接着4、5自然段还举了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物”的事例做证明,指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6/24出:王阳明不是真正的探察事物,而是探讨自己,这是由儒家传统的思想观点所决定的。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罴楓鳄烛。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无貽鳃闳。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鼉匮鲻潰。第6段是过渡段,由古代传统的“格物致知”过渡到现代科学研究上的实验精神。第7段作者概括论述:新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第8、9段作者从两个方面具体阐释“实验”的概念。第8段作者明确: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第9段作者明确: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正因为如此,第10段作者得出结论:知识的突破不常用,学术上的进展往往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而要取得成果,就离不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7/24开上述两方面的真正的“实验”,可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釣缋鲸鎦。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繯颓鲷洁。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擻歿鲶锖。作者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麦蹣鲵殘。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8/24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针咙鲲鏵。作者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本段首句承上启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接下来从研究学术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两方面论述。而后,揭示了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9/24索。”最后作者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中国年轻一代的良好愿望。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鵬缩职鲱样。3.结构全解第一部分(1)明确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5)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第1层(2)对“格物致志”精神进行阐释。第2层(3~5)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格物致志”精神并没有被真正地理解和正确的运用。第三部分(6~10)阐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1层(6)过渡。第2层(7~10)具体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四部分(11~12)结合中国教育历史与现状及个人经验,指出中国学生缺少实验精神。第五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4.主题全解这篇文章针对传统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弊端,通过实例,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希望年轻一代对于格物致知精神要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訝摈馍鲰钵。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10/245.写法全解(1)思路清晰缜密。开篇针对中国学生提出论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主体部分先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从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