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战术(微观决策)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制性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论)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③全球性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全球性非政府组织)11.政策网络: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和非正式的联系。12.政策网络的基本特征:1)广泛性,普遍性2)资源的相互依赖和交换(本质特征)3)网络的规模有弹性13.政策系统:1)主体系统(政策制定,执行,间接主体)2)支持系统(信息传播,政策咨询,政策监察,政策评估)3)反馈系统14.单一制与公共政策:单一制政权的一切公共决策权属于中央,地方政府决策权是由中央政府授予的,而且可以被撤销。15.联邦制与公共政策:中央与各联邦单位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最高决策权,可以直接行使于公民,相互间不得进行交涉真实联邦制:美国,加拿大,德国象征联邦制:巴西,墨西哥16.公共决策的规则:1)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2)多数规则:①最普通的形式是简单多数规则。②绝对多数规则3)在我国,民主集中制是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17.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1)总统制美2)议会制英3)半总统半议会制法4)超级总统制俄5)委员会制瑞士6)人民代表大会制中7)军人独裁制18.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而非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19.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1)利益范围和代价都宽(社会保障、警察消防、国防政策、公共教育)2)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环保政策、垄断政策)3)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残疾人政策)4)利益范围和代价范围都窄(最低工资保护政策、强制医疗保险政策)20.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7个:1)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权利2)通过直接投票或代议的形式,选择公共政策的主体;或者推举代表参与政策过程,使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间接行使个人权利3)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或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者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政策议程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者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政策过程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制定6)采取消极抵抗或不合作的态度,使政策过程扭曲,以此影响政策结果7)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或以个人的社会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21.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政策信息沟通,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稳定公共政策的秩序、角色替代22.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23.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机构—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24.理性主义模型批评:1)缺乏经验支持2)决策者的公正、客观、理智是有限的3)过高地估计这个模型所起的作用4)决策者拥有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25.西蒙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26.渐进主义模型:林德布洛姆提出,主张受用“民主智慧寓于社会互动之中”的市场运作原理。27.精英模型:意大利莫斯卡,意大利帕累托,德国米歇尔斯,美籍奥地利人熊彼特,美国拉斯韦尔28.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29.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3)现实和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30.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政府部门、政治人物、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和社会团体、政策网络31.问题认定的方法:边界分析、多角度分析(个人、组织、技术角度)、类别分析(最常规的方法,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层次分析、头脑风暴法(脑力激荡法,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在从中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假设分析、32.政策议程的分类:初级阶段(系统议程)→最终阶段(政府议程)33.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34.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1)要与上述条件的反向条件2)社群的价值观念、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表达方式不当35.政策议程确定过程的模型:科珀等学者的模型理论、芭芭拉·尼尔森的模型理论、约翰·金登的模型理论36.科珀模型理论:1)外在创始模型: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步到公众议程,最终向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再介入到政府议程2)动员模型:属于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3)内在创始模型:属于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4)中国学者的模型理论(关门模式、动员模式、内参模式、借力模式、上书模式、外压模式)37.约翰·金登:三源流模型(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38.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39.政策目标的特征: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期性、目的的多元性40.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41.政策规划(政策构建):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42.政策学习是现实中政策变迁或者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43.政策移植中政策失败的原因:1)信息不全的政策移植2)不完全的政策移植3)不当的政策移植44.公共政策的抉择的原则: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2)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3)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4)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45.政策抉择的第一环节是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对话,第二环节是政策审议46.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方法:1)预测性方法(步骤: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分析→试验式证实方法:外推预测,理论预测,判断预测)2)可行性评估47.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政策内容合法化,决策程序合法化(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和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政策的法制化48.危机决策三要素: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发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49.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50.“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试点→推向全国3)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经验的总结51.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1)过程模型美国史密斯“史密斯模型”2)互适模型美国麦克拉夫林3)循环模型美国雷恩4)博弈模型美国巴达克5)系统模型美国霍恩和米特尔霍恩—米特尔模6)综合模型美国梅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梅兹曼尼安—萨巴蒂尔模型”52.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政策之机方案,调度和配置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及其成效53.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①执行力、②资源(基础性条件,人力资源、财物、信息、权威、制度)、③工具(行政工具、法律、经济、思想政治、技术工具)、④环境54.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而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55.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1)象征式政策执行2)附加式3)残缺式4)替代式5)观望式6)照搬式7)规避式56.执行偏差的原因:主观:1)执行者素质的缺陷2)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3)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4)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客观:1)政策问题、2)政策环境的变化、3)目标群体的压力、4)监督法制不健全、监督方法不恰当、监督机构无权威、监督渠道不畅通57.执行偏差的矫正:1)加强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3)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58.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积极:①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为备选方案确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②通过政策评估活动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得出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政策的判断③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与技术④分清多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对政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为下次政策制定、执行和调整过程准备一定的有利条件消极:①炫耀工作业绩,追求个人职位的升迁②夸大工作难度,要求追加政策预算,增加工作机构和人员③规避责任④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59.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⑴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⑵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⑶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⑷是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⑸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⑹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60.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2)专业机构和人员3)大众传播媒介61.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政策成本、需求、效益、过程、影响、价值评估62.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因素;1)政策信息、资料2)政策执行者和制定者3)政策目标4)政策的沉淀成本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6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1)使政策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们的各种利益要求2)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3)最大限度地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客观现实,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4)为政策调整活动确立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明确政策调整活动的方向64.公共政策监控机关的构成:内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外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65.公共政策稳定就是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之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66.政策稳定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2)有利于贯彻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