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教大辞典·第九类·内丹学》辞条(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道教大辞典·第九类·内丹学》辞条(一)_“裴氏智慧神丹与裴氏智慧屏幕”裴氏性命修真金丹意识智慧养生学_百度空间百度空间|百度首页|登录“裴氏智慧神丹与裴氏智慧屏幕”裴氏性命修真金丹意识智慧养生学裴氏松果体智慧明珠理论:生命的大智慧、东方文明的精髓、华夏五千年的奥秘!福慧居士裴俊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裴氏非国家级私立认知神经科学暨人体生命科学奥秘探索工作室!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好友查看文章《中华道教大辞典·第九类·内丹学》辞条(一)2007-07-0621:13按:这些辞条出自《中华道教大辞典》P1126-1165。全部《内丹学》辞条,P1126-P1286。《中华道教大辞典》,资料非常丰富,值得收藏和阅读。据闻,胡孚琛先生认为《中华道教大辞典》尚有未尽处,存在一些微小的瑕疵。希望能够再出版《第二版》阅读和收藏。《内丹学》辞条分科主编:李大华、中孚子;撰搞人:李大华、李远国、马济人、中孚子、古都子、别祖云等。原书每辞条后都注明撰写人。《中华道教大辞典·第九类·内丹学》胡孚琛主编内丹学又名“性命之学”、“内丹仙学”等。内丹学肇始于中国古代的神仙家,神仙家为了追求长生不死、返老还童的理想,研习了许多延年益寿的方术,至战国时逐渐认识到男女合气之术是“天下至道”,向内丹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自先秦至汉代,为内丹学的形成作好了理论和实践的港备。因之先秦至汉代是内丹学的准备时期。东汉道教创立至隋唐是内丹学的形成时期。唐末五代,内丹学进入成熟时期。内丹学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学者长期同死亡作斗争取得的成果,是他们数千年来探索宇宙自然法则和人体生命科学奥秘的智慧结晶。内丹学是道家和道教文化的精华,也是道士传法、修炼的基本内容。从历史上看,内炼修养之术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殷商以前。相传陨康氏“教人引舞以利导之”(《路史》),赫胥氏部落的先民“含哺而熙。鼓腹而游”。黄帝有“移精变气”的修炼体验、王乔、赤松子则“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求故,吸而求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内炼方术已相当流行。在《庄子》书中记载了多种多样的修炼方术,如“熊经鸟伸”、“吐故纳新”、“缘督为经”、“踵息”、“心斋”、“坐忘”、“朝彻”、“见独”等。战国时代已有《却谷含气篇》、《行气玉器铭》等流行于世,隋唐以前又有《西汉导引图》等。道家、阴阳家、五行家、神仙家以及儒家皆有丰富的内修思想。道教以“杂而多端’著称,广泛地吸收了各种修炼方术。《太平经》有爱气、尊神、重精的思想,提出了内照、存神、食气、胎息、辟谷等修炼方法;《老子想尔注》主张“深藏其气固守其精,无使漏泄”,并联系房中术等提出了结精炼气、养神、守戒等修行法门;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提出了“参同相类”的修炼模式,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之后,《黄庭内景经》、《大洞真经》、《老子清静经》、葛玄《五千文经序》、葛洪《抱朴子内篇》以及险.、景《养生延命录》等经典,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方术,提出了诸如静思、存思、存想、存神、内观、内视、行气导引、咽律、呼吸、辟谷、守一、藏精、调息等修炼方法。然而,唐以前,外丹学盛行、人们皆相信“不死之要道在神丹”(外金丹),内炼方术可与金舟大药相配合,起到养生延年的作用,却“不能度世以致乎仙”。据今掌握的史料,早在梁陈时的佛教天台三祖慧思,就曾谈到要“藉外丹力修内丹”。据《罗浮山志》记载,隋开皇年间的苏元朗,提出以“身为炉鼎,心为神室”,“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至唐代,外丹学盛极而衰,内丹学则逐渐形成。这一时期,不但有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杜光庭大力阐扬的修心神以契道的思想,又有张果、钟离权、吕洞宾等人发挥的炼气结丹的思想,陶植、羊参微主张的真阴真阳互涵、铅汞性情合亲、龙虎互逐的思想,彭晓等人借周易卦爻规范炼丹“数”与“候”的思想,还有谭峭《化书》所主张的“形可不生,神可不化”的思想。唐末五代,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和崔希范《入药镜》中,将内炼思想上升到性命的高度,内丹理论系统初见端倪。北宋初,陈持以生动形象的《无极图》勾勒出内修的全过程及其顺逆、阴阳、五行和人体窍穴等多方面的联系,至张伯端《悟真篇》的问世,标志着内丹学说的成熟。宋以后内丹学的发展,一方面深入地吸收佛儒修心炼性的理论成份.另一方面团在性命双修的原则下,结合修行者智识德行的高低,多途径地探讨了内修成仙的可能性,使内丹学呈现了具体细密、门派林立的情形。先后出现了张伯端、石泰、薛道光、白玉蟾的“先命后性”的“南派”,王喆、马钰、丘处机的“先性后命”的“北派”,中和南北二派的李道纯的“中派”,陆西星的“东派”,李西月的“西派”,伍守阳、柳华阳的“伍柳派”。北派以清净孤修为主,南派刘永年、翁葆光、陈致虚等人则以阴阳双修为本。此外,还有文始派、青城派、三丰派等等。内丹典籍日渐繁多,功法门类齐备,在道教史上,内丹学已成为主流。从理论上说,内丹学吸收了传统的精气神学说,进行性命的修炼。“命”指的是精气,“性”是指心神。性命双修,也就是炼气炼神。《道枢·众妙术》:“内丹之要,在于存其心,养其气而已。”性命双修的过程,始终贯彻着“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的基本原理。无论是清净孤修派或阴阳双修派丹法,都主张从逆的方向返本还原,在人体内模拟宇宙反演和人体反演过程,将性命还归虚无,致力于超越生命有限性的目的。内丹学认为,人和自然的演化关系是神(道)生气,气生精,精生形,此为“顺生”;而人的性命双修则应逆向而行,即炼精(形)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为“逆修”。这种逆修过程需要丹家贯注高度的主体能动性,才能“盗天地,夺造化”,“我命在我不在天”。内丹修炼以“感应”为则。不仅阴阳、乾坤、坎离、心肾、龙虎、水火之间存在交感关系,而且人与自然环境、人体与道体、修丹与修德也存在着感应关系。正因为有此感应关系。修炼才可“以心比天,以肾比地”,以肾为水,以心为火,也才可修丹修德以合于道。外内丹都讲求“形神俱妙”,但内丹所讲的形神俱妙并非形体直接与神飞升,而是以。化”的形式与神和道同在。内丹家认为,“凡有象者,终归于坏,惟道成者,神与道合,永却无坏”(《金丹大要》)。内炼的目标是“明尽阳纯”,以阳神契合大道,而阳神则是生身的“化身”,阳神合道.也就是。形神俱妙”。从功法上说,内丹主要包括内炼诸要素和炼养的阶次:关于内炼要素.陈虚自在《规中指南》中说:‘内丹之要有三,曰玄牝、药物、火候。”这里的“玄牝。即指鼎炉:①工鼎炉在丹经中异名甚多,如乾坤鼎器、坎离匡廓、太乙神炉、混元丹鼎、阴炉阳鼎、玉炉金鼎等等,具体地讲,下丹田通常指“炉”,头顶泥丸宫为“大鼎”、中丹田黄庭指“小鼎”。三丹田在内炼中各有所司,即下丹田主精,中丹田主气,上丹田主神。②药物在内丹中指精、气、神,如《玉皇心印经》所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药物也有种种异名,翁葆光《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中,列精气的代号有坎、庚、金、月魄、水虎、黑铅等29种;列神的代号有离、卯、木、日魂、姹女、真汞、火龙、金乌等37种。③火候,内丹以神的运用为“火”,以运火退符的时刻和数度为“候”。为了准确无差地把握火候。丹家将人体运行的节律与天地自然的节律加以比照、在年中取月,月中取日,日中取时,时中取刻,在天地自然这个大参考系中找到准确进火退符的时刻。同时,又结合人体内炼的具体情况,讲求灵活运用。为了确认身中阳长阴消的程度与周期,丹家又借用了周易四正卦、八卦、十二消息卦及六十卦的卦又变化作为规范。根据修炼程度的高低,火候又分小周天火候与大周天火候,小周天谓子午周天,大周天谓卯酉周天。小周天运转河车,循行任督,用三田返复。大周天则一意规中,注重温养,{纟因}温于二田之间。关于修炼的阶次,各家体验有差,下手处也各异,就可以公开传授的清净丹法而论,可分为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几个阶段。①筑基。丹家认为,人自婴儿长大成人,其精气神皆有所损亏,故须经筑基功夫,“炼神,调气,养精。达到三全才可以进入百日关”(《龙门丹诀》)。筑基以炼己为首要.即做到“万念俱泯,一灵独存”。②初关--炼精化气。为“有为”工夫。其过程包括采药、封固、炼药、止火四个阶段。因其运炼须三百息足,故称“百日关”。又依其搬运河车,行龙虎交媾,用子午周天火候,故又称“小周天工夫”。③中关--炼气化神。是有为向无为过渡工夫。具体过程包括六根震动、七日生大药、抽铅添汞、守中、温养圣胎、移胎等。因其温养如十月怀胎,故称“十月关”。又依其行乾坤交媾,用卯酉大周天火候,故又称“大周天工夫”。④上在一-炼神还虚。为“无为”工夫。其具体过程包括乳哺、温养、出神、还虚等。因其过程如同达摩九年面殷、故称为“九年关”。在以上三关之外,《性命圭旨》等还主张“炼虚合道”工夫,认为“体太虚之体以为体,便是有个太虚在”而滞着于体,故须连“虚心空”也予以粉碎,“方为了当”。内丹学在唐宋以后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之后曾兴起玄学、佛学、理学、内丹学四大思潮,内丹学影响了宋明以来学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开掘内丹修炼中丰富而精深的思想内容,对生命科学、人体科学、医学及至思维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均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一、内丹总论中华仙学即关于天元神丹、人元大丹、地元灵丹的学说,包括内丹学和外丹学,仙学源子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家。数千年来,神仙家为了同死亡作斗争,对人体内在奥秘作了百折不挠的探索,并把他们进行自身人体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形成上千卷丹经,提出一套仙人(或真人)境界的理论,这就是中华仙学。性命之学即内丹仙学。内丹学对人的性命二字探讨最为深刻,并以性命双修为基本工夫,因之也称性命之学。周敦颐、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等学者,皆从内丹学中吸取营养,发展了自己的性命学说。然而,内丹学的性命之学和儒学空谈性理的学说不同,它以炼神为修性,以炼养精气为修命,实际上是人体的生命科学。内丹学以道家和道教哲学的宇宙论、人体观、天人感应原理和阴阳五行学说作支柱;以中国医学的气血、经络、穴位和脏腑理论为基础、以人体的精气神为修炼对象,以意守丹田、通任督二脉、追求人体阴阳和谐有序为入手工夫;以召摄先天-气,开发人体潜能,达到人和宇宙自然本性的契合,与:道同体为修炼目标。内丹学是一项控制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凝炼精、气、神的系统工程。它是一种盘天地、合日月、夺造化、返自然、超时空的人体科学体系,是古人为了同死亡作斗争,数千年来探究自然法则和生命科学的智慧结晶。内丹学还是一种融宗教、哲学、人体科学和修持技术为一体的学术体系,同时又是综合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等要素在内的立身、处世、治学、做人的行为模式。内丹学包活了性命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性命内丹学一般以炁为命,以神为性,故性命指神炁。性命之学,儒道诸家皆有之,但解释不同。《易·乾·家》:“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论以后被宋明理学和心学所发展。内丹学认为人体之生成,乃父母初交时一点先天元炁而立命;至十月胎圆,又得先天祖气一点元阳而有性。此时元炁为命,元神为性,性命不分,处于混沌的先天状态;至降生时,元神归于心,元炁归于肾,由先天分判为后天之性命,始成长为人。内丹学要由人逆炼成仙,便发展出混合神炁的性命之学。历代丹家对性命的解释都不外将命归为炁、形、身,将性归为神、心。《西山群仙会真记·养心》:“从道受生谓之性,自一票形谓之命。”《入药镜》:“是性命,非神气”。王道渊注:“性即神也,命即气也。性命混合,乃先天之体也。神气运化,乃后天之用也。故曰‘是性命,非神气’也。”彭好古注:“在天者成性,在地者立命,遂有性命之分。”李攀龙注:“性,火也。命,水也。性命,水火之本源也。……性命即铅汞,铅汞即性命。性命即神气,神气即性命。”张伯端《悟真篇自序》:“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追逐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王重阳《金关玉锁诀》:“精为性,血为命。”丘处机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