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油菜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徽油菜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对策摘要:该文概述了安徽油菜生产现状,分析了油菜生产限制因素和发展优势,并从创新油菜栽培模式、开发冬闲田、培育新型主体、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大技术集成与推广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就安徽油菜生产恢复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油菜生产;现状与对策;安徽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10-0061-03安徽省是全国油菜生产大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00万hm2左右,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由于受政策、市场、效益、劳动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下降,阻碍了农民对油菜生产的投入和对油菜科技推广的关注度,制约着我省油菜生产的发展。2015年国家调整了油菜临时收储政策,油菜籽价格低迷,种植油菜效益进一步减少。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放开,油菜生产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转变油菜生产经营方式,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多用途油菜,对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1油菜生产现状安徽油菜生产大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油菜发展到顶峰。2003年全省油菜播种面积达101.4万hm2,创安徽油菜种植面积历史之最,总产为152.9万t。2004年全省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00.3万hm2,单产为126.5kg/667m2,总产为190.4万t,总产为历史之最。从2003年至今,由于国家出台了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种植油菜比较效益低,降低了种植油菜积极性,加上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油菜劳动力投入多,劳动强度大,油菜种植面积总体呈现明显下滑趋势。2007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下降到62.0万hm2,总产130万t。2008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油菜生产的意见(皖政办[2008]49号)》,油菜面积和产量止跌回升,2009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72.2万hm2,总产157.7万t。随后油菜种植面积又开始逐年下滑,总产也因面积下滑而呈减少趋势。2015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仅有53.3万hm2,比种植面积最大的2003年减少48.1万hm2,降幅达47.4%。总产在124.9%~133.7万t之间波动,2015年为127.0万t,比总产最高的2004年减少63.4万t,减幅为33.3%。单产随着油菜优良品种和关键栽培技术应用,特别是连续8a实施农业部高产创建活动,推动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全省油菜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油菜单产逐年提高。2015年单产达161.0kg/667m2,创我省历史新高。安徽油菜种植分布在全省各地,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属于黄河流域冬油菜区,油菜种植面积较小,目前为零星种植。淮河以南地区属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包括江淮丘陵、沿江圩区和皖南山区3个种植区域,油菜种植面积大,是油菜的主产区[1]。其中,江淮丘陵和沿江圩区2大优势产区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80%以上,是我省油菜集中产区。据2014年年报数据统计,江淮丘陵地区油菜面积19.6万hm2,总产48.0万t,分别占全省的35.6%和37.6%,平均单产163.0kg/667m2。沿江地区油菜面积25.8万hm2,总产59.9万t,分别占全省的46.8%和46.9%,平均单产154.9kg/667m2。安徽省油菜种植实行的是一年两熟或三熟制,前茬有水稻、棉花、玉米、大豆、山芋、芝麻等,茬口类型多,以水稻茬为主,占总面积50%,原来排在第二位的棉茬因近年来种植面积减少所占比例下降,逐渐被玉米、大豆、山芋等旱茬所代替。因前茬作物不同,腾茬时间有早有晚,油菜种植方式多样,有翻耕移栽、免耕移栽、免耕撒播、免耕条播、免耕点(穴)播等方式。为适应农村劳动力短缺和油菜生产效益低的需要,我站围绕油菜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等轻简化栽培,积极开展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物化产品和新机具试验研究,集成配套了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并作为省地方标准颁发,加快推广应用。目前,油菜机开沟免耕撒播等轻简化栽培技术在全省应用面积已占油菜总种植面积的65%以上,为我省油菜稳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制约当前油菜生产因素及分析2.1油菜的比较效益偏低由于种植油菜用工多,劳动力成本高,种植油菜效益低于小麦。据省物价局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全省油菜和小麦成本调查结果,2014年油菜每667m2净利润为66.18元(不含国家油菜补贴,下同),比小麦净利润322.13元减少255.95元;2015年因调整油菜储收政策,造成油菜籽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出售价格在3.4元/kg至5.6元/kg之间,净利润为负33.4元,比小麦175.7元减少了209.1元。因油菜种植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农民更愿意种植同一季节的小麦。2.2油菜机械化程度低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但现有的油菜直播机械受天气和土壤条件影响,播种机械技术性能不够稳定,播种精确度低,缺乏适宜的播种机械;已有的收获机械数量有限,也存在一定的损失率;油菜移栽机械在我省还是空白,油菜播栽和收获2个主要生产环节大部分还是靠手工操作,油菜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据省农机部门统计,2014年全省油菜机播和机收率分别仅为18%和33%。油菜装备机械研发相对滞后,缺乏先进栽植和收获机具,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这是当前制约我省油菜生产发展的技术瓶颈,研究开发合适的油菜机械装备是油菜生产发展的当务之急。2.3油菜种植粗放尽管各地农业部门,特别是农技推广部门想方设法,加大油菜栽培技术推广力度。但由于种植油菜效益低,不仅影响油菜种植面积,也影响农户对油菜生产的投入和对科技的关注度。特别是目前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务农劳动力严重不足和素质结构性下降,给新技术推广增加了难度。生产上油菜多为零星种植或在低产田块种植,栽培管理较为粗放,技术到位率低,县与县之间、田与田之间,产量差别较大。2.4自然灾害频繁在油菜生长期间干旱、连阴雨、冻害、倒春寒、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给油菜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我省在播栽期间易出现干旱或连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适宜年份较少,影响了油菜播栽和壮苗的形成,是产量的一大限制因素;另外受天气影响,水稻和棉花等前茬作物成熟期普遍推迟,同样也能影响了油菜正常播种和移栽。加之目前农业灾害保险机制尚不完善,覆盖面窄,远不能满足油菜生产防灾减灾的需求,这些都增加了油菜生产的风险。2.5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目前各级政府认识到油菜生产重要性,具体操作中还缺少大力度的扶持措施。种植小麦可以获得较多的补贴,又有保护价做后盾,农民种植小麦收益有保障,而种植油菜除了良种补贴外,受其他扶持政策很少。与粮食作物相比,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扶持力度有限,制约了油菜的稳定发展。3油菜生产发展的优势3.1油菜增产潜力大我省油菜单产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单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增产潜力仍然较大。从小面积高产水平看,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普及、推广,生产条件的改善,油菜单产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近年我省也不断涌现出一些高产典型。2014年东至县788.5hm2的示范片平均单产为221.7kg/667m2,2015年巢湖市726.7hm2的示范片,平均产量达237.2kg/667m2。3.2油菜生产有利于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油菜是良好的用地养地作物,秸秆可完全还田,菜籽饼又是优质饲料和有机肥料,种植油菜能够减少化肥使用量,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研究表明,油菜、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在同等施肥管理条件下种植水稻,油菜较小麦茬口单季稻产量增加达显著水平[2]。同时油菜比小麦成熟早、让茬早,有利于下茬水稻提前播栽。因此,油菜生产有利于调整现有的稻-麦栽培模式,优化种植业结构。3.3油菜是开发冬季农业的优势作物我省处在南北过度地带,小麦、油菜均可种植,从气候和种植习惯看,我省江淮以南地区更适合种植油菜。就气候方面讲,淮河以南地区小麦赤霉病和穗发芽近年来普遍发生,特别是沿江江南地区,每年4~5月份连续阴雨天气出现的几率较大,极易诱发小麦赤霉病,造成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而油菜种植相对较为适合。就种植习惯讲。我省油菜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科技含量较高,发展油菜生产基础好。3.4油菜多用途为其自身发展奠定了基础油菜除用来榨油,还可以作为观光、蔬菜、绿肥和饲料等多种用途,有利于油菜发展。一是油菜可作观光。油菜号称春天第一花,花期长达一个多月,有利发展旅游业。现在,我省不少地区在城郊和风景区大力推广以油菜花为载体的观光旅游农业,拓宽了旅游内涵,实现农业、旅游双丰收。绩溪县油菜花已成为该县的一大品牌,给乡村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二是油菜作蔬菜。在城郊结合部种植菜油两用油菜,先收获菜薹,再收获菜籽,延长了油菜产业链,提供独具特色的无公害时令菜肴,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根据我省桐城市的试验示范结果,菜油两用油菜总产值可达1300元/667m2,比普通油菜产值高550元,扣除增加的成本,增纯效益400元,具有很好发展前景。三是油菜做绿肥或青饲料。油菜作绿肥是在油菜盛花期翻压还田,已有很多研究报道。傅廷栋院士将油菜作为绿肥优势总结为具有广阔的种植地域;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抗逆性;播栽期宽松且生育期短;鲜草和干物质产量高;栽培成本低,省工省时;具有更高的营养成分[3-4]。另外,油菜还可以作饲料,今年湖北省开展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为饲料油菜生产提供了很好借鉴。3.5冬闲田面积增加为油菜生产提供了可能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劳动力资源缺乏、农业比较效益低,冬季弃耕现象越来越突出。据2012年我站对全省16个市冬闲田情况调查,全省耕地总面积432.4万hm2,冬闲田面积49.8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1.5%。其中,淮河以南地区耕地面积223.1万hm2,冬闲田面积40.9万hm2,占该地区耕面积的18.3%。近两年来冬闲田面积可能还会增加。淮河以南冬闲田为油菜生产恢复发展提供了可能。4促进油菜生产发展的措施建议4.1创新油菜栽培模式充分利用油菜的菜用、绿肥、饲料和观光等多功能性种植油菜。引进筛选出适宜观赏、菜油两用、饲料和绿肥等不同用途型油菜品种,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将传统油菜向多功能油菜转变,拓宽油菜利用范围,把油菜生产与创意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4.2开发利用冬闲田油菜是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冬季农业的优势作物,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冬闲田,发展不同用途的油菜生产,既不与小麦增地,又给冬季田野增加绿色覆盖,给春季增添美景。各地应抓住土地流转的良好契机,研究相关政策,鼓励扶持冬季土地扭转,探索冬季土地扭转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的新途径,减少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稳定或恢复油菜种植面积。4.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和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调动其积极性,与此同时,加大购买农机具补贴力度,推进油菜实行适度规模种植,实现规模效益;着力组建以油菜耕、种、管、收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油菜全程机械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引导专业合作组织与油脂企业结合,实行订单生产,提高油菜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4.4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统筹科研、教学、农技和农机等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围绕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研发,进一步提高油菜机播机收机械性能;通过多引进机具和油菜新品种,多开展对比试验,筛选出油菜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建立适合不同生态环境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为油菜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强油菜发展后劲。4.5加大技术集成与推广筛选、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高油、高抗双低油菜新品种,并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优势;树立绿色理念,围绕高产、高效,继续优化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机开沟、机直播、增加密度、水肥运筹、绿色防控、机械收获等技术,满足油菜不同种植模式需要。4.6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基础设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