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本考生姓名植伟恒考生学号M201473088系、年级交通运输工程2014级类别科学硕士考试科目现代交通规划设计考试日期2015年1月26日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通过近年来停车问题的困难,引出了停车行为的研究分析,首先介绍了停车行为的分类,停车行为的过程以及有无明确信息提示的停车行为;接着对停车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分析,最后提出了响应的改善建议。关键词: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停车管理措施1引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中的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多。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停车设施的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停车难”的问题日益严重。停车问题的日益严重,一般认为是由于停车需求与停车供给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而停车需求又收到停车行为的影响,本文就将对停车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停车政策和停车需求管理提出一些建议。2停车行为概述停车行为根据出行目的可以分为:通勤停车、非通勤停车和居住区停车。通勤停车主要包括上下班、上下学等通勤出行引起的停车行为。通勤停车具有停车时间长,停车区域相对固定等特点,由于通勤时间固定且高度集中,停车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且重复发生。非通勤停车主要有装卸货物、公务、购物、文化娱乐等非通勤出行造成的停车。非通勤停车出行的目的地不固定,停车地点具有较大随机性;停车时长也不固定,较通勤停车的时间短。该种停车行为一般没有固定的重复频率。居民区停车与通勤停车之间产生了峰值与波谷效应。日间居民区停车行为相对发生较少,而夜间居民区停车发生频率较高。停车行为过程与停车者获得的停车场的相关信息的完整性有直接关系,根据停车者获取信息的不同,停车者寻找、选择停车场的基本过程可以由图1,2和3表示。其中,图1为完全没有停车场诱导信息的条件下的停车场搜寻过程;图2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是向停车者提供部分停车场信息条件下的停车场寻找、选择过程;图3为向停车场提供停车者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停车场寻找、选择过程。显然,在停车场寻找、选择基本过程中,如果完全没有信息或经验时,停车场的寻找、选择过程最为复杂:而当出发前或行驶途中获取率完全信息时,该过程将会变得最为简单。由此可以看出,向停车者提供停车场信息不仅可以简化停车者的停车场寻找过程,还可以减少路上寻找停车场的交通量及入库等待时间,从而有利于促进交通秩序的好转。图2-1完全没有停车场诱导信息的条件下的停车场搜寻过程图2-2向停车者提供部分停车场信息条件下的停车场寻找、选择过程图2-3向停车场提供停车者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停车场寻找、选择过程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3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①停车时长停车时长可以反映车辆停放对于停车设施的资源占用特性,确定不同停车行为的停放时长,可以为静态交通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不同停车方式停放时长差异性较大。产生停放时长的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停车的目的性不同,通勤停车的目的是工作,在现行的8h工作制下,必然会产生长时间的通勤停车行为。同样,居住区停车的目的是家庭生活,在工作日,没有外出需求的前提下,停放时间是各种行为中最长的。由于非通勤出行的目的较多(购物、餐饮、娱乐、拜访等),不同目的的停放时间差异较大,但大多集中在3h以内。停车时长是影响停车行为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停放目的决定了停车时长,同时也影响了停车行为。②停车周转率停车周转率是指停车场每个车位单位时间内被使用的平均次数,这一指标反映了观测期间内该停车场内各停车位的平均利用效率,与停车时长有密切关系。对于服务于不同出行目的的停车场,它们的周转率有较大不同。在工作日,服务于非通勤出行的停车场周转率最高,依次为服务于通勤停车的停车场、居住小区及周边停车场。在休息日非通勤停车的周转率仍然最高,且高于工作日的同类型周转率,居住区停车周转率居中,通勤停车周转率最低。停车周转率是衡量停车场工作效率的指标之一,对停车者选择停车设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停车者通常偏向于选择停车周转率较高的停车设施,便于寻找到合适的停车位置。③停车设施位置停车设施按照其设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路内停车场(带)和路外停车场2种。其中路内停车场指在道路红线宽度范围内一侧或两侧划分出若干带状路面提供车辆停放的场所,路外停车场指在道路红线控制以外专辟兴建的停车场,这类停车设施由停车泊位、停车出入口通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共同构成。通勤停车和居民区停车通常选择路外停车,因为工作单位与住宅区通常配建有停车位,对路内停车的需求不是很高。对于非通勤停车而言,由于停车时间较短,路内停车的成本较低,停车者更倾向于选择路内停车。④步行距离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步行距离是指车辆存放处至目的地的实际步行距离,停车后的步行距离是停车者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停车者的步行距离因其出行目的和停车时间长短而异,停车时间越长,停车者愿意付出的步行距离越长。根据对国外停车者的调查结果表明,停车者有时宁愿用步行距离来交换停车费用,即停车者愿意将车停在距离目的地较远但停车费用较便宜的停车场。⑤停车费率停车费率是影响停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停车费用支付者的不同,停车者对停车费率的敏感程度也有所不同。当停车者为停车费用支付者时,停车者对停车费用最为敏感。通常,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停车费用越高,选择来此停车的车辆越少、该停车场的利用率越低。⑥停车安全性车辆停放安全性也是停车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车主考虑车辆停放的安全性一方面是车辆在停车过程中,自己的车辆是否会发生失窃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车辆的停放过程中,自己的车辆是否会被他人恶意损坏。对于安全性较好的停车场,其对停车者的吸引力也会较大。⑦停车设施的交通环境停车设施的交通环境可以利用抵达停车场的难易程度(道路的拥挤状况),到达停车场后入库等待时间(及时入库可能性)以及入库后存取车方便程度等因素评估。一般停车场周边道路条件较低、交通比较拥挤时,选择该停车场的车辆也会较少;平均存取车时间及平均排队长度较长的停车场,表明该停车场服务水平较低,停车场的利用率较低。停车者希望选择等待时间较少、存取车方便的停车场。⑧停车信息完整性停车者在寻找停车场执行停车行为时,都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关于停车设施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关注点最多的往往是停车设施是否有空位(满、空信息)和到达停车设施的道路交通信息。大部分停车者都会利用停车信息来决定自己的停车行为,因此,可以认为停车信息的完整性影响到停车者的停车行为。⑨停车者特性包括停车者的职业、社会地位、收入等。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停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4结论与建议①对于出行目的为通勤停车的停车者而言,可以鼓励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进行通勤,减少工作地点周边停车压力。控制就业岗位上停车位数量,提升公司班车运营范围,鼓励合乘车,完善城市公交系统。②对于出行目的为非通勤停车的管理措施,一般而言,非通勤停车目的地为市中心区,为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公共建筑的配建停车位指标应设定上限,并将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流量纳入停车位配件指标的测算体系中。严格控制市中心区的停车位供给,提高停车费用,提升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比例,积极优化公交系统,保障公共交通优先路权。③对于居民区停车需求,居住区的停车位配建应控制停车位下限,尽量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保障居住区正常的停车秩序。采用共享停车策略,在夜间将居住区无法容纳的车辆安排停放在办公场所、商场及其他公共建筑的配建停车场,缓解既有居住区的停车压力。④改善停车设施周边的交通环境,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停车设施的选址、建设等工作,提升停车设施周边交通环境的通畅性。⑤完善停车信息,依托智能交通、电子信息等高科技手段,完善停车信息,实现停车信息的及时传递,完整传递,使停车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停车信息,完成自己的停车行为。参考文献[1]张乔.我国大城市小汽车停车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2]张那.城市公共停车设施规划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3]刘兰辉.大城市商业区停车行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4]郭黎明.城市居住区停车规划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5]陈舣亦.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策略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1:97-101.[6]李小荣.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08:183-188+259.[7]潘驰.基于出行目的停车行为差异性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01:39-42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