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第22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测试卷-岳麓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2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1953年中共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社会主义现代化B.农业合作化C.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一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简称。答案C2.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图文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幅图分别对应“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迁中农民最终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所有权没有变化,仍然归集体所有。土地的用途及规模改变较小。答案A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A4.下图为《黑龙江省公私合营企业股票证》,图中的公章为“公私合营东华印刷厂”,发证日期为“1956年11月15日”。当时国家颁发此凭证的目的是()2A.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C.对私人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发展多种经济,促进经济恢复答案C5.1952年7月,在陈云的主持下,“一五”计划第一草稿完成。该计划书洋洋十余万言,但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156项工程)。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被称之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关于该计划的制定表述不正确的是()。A.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将国家安全放在首要地位B.充分考虑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情况C.既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地区布局平衡D.其不足之处是一切以重工业为核心而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解析“一五”计划在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把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进行,既发展了重工业,又兼顾到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答案D6.河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了《西平和平社“大卫星”飞上天,丰产亩小麦亩产七千三》一书,下面对该书中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原因是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东方红一号”带回了优质粮种C.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大面积推广的结果D.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因为当时“浮夸风”盛行解析据《西平和平社“大卫星”飞上天,丰产亩小麦亩产七千三》可以判断这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时期的情景,由此可以得出这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的“浮夸风”的表现,因而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答案为D。答案D7.1958年12月,赫鲁晓夫在同美国参议员汉弗莱谈话时说:“公社制度今天对俄国是不适宜的。无论如何这个词是用错了,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选用了这个词。”“中国人选用了这个词”是由于()。A.向苏联学习B.完成“一五计划”C.犯了“左”倾错误D.文化大革命的推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1958年”这一时间信息可以判定“公社制度”是指人民公社。1958年,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因而发动了“大跃进”3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8.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从材料中的口号可以判断它出现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这不能说明②④,故可排除。答案C9.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与图片中的口号相关的是()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解析从材料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超美”“超英”可判断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与其相关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10.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4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解析该杂志发表于1958年11月,封面内容为水稻放卫星。从中可知信息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盛行,故A项正确。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分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73、1970年,故B、C两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A11.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都是他提出来的。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还会出现“粮荒”的原因不包括()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B.“文化大革命”冲击C.人民公社体制束缚D.“大跃进”运动开展解析“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1960年,“文革”是1966~1976年。答案D12.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以下成为“后来者居上”直接表现的是()。A.社会主义的改造运动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开展“反右倾”斗争D.在全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解析“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反映的是毛泽东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所以应该选择B项。A项时间在1953~1956年,而且是正确的;C项发生在1959年,D项时间是在1966年。答案B13.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部分)。阅读下面的表格,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比上年519662534+317.3%558.7+24.4%19672104.5-10%419.4-25%19682015.3-4.2%361.3-13.9%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B.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备战C.“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D.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解析“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使“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使工业总产值和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减。答案C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在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来还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还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国民经济遭受重创。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到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C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解放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和连年战争的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物价的大波动,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材料二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原粮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2.45.11960年163.51.851.55材料三6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危害。(2)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为扭转这种局面,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3)材料三中的票证反映我国当时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票证制度的原因。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巨量投机资本”、“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来概括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危害。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表格信息及相关史实,概括回答。第(3)问,结合计划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概括回答。答案(1)原因: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投机资本造成市场不稳。危害:造成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的巨大困难。(2)情况:农副产品产量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业生产。努力: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3)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原因: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产品短缺。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7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2)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