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甲午中日战争》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1、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子目“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因此,对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的学习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清王朝的覆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学生能够自然地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甲午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使得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因此我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中国战败和不平等条约签订对中国影响的分析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因此我把这一部分内容确定为本课难点。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比较突出。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2-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太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需要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四、说教法、学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新教学改革倡导的教师是引导着、参与者、组织者,学生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我采用的教学主要有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学法主要有自主研读法,分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让学生参与课堂,主动融入课堂。五、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收集资料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基本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目的是学生提前了解本课内容,查阅材料加深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环节二聆听歌曲导入新课播放《七子之歌——台湾》,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100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回顾惨痛的教训。运用歌曲导入,渲染课堂气氛,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三合作交流探求新知第一幕大国野心多媒体展示图片,指出各列强国家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态度。说明各列强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问题上,给予日本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此提出问题:日本侵华的原因是什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要求三个小组分别从日本、清政府、朝鲜做出判断和认识,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学生讨论的预期效果,第一组得出的结论是日本希望通过对外扩张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第二组得出的结论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第三组得出的结论是朝鲜东学党起义。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加深对原因的印象,学生进行分组探讨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予以补充总结,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问题。第二幕狼烟顿起首先,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介绍甲午中-3-日战争的经过。接着,结合地图及教材内容,学生能简单叙述重要的战役,如黄海海战的经过。多媒体展示地图更形象直观,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史地结合,能培养学生的看图实图能力。最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1、朝鲜半岛,日本不宣而战。2、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3、辽东战役,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另外,结合战争经过展示三组图片和影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1)展示日军的暴行:旅顺大屠杀。让学生明白日军在旅顺犯下的滔天罪行。(2)展示爱国将领风采:展示邓世昌的风采。让学生从邓世昌身上看到一种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尊严的情感。(3)展示清政府的腐朽:慈禧太后、李鸿章。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影响了海军的建设;李鸿章避战保船,使北洋舰队龟缩至海港,使其没有用武之地并全军覆没,是导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之一。该环节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坚强意志,并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第三幕城下之盟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图片,引出《马关条约》的签订。接着,让学生总结说出《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签订双方代表、内容及影响。并且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小组代表整理小组意见展示给全班同学。老师进行点评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教师从领土、赔款和经济方面进行补充总结,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对此,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谭嗣同悲愤的写下了诗句。利用诗歌加深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的理解,另《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本节的重难点,教师通过提供相关史料信息供学生分析探究,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分析清政府战败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第四幕历史告诉未来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关系?-4-其次,学生积极发言,答案很多,各种想法也很好,再评价完学生的认识后,教师作出引导并总结:(1)钓鱼岛问题的升级再次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但是我们要理性爱国。(2)牢记历史,勿忘国耻。(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最后,老师点出要以史为鉴,结合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日关系,让学生理性爱国。对历史的反思永远是学习这门学科的主题之一。环节四回顾历史加深理解通过学生自评收获,教师总结,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环节五课外延伸知行合一课下让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给人民留下许许多多值得深思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处境大体相同,何以30年后竟有如此的天壤之别?板书设计我采取提纲式板书,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这样设计的板书知识点一目了然,层次分明,有效回顾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