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抽采工程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编制单位:大沟煤矿生产技术科编制时间:二0一二年七月前言一、项目简况位置、隶属关系、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设计生产能力等。二、设计基础条件矿井生产现状,瓦斯参数,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通风情况。抽采工程项目由来。三、编制设计的依据1、委托书2、勘探地质报告(或生产地质报告)3、瓦斯参数测定资料4、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5、项目核准或批复文件6、初步设计文件四、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3、《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4、《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6、《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规范》(GB50471-2008)。7、《煤矿安全安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8、《采空区瓦斯抽采监控技术规范》(MT1035-2007)。五、编制瓦斯抽采工程设计的原则1、抽采瓦斯工程设计应体现安全第一、技术经济合理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符合规范要求、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节省投资。2、新建矿井抽采瓦斯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勘探地质报告为依据,并参照邻近或条件类似生产矿井的瓦斯资料;改(扩)建及生产矿井应以本矿勘探报告(或生产地质报告)、瓦斯实测资料为依据。3、瓦斯抽采工程系统宜简单,并宜有利于维护和安全生产。4、尽量利用开采巷道抽采瓦斯,必要时可设置钻场、钻孔的专用瓦斯抽采巷道。5、抽采瓦斯设计应与矿井设计同步进行,合理安排掘进、抽采、回采三者间的超前与接替关系,保证有足够的工程施工及抽采时间。六、瓦斯抽采工程简述1、矿井瓦斯涌出量预计及涌出构成。2、抽采方法的确定、抽采效果、抽采量的预计。3、井下瓦斯抽采管网与抽采设备选型。4、抽采泵站给排水、供电。5、地面抽采站总平面布置。6、工程投资概算。七、存在问题和建议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1地理概况1.1交通位置大沟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东南部平距20km,距县城公路里程50km,隶属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民委员会管辖。富源县城每天有班车往返于大河、恩乐,恩乐有简易公路直达矿区,另矿区有简易公路15km至贵州火铺—富源(320国道),距曲靖85km。北西有贵昆铁路支线,交通尚属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云南省富源县大沟煤矿交通位置图1.2自然地理1.2.1地形与地貌特征大沟煤矿属低至高中山地貌,最高海拔位于矿区北东部,高程2141.10m,最低海拔位于矿区西部沟谷,高程1960m,相对高差181.10m,地势南北走向,矿区北东部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区内植被稀疏,灌木丛零星分布。矿区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过渡类型,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霜冻期,6—10月为雨季,年降雨量890—1100mm,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11℃,年平均气温13.7℃,2—3月为风季,最大风速15m/s,一般3—6m/s,多为东南风。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少量彝族、苗族,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荞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工业主要以煤为主,富余劳动力充足。矿区位于乌蒙山东南缘,处于滇黔两省交界处,属构造侵蚀低至高中山地貌。最高海拔位于矿区北东部山顶,高程2141.10m,最低海拔位于矿区南部沟谷,高程1951.3m,相对高差189.80m,地势总体北高南低,矿区北东部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区内植被覆盖率较差,在坡耕地大面积分布地段稀疏,且大部分为丛生灌木,在村庄、冲沟等地形低洼地段植被覆盖相对较好。地表水体不发育,仅有山沟小溪、自然排泄良好。1.2.2水文矿区最高海拔标高在矿区北东部,海拔2141.1m。最低标高在矿区南部冲沟,约为1951.3m,相对高差189.3m,一般标高在1970m-2000m,总体地形北东部高、南西部低。区内地形高差较大,切割较深,起伏不平,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迳流排泄;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差。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在矿区中南部焦煤场及井口往南有一季节性小溪,对矿山煤层开采影响不大。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断层的透水性略大于围岩。地层的富水性较弱,大气降水是本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浅部因小窑开采后采空区积水多年未排放,可成为目前矿井的常年补给源。经矿山多年开采情况分析,矿井正常涌水量30m3/h,雨季涌水量为50m3/h,(该涌水量由矿山提供)。综上所述,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断层的导水性及地层的富水性都较弱,地表水不发育,地形相对较陡,自然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因此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1.2.3气象与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0.22条划分,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未来建筑物应按7烈度设防。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I1),滇东台褶带(I2),曲靖台褶束(I34)的东南部。在区域上夹持于富源—弥勒大断裂,营上—阿岗大断裂之间。据富源县1965年1月开始对地震统计,共发生2.0—2.9级地震32次,3.0—3.9级地震13次,4.0—4.9级地震2次,从小震活动分析认为:富源县自1965年的40年中未发生过5级地震。表明矿区及周边区域属较稳定区。二、矿区开发情况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始建于1972年,当时属村办煤矿,1978年转为乡办煤矿,1996年转为私营企业并取得开采许可证,2006年7月新采矿许可证号为5300000630556。大沟煤矿现开拓有主斜井、副斜井、主风井及风井四个井口,主斜井由南向北近南北向开拓,副斜井北东向开拓,主要开采对象为M7、M9、M13煤层,矿山采用斜井开拓,开采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用斜井掘进到煤层,然后沿煤层走向掘出开采运输巷道,把煤层分片分盘,掘进次一级运输巷道构成壁式工作面进行开采,各风井与主井相联络,形成通风系统和开拓系统。据煤矿提供资料,目前主采M7、M9、M13煤层,M7煤层已开采完,准备向深部煤层拓展。三、电源及通信采用双回路供电,一回路电源来自大河35/10Kv变电站826开关。二回路来自大河35/10Kv变电站811开关。矿井同时配有2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区内已架通高压电网,各乡、镇、村都开通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通讯网络覆盖全区,电力,通讯极为方便。四、矿井水源大沟供水由矿区防尘水池引入管线。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在矿区区范围内,出露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矿区内地层为总体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11~35度的单斜构造。(一)第四系(Q)由坡积物、残积物、冲积物和耕植土所组成,多为岩块、砂、砾和粘土堆积,零星分布于沟谷、凹地及大沟煤矿炼焦场地,厚度0~10m。(二)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岩性以灰紫色、紫红色薄层状泥岩为主,并与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互层状产出。泥岩中富含蠕虫状方解石为特征,该段地层矿区内出露不全,出露地层厚度大于90米。与下伏地层卡以头组(T1k)呈整合接触。(三)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地层厚度70-120m,一般90m,下部为灰色、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含多量叶肢介动物化石,上部为灰色、黄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夹少量中厚层状灰色细砂岩,基本不含化石,与下伏地层长兴组呈整合接触。(四)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上至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地层厚度75.00-129.10m,平均89.88m,岩性为灰色,黄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少量似层状、透镜状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含煤7-10层,局部可采煤层一层,即M3煤层。与下伏地层龙潭组(P2l)呈整合接触。(五)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主要为陆相沼泽—湖泊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地层厚度170.30-200.59m,平均195.50m,含大羽羊齿状化石,含煤28—50层,煤层总厚度33.75m,含煤系数为17.26%,煤层编号的有M1—M24,根据含煤特征,岩石类型及标志层、将龙潭组自下上而分为二段。1、龙潭组第二段(P2l2):上至M7煤层顶板,下至M16煤层顶板,地层厚度约69.00-107.84m,平均71.30m。岩性为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薄层状、似层状菱铁岩。含煤7-20层,矿区内含可采煤层四层,即M7、M9、M13、M15煤层。2、龙潭组第一段(P2l1):上至M16煤层顶板,下至玄武岩顶界,地层厚度约71.76-97.85m,平均72.10m。岩性主要为浅灰、灰黑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含较多星点状,结核状黄铁矿,含煤9—12层,其中可采煤层二层,根据主斜井所揭露的M16煤层以下的地质特征与邻近矿区对比,将两层可采煤层对比为M16、M19煤层。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呈假整合接触。(本矿区内P2l1地表未出露)矿区位于杨梅山—小达村南北向断层与北西向次级断层夹持的三角断块中,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在矿区内发现断层5条,即F1、F2、F3、F4、F5,其中F1、F2、F3为正断层,F4、F5为逆断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一)断层F1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840m,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110m,在地表断层下盘M7煤层与断层上盘(T1k)中下部地层呈断层接触。F2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40m,南北向贯穿整个矿区,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76°,落差40m左右。F3正断层:位于矿区中东部分,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5°,断层落差15m,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00m,南端被F4走向逆断层所切断,并有一定位移。F4逆断层:位于矿区东南部,断层走向近似东西向,倾向北,倾角48°,断层落差20m,在地表M7下部地层重复约20m,将F3、F5断层切割并发生位移,对M13煤层影响较大。F5逆断层:位于矿区东部,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46°,断层落差8m,断层影响深度P2c至M13煤层,往下逐渐变小。综上所述,核实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二、含煤地层及煤层1、煤层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及长兴组(P2c)。(1)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上至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地层平均厚度89.88m,含煤7-10层,煤层总厚度4.89m,含煤系数为5.44%。含局部可采煤层一层,M3煤层。(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二段(P2l2)上至M7煤层顶板,下至M16煤层顶板,该段地层厚度平均71.30米,含煤9层,煤层总厚度9.60m,含煤系数13.46%。含可采煤层4层,即M7、M9、M13、M15煤层;局部可采煤层2层,即M8、M11煤层。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一段(P2l1)上至M16煤层顶板,下至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地层平均厚度约为72.10m,含煤9-12层,煤层总厚度7.17m,含煤系数9.94%。三含可采煤层2层,即M16、M19煤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即M21、M22、M24煤层。2、煤层对比该矿区煤层多,但可采煤层仅有6层。煤层对比主要运用煤层结构、煤层夹矸、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煤层间距等标志进行综合对比。经矿山多年开采证实煤层对比可靠。对比可靠的有M5、M7、M9、M13、M15、M16、M19煤层,对比较可靠的有M3、M8、M11、M24煤层。3、主要可采煤层M7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顶部,煤层厚度1.40~2.30m,代表性结构为1.22(0.03)1.05m,为黑色块状、粉状半暗~半亮型煤,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夹矸为棕灰色细晶质高岭石泥岩。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夹似层状菱铁岩,底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伪底为0.18m泥岩。M9煤层:上距M7煤层26.76m,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