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发只需的一般理论,即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映规律,研究社会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社会动力学是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2.社会有机论是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社会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3.社会进化论是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首先提出的社会学理论。他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或者无机的,社会的或者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4.失范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使每个人都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实现个人志向的极大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成为“失范”5.理想类型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它是韦伯用以进行历史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6.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一般认为,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7.本土化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是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8.社会研究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学科9.描述性功能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10.问卷调查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手机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11.实地研究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12.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事例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13.参与观察研究生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的一种观察方法14.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15.定性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16.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17.社会唯名论来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非正统派唯名论。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18.社会维世伦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院哲学的唯实论。社会唯实论者把社会看成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物。社会先于个人存在,并且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社会学应该把社会当作一个具体的物来研究19.角色包括职位和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感念20.对立关系人们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种社会关系21.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22.人口数量对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只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23.人口质量也成为人口素质,是以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家偶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24.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部队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25.文化模式由许多文化集从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26.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互相区别27.文化采借一种文化接受货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聪融入本文化的过程28.道德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29.宗教本质上说,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悉尼杨,观念,组织,制度等于一体的复合体。30.文化传播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31.文化冲突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派车的倾向和状态32.文化融合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33.文化交流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相互苟同,采借与融合的过程34.社会化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35.人格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惯等,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里素质和行为特征的综合36.价值观念社会化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37.角色社会化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38.行为社会化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39.角色社会学上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不仅与个人的地位,行为,权利,义务密切相关,而且与社会的结构和状态相关40.基本社会化“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41.继续社会化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完善和发展,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调适个人与社会的角色关系的过程42.重新社会化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43.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一种为适应生活的变化某承担起的角色而主动学习与调适的过程44.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成为文化反哺45.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46.社会实践实践只是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47.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所谓一切属性既包括人的智力和体力,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审美能力等48.“镜中之我”库利提出的,他说:“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这是指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49.交换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50.合作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打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51.竞争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52.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言、词汇和语言构成的一定的系统53.身体语言用身体代替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动作或方式54.个人空间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55.社会网络经过各种媒介、听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56.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57.内群体和外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肉内群体。而那些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群体就属于外群体58.参照群体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59.伙伴群体以性格、志向、兴趣、感情、个性等因素为纽带结合而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60.家庭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一般说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是形成家庭的基本关系61.核心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62.主干家庭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63.联合家庭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子女组成的家庭64.既得利益集团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65.组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66.现场控制又叫同步控制,是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67.组织沟通指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即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68.科层制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科层制既是现代社会组织的结构形式,又是一种管理方式69.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称为私有部门70.第三部门既不是政府的某个部门或下属组织,又不追求组织拥有者的私人物质利益,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组织部门71.社会制度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72.价值要素又称为价值标准,指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73.规范要素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规范就是标准、规则和模式,是一系列有关角色行为的规定,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语法规范等74.组织要素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价值和规范的载体75.本源制度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项链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包括婚姻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76.派生制度建立在本源制度基础上的其他一切制度77.家庭制度关于家庭的性质、形式、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一整套规范体系78.经济制度社会用以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79.教育制度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社会传授只是与科学,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以及组织机构的综合80.政治制度国家权力如何产生、如何行使和有关权力结构的规定,由国家颁布并强制执行的,用以约束社会成员和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81.宗教制度包括宗教观念、信仰、宗教仪式以及宗教组织形式在内的规范体系82.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83.社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84.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指以农业生产力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85.同质性指社区各个成员具有相同的社会性质,包括相同的职业、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念、风格习俗、生活方式等。86.城市的郊区化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生活由城市的中心向城市边缘的郊区迁移和发展的过程87.社区睦邻运动20世界初在美国、法国和英国相继出现了“社区睦邻运动”。主要方式是通过在城市的贫民区中舍利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帮助人们开发本社区的资源,采用自住和互助的方式,改善贫民的生活状况88.社区发展在城乡几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89.社区建设以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几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来建立一个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互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90.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91.社会不平等有侠义和广义之分。侠义的社会不平等是指个人或群体间的等级差异;广义的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92.阶层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93.社会分层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等的序列94.种姓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缘、血统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95.等级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96.身分制5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以户籍、工作单位和人事管理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