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七十周年与爱国奋斗精神的社会调研——新时代青年对爱国故事了解与爱国精神的理解调研201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第七十周年。七十年前,经过无数仁人志士和伟大先驱的顽强意志和不懈奋斗,在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建立起了代表新希望和未来的中国,从此中国人民走在了和平的康庄大道上。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祖辈对建国历史往往记忆犹新,经常和我们分享那个时代的人心澎湃的红色往事,也是将爱国奋斗精神挂在嘴上,落实到行动中的一代人。我的爸爸妈妈虽然没有经历过艰苦奋斗的建国历史,没有亲身经历天安门上那一声令人热血沸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是也是经历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也是十分勤奋爱国的人,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有着一代人独有的激情岁月的人。而到了我这一代(95后)不要说建国历史是从婆婆爷爷耳边听来的,就是那个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也没有赶上,可以说相对于祖辈与父辈的艰辛岁月,我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否还具备祖辈父辈的光荣奋斗精神呢?我们是否还对那些红色故事耳闻甚至深入了解呢?我们对爱国奋斗的精神的理解是否同他们有差别呢?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疑惑,我决定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新时代年轻人对这些问题的了解程度和看法,这种调查方法并不严谨,只是能够让我们大概的了解基本情况。我们的调查对象是95后(我们将95后的有接受问卷调查能力的人群定义为“年轻人”)我们的调查范围为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周边和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周边。由于年龄关系,接受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学生,所以在下面的统计中不会对被调查者身份进行区分。本次调研共发出30份问卷,回收30份问卷,共计30份有效问卷。下面是问卷统计信息:从图表中可以结论95后三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从主要周围人中接受爱国信息的途径的百分比是差不多的,其中以老师比例最大,亲人次之,同学和朋友更次。然后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年龄的递减,从书籍等传统媒体和从手机等数字媒体接受这类信息的途径是明显减少的,这和他们知识储备不足和家长的管制是分不开的。这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由于较年轻一代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知识,也缺乏相应的世界观也看待这类信息,所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性。我们挑选了五个对于成年人耳熟能详的爱国故事。我们假定了解程度为0为完全不了解,5为十分了解,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以上信息和我们预料的是差不多的,随着年龄的减少对相关股市的了解程度减少。但除此之外,我们仍然可以窥探到一些其他的信息,比如说对铁人王进喜的了解程度是比较高的。再仔细地询问中,我们了解到这是因为他们学习过相关的课本,其他的都比较高的故事都有着类似的原因。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这可能是铭刻在孩子记忆中的东西,并在以后的日子中在暗处影响着孩子做的每一个决定。接下来是关于你做过什么爱国敬业的事情和你对爱国敬业精神的了解,由于题目比较主观,很难量化,所以我将给出我的主观判断。在关于做的爱国奋斗精神的事情中,95到00后都普遍可以列出一到两个自己认为是爱国奋斗的精神的事情。比如不少的同学提及了自己曾经无偿献血,他们对此感到自豪并愿意再次去献血。也有不少同学又去敬老院孝敬老人的经历,同样也是感觉很好。当然还有自动让座这种事情。然后00后就少多了,他们很难举出自己做过什么爱国奋斗的事情,这与他们在这个年龄段主要在读书时分不开。但是,据我观察,这里有着这么一个问题,这些献血或者孝敬老人的事情大多数都是他们自己去参加或者通过社会上的途径来了解又或者几个同学簇拥着一起去,总之我们很难看到学校集体的影子。我们将爱国就要将其挂在嘴上,同时要落实到行动上。现在我在写着,调研着有关爱国奋斗精神的事情,但是我自己却缺乏相关的体验,这应该是感到羞耻的,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具体落实爱国奋斗精神工作的缺乏。我们总是高呼口号,却没有去干一件实事。接下来就是爱国奋斗精神的理解,这就更是一个主观问题,本身就不存在一个正确的理解。但是我们仍旧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在对爱国奋斗精神的认可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回答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所有人都表现出了对爱国精神的高度认可,表现出了对于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但是对于奋斗尤其是爱国奋斗精神的理解有着不同于祖辈和父辈的看法。他们更看重个人的奋斗,他们比小孩子仍然表示了类似的看法。较认同当每个各人都幸福是这个国家就是幸福的。换句话说,他们在权衡自己和国家的利益时,更看重自己的利益。令人意外的是这种想法并不是仅仅95到00后这批接受高级教育的人透露出的。小孩子仍然表示了类似的看法。我猜想,这也许和家长的教育有关,也与社会的大背景有关。我们的社会导致了这样的价值观,这也许也是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尽管时代久远,但是那些振奋人心的红色故事依旧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播着,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到那个年代的故事。在爱国奋斗精神的理解方面。大家一致对国家的认同感极高,但是对于怎么为祖国奉献以及个人和国家利益权衡方面与祖辈父辈还是有差距的,这也可以看作是时代的特色。付宜川20161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