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7《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这一章对学中文以及一般考生都比较熟悉,当然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概括还是要注意牢记的。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2、中国文学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3、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编定。其中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公元前4世纪,出现了另一类诗歌,即楚辞,属于杂言体,其句末多以‘兮“结尾。4、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在艺术上则以情景交融的意境为追求目标。5、《尚书》的出现标志着散文的形成。散文的三大功能是叙事、论说和抒情。其中抒情功能是在秦汉以后增加的。6、中国真正的叙事文学始于魏晋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软事小说两大类。7、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是后代作家永久性的艺术典范,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桥梁,也是世界其它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至迟在孔子出生前就编定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共收入诗歌305篇,分国风、大雅和小雅、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2、《诗经》描绘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周部落的历史;二是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情景;三是战争和徭役的情形;四是控诉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五是叙述爱情和婚姻。在整体上表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倾向,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社会的批判意识。3、诗经的艺术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类。4、《楚辞》是中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是汉代刘向、王逸等收集整理而编成的。其主要作者是屈原。5、《离骚》长达2400多字,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其发愤以抒情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玉、贾谊等都继承了他的传统。楚辞也因此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的独特文体。6、《诗经》和《楚辞》合称为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7、历史散文是指先秦的史官记录成的史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8、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以论述为主的散文,分为战国初期的语录体、战国中叶的对话体和战国后期的专题论著三个时期。其代表作分别是《论语》、《孟子》和《庄子》、《荀子》和《韩非子》。9、《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10、《孟子》、《庄子》的内容多为论辩之辞,是争鸣风气盛行时典型的散文形式。前者的内容以宣扬仁政为主;后者的主要内容是主张顺应自然,反对礼乐制度希望人类社会返朴归真。2/711、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以汉赋为盛。汉赋按题材取向分为两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如《鹏鸟赋》、《吊屈原赋》;另一类是铺陈排比为主的“体物大赋”,这一类是汉赋的主流。12、唐诗的发展经过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以盛唐和中唐为主。13、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首;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为首。14、唐诗繁荣的原因:国家繁荣,社会安定,诗人们可以由多种途径实现人生的追求。15、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前者以秦观、晏几道、李清照、柳永等为代表;后者以苏轼、辛弃疾等。16、从总体上讲,宋词的特征是:题材走向上注重个人的生活而不是社会现实,表现功能上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风格倾向上偏向阴柔和婉而不是阴暗刚雄豪。17、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以前者为主。与唐诗、宋词并称。18、元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成熟形态。剧本主要有唱词、对白、动作三部分,一般为四折。19、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和以“西厢记”著名的王实甫等。20、元杂剧的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鲁斋郎》以及无名氏的《陈州粜米》等。21、元杂剧的题材有五类:一是爱情剧。二是公案剧;三是水浒剧;四是世情剧;五是历史剧。22、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以叙事为主,使文学更贴近人民的生活,更直接表现人民的喜怒哀乐,更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它成功地宣告了戏剧、小说等叙事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其文化意义:一是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判逆形象。二是褒贬分明,体现着多数人意志的价值判断,具有民主倾向的进步意义;三是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学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的特征。23、中国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阶段。24、明代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代的著名小说有儒林外史、红楼梦。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1、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一是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二是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三是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2、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3、文以载道即著书立说的目的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设计,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以载道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正负两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是这种思想强调了文学的教化功能,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使作家重视国家、人民利益,即使在纯属个人抒情的作品中也时刻不忘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二是这种思想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它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庸,从而削弱了其主体意识和个体自由。4、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质是抒情。5、抒情性质和写意手法使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以下文化特征:一是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3/7的文学图卷,但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最好窗口;二是它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那种为历代文学家所憧憬的变代莫测、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艺术化境。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这一章估计不会出大题目,中型题目量不大,最多是小题目,但可能偏,因此要注意全面掌握备考要点。第一节辉煌的远古艺术1、彩陶是6000年到4000年前华夏文化的核心。中国彩陶突出动态和谐。2、中国原始彩陶,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到4000多年前的大河口文化,在空间上分为三个区域,即中原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在器皿造型上包括摹拟植物、动物、人物、器物等。最多的是几何纹。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由实到虚的发展过程。3、彩陶暗含了两个重大的艺术法则:一是游目法则,这是后来中国绘画和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审美原则,即画面既无起点,也无终点,呈现为一个整体;二是彩陶的创造和观赏按照“仰观俯察”这一中国观照方式进行,这也是后来在诗词画和建筑中广为应用的一个基本法则。4、青铜纹饰是中国远古艺术的又一高峰,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青铜器中最重要的是与意识形态相关的礼器。青铜纹饰有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饕餮纹,代表了重组变形法则;二是人兽共生。第二节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和成就1、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构成,可分为三个显著时期:一是远古到春秋,艺术与中国文化从原始向理性的演化相联系;二是战国到两汉,各门艺术以其自身的功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三是魏晋以后,各门艺术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基本确立。2、中国古代艺术并没有被古代学者作为一个整体把握过,其等级高低:诗文最高,其次是绘画和书法;再次是建筑、雕塑。3、中国古代建设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从远古到东汉,以宫廷建筑体系为主,东晋后出现士大夫的私家园林,南北朝后出于大量寺庙建筑。4、宫殿建筑四大特点:即高、大、深、庄。大是占有空间众多;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5、中国寺庙建筑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汉永平10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6、中国园林可以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合池。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园林的核心是情趣。且以自然情趣为主。7、中国建筑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不追求纯空间凝固的音乐,而追求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8、中国的雕塑主要有四个集群组成:一是陵墓集群,包括陵墓表饰、墓室雕饰和明器艺术;二是宗教集群,即佛教寺庙和佛教石窟里的塑像、浮雕;三是建筑装饰;四是工艺雕塑。9、中国雕塑从来没有脱离建筑整体而独立出来,具有很强的整体的服从性。整体性决定了中国雕塑是程式化的,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绘画的特点:一是平面性;二是彩绘。4/710、书法是诸艺术中最具中国独特性的,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11、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从汉末魏晋开始,这时出现了专门的书法家。12、中国书法从字型上分为篆、隶、草、楷、行五类。13、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是王羲之、颜真卿、张旭,其代表作分别是《兰亭集序》(行书)、《颜勤礼碑》(楷书)和《古诗四帖》(草书)。14、魏晋六朝是中国绘画的形成时期。15、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人物画以顾恺之为代表;山水画以宗炳、王微为代表;宗教壁画以敦煌壁画为代表。16、中国古代绘画分为五个类别,即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宗教绘画、市民绘画、民间绘画。其中宫廷绘画分为政教实用性的和闲适性的两类;市民绘画主要是指小说戏曲剧本中插图。民间绘画主要是与民间习俗相关的门神等。(宫文宗市民)17、中国绘画显示的共同美学原则:一是散点透视。二是以大观小。三是道貌取神。四是平面色彩与骨法用笔。18、中国既创立了七音阶体系,也创立了五音阶体系,以后者地位为高。19、中国音乐按功能分五类:一是仪式音乐,用于宗教仪式;二是宫廷舞乐,服务于舞蹈;三是声乐,用歌词的内容来规范音乐表现的多样性;四是独奏器乐。五是民乐,指民俗庆典中的音乐。20、中国音乐的特色:一是旋律为主。二是理性精神。三是节奏喧泄。21、中国古代戏曲的最优秀代表是昆曲和京剧。22、戏曲以其本身的综合性把各门艺术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精致化。23、戏曲之美表现在它的程式化和虚拟化。24、戏剧中的生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小生分为中生、冠生、穷生。25、戏曲程式化的表现:一是角色分行,分生旦净丑四行;二是穿戴类型;三是唱法分类。第三节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1、中国艺术的根本特色是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所决定的。2、中国艺术的两大基本类型是阳刚与阴柔。儒家重阳刚,道家主阴柔。3、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包括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宇宙之和。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这一章出大题目不太可能,中型题也不太复杂,难点是把提到的诸部史著要弄清楚,作者是准,体裁是什么,反映的内容是什么,不能混淆。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1、远古传说是我国史学的源头;卜辞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录。2、《尚书》是较早且更具有官方性质的历史记载,主要记录了商、周王朝的大事。5/73、《诗经》里的《大雅》有部分诗篇反映了周族和周王朝某些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视为史诗。4、西周末年,周王室和各诸候国都有了国史。《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国史为基础为编写成的编年体史书;战国时代,私人历史撰述有了大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国语》和《战国策》。5、秦汉时期,史学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宏富的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的出现。《史记》首创了纪传体的表现形式,以其规模宏大的通史概括了3000年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群象,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标志着史学的独立发展;《汉书》断代为史,开创了皇朝史撰述的先河,世以《史记》为通史的开山,《汉书》为断代的初祖。6、荀悦的《汉纪》开创了编年体断代的先例;刘向和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开创了中国目录学。7、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史学出现重要转折,统治阶级重视修史,设馆修史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较大。二十四部正史中有八部修成于唐初。8、刘知几的《史通》、杜佑的《通典》是史学的总结性著作。9、《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10、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为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第二节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1、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多样的表述形式的结合。2、《隋志》史部将史籍分为13类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