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文件水总环移[2010]248号关于印发《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与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为指导水利规划和水工程设计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工作,我院针对水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水利部公益性科研项目《水工程规划设计标准中关键生态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与应用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见附件),现予印发。请各单位在应用《指导意见》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并将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我院,以利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导意见》由我院负责解释。2电话:010-62015966,010-62033377-4025传真:010-62059233信箱:zhudangsheng@giwp.org.cn附件: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与应用指导意见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主题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指导意见通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10年5月21日印发附件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与应用指导意见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一○年四月目录1前言.......................................................................................................................12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23指标释义及应用..................................................................................................-6-3.1水文水资源...............................................................................................-6-3.2水环境.....................................................................................................-19-3.3河湖地貌.................................................................................................-25-3.4生物及栖息地.........................................................................................-33-3.5社会环境.................................................................................................-48-11前言陈雷部长指出,“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及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水工程是河流功能开发的主要手段,也是影响河湖水生态的主要动因。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发展民生水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更新水工程规划设计理念,统筹江河流域开发与保护间关系,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水工程建设体系,通过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管理,使流域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得到均衡地发挥。目前,我国水工程规划设计的生态保护标准及规范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中缺乏完整、具体的生态安全保障条款,造成水利规划、水工程设计中缺乏具体的技术要求和依据。鉴此,我院在水利部公益性科研项目《水工程规划设计标准中关键生态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等相关研究基础上,总结我国水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实践和经验,提出了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与应用指导意见,以指导当前的水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并为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构建生态友好的水工程规划设计体系奠定基础。由于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和目前技术水平的局限性,《指导意见》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结合水工程规划设计和区域具体情况,在大量监测、评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希各单位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反馈意见,以利修订。22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构建面向水工程规划设计实际,结合水工程规划设计不同阶段和类型,考虑不同的尺度效应。指标体系结构框架见图2-1所示。图中纵轴表征生态属性、要素、指标,横轴表征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和类型,纵横轴交叉点为生态指标与工程类型结合判断的指标敏感性和空间尺度特征。要素1要素2要素3要素4要素5要素6指标1指标2指标3指标4指标5指标6指标7指标8指标9指标10属性1属性2规划类型1规划类型2设计类型1设计类型2流域尺度河段尺度廊道尺度…………分析指标7对规划类型2在河段尺度的适用性及指标表达形式水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及类型划分图2-1指标体系结构框架图纵轴依次分为属性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其中属性层反映流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分为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河湖地貌、生物及栖息地、社会环境等五类。每一属性层包含具体的生态要素,如水文水资源包含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态水文三个生态要素;针对每一生态要素,按照指标需具有科学性、代表性、独立性、实用性的原则,提出一个或多个关键生态指标进行描述。横轴表征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和类型,分为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其中水利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类规划、防洪规划、水电3开发规划等主要类型,水工程设计类型主要包括枢纽工程、灌排工程、航道/河道整治工程、护岸/堤防工程、供水/调水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蓄滞洪区建设工程以及围垦工程等。纵横轴交叉点表征各类水工程规划设计对应的生态指标的敏感性及其空间尺度特征。水工程规划设计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分析框图见图2-2,生态指标体系总表见表2-1。图2-2水工程规划设计DPSIR分析框图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状态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地表水地下水生态水文水文水资源水质水温水环境河流特征连通性稳定性河流地貌植被特征水土流失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鱼类栖息地生物及栖息地影响影响影响影响自然条件变化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人类活动驱动人口增长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驱动力降雨径流改变水工程建设大坝建设引调水灌排工程防洪工程河道治理…污染物排放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压力保护/修复/补偿预防/改善/减少社会经济调整社会环境响应人群健康开发强度节水水平移民状况景观状况影响影响4表2-1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总表属性层要素层指标层(关键生态指标)规划(归类)工程设计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类规划防洪规划水电开发规划枢纽工程灌排工程航道及河道整治工程护岸及堤防工程供水、调水工程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工程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围垦工程水文水资源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Cwr-1BBB地表水过程年径流变差系数变化率Cwr-2CCRRR径流年内分配偏差Cwr-3CRRRB地下水状况地下水埋深Cwr-4BBBCBB地下水开采系数Cwr-5BBBBB生态水文生态基流Cwr-6CCCRRRR敏感生态需水Cwr-7CCCCC水环境水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Ce-1BBBC湖库富营养化指数Ce-2BBRRR污染物入河控制量Ce-3BBRB纳污能力Ce-4BB水温下泄水温Ce-5RR水温恢复距离Ce-6RR河湖地貌河流特征弯曲率Cl-1CCCC连通性纵向连通性Cl-2BBBCCC横向连通性Cl-3BBCRRRRC垂向透水性Cl-4CRRRC稳定性岸坡稳定性Cl-5CRRR河床稳定性Cl-6CCRRR生物及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鱼类物种多样性Cb-1BBCBCCCRRR植物物种多样性Cb-2BBCCCRCCR珍稀水生生物存活状况Cb-3BBCBCCRCRCCR外来物种威胁程度Cb-4BR植被特征植被覆盖率Cb-5RBCBR净初级生产力Cb-6BRBB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强度Cb-7RRRRBBR生态敏感区保护区影响程度Cb-8BCRRRRCR生态需水满足程度Cb-9BBCRCR鱼类栖息地鱼类生境状况Cb-10BBBCBCCRRRCR5属性层要素层指标层(关键生态指标)规划(归类)工程设计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类规划防洪规划水电开发规划枢纽工程灌排工程航道及河道整治工程护岸及堤防工程供水、调水工程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工程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围垦工程社会环境移民(居民)生活状况移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CS-1BCRBRBB人群健康传播阻断率CS-2CCRRRC流域开发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CS-3BB水能生态安全开发利用率CS-4BBC节水水平灌溉水利用系数CS-5BBRR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CS-6B景观景观舒适度CS-7RRRCR说明:1、表中空白格表示其对应的规划或工程设计类型与对应的指标敏感性较低,此时该类规划或设计一般不需分析评价该指标。2、表格中的大写字母B、C、R表示该指标在该规划或工程设计类型中进行分析评价的尺度,B(Basin)表示该指标按照流域尺度进行分析评价,C(Corridor)表示按照河流廊道尺度的进行分析评价,R(Reach)表示按照局部河段尺度进行分析评价。-6-3指标释义及应用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状态指标,用于描述该生态要素在规划或工程实施前后的状态;一类是对比指标,用于直接计算该生态要素由于规划或工程实施引起的变化。以下说明各生态指标的定义及生态内涵、表达形式、计算分析方法及适用条件。3.1水文水资源3.1.1水资源可利用量Cwr-11、定义及内涵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在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一个流域或区域的当地水资源中,可供河道外经济社会系统开发利用消耗的最大水量(按不重复水量计算,即流域或区域的净耗水量加调出流域或区域的调水量)。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一个流域或区域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控制上限,即该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可利用量用以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活动用水的关系,控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程度,是通过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保护河湖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是实行严格的用水总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红线。2、指标表达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满足生态环境需求和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鉴此,确定水资源可利用量思路为:首先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W生态,再从水资源总量W总中减去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即为水-7-资源可利用量:Cwr-1=W总-W生态W总=W地表+W地下-W重复其中W地表为地表水资源总量,W地下为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W重复为两者重复量,具体计算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为便于分析计算,可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生态环境基本需水量W基本和生态环境汛期需水量W汛期两部分,即W生态=W基本+W汛期即Cwr-1=W地表+W地下-W重复-W基本-W汛期以下说明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思路:(1)河道内生态环境基本需水量河道内生态环境基本需水量需考虑:维持河道基本生态功能的最小需水量(包括防止河道断流、维持河流自净能力、河道冲沙输沙以及维持河湖水生生物基本生存的水量);维持通河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的最小需水量(包括湖泊、沼泽地以及必要的地下水补给等需水);维系河口生态环境的最小需水量(包括冲淤补港、防潮压咸即河口生物保护需水等);维持河道重要景观的最小水量。以上各类需水是重叠的,即一水多用。在上述各项需水量计算基础上,逐月取外包值后再相加即为多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