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理解说课-----说课的理论与实践(详解)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一、说课的缘起、发展和内涵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要求三、说课的内容和方法四、说课的冷思考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说课活动最早诞生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1987)借用导演给演员、师傅给徒弟“说戏”这一戏剧性术语给这种教研活动冠以“说课”之名,这是一个在当代教育辞典上根本找不到的新名词。1992年12月,在河南省新乡市成立了“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它标志着说课活动真正跨出新乡,走向全国。一、说课的缘起和发展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要求(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准)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发展潜能,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口头表述自己对某一课题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与学的策略、教学流程等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及其原因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简单地讲,说课就是口头阐述“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什么(What)、怎样设计(How)和为什么进行如此设计的原因(Why)”等问题。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要求(二)教案与说课稿的区别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学内容、过程、步骤、方法的具体安排,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说课稿——是说课的依据,是阐述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意图、教法、学法及其理论依据的总结报告。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要求(三)说课与备课的不同点概念内涵不同。说课是属于教研活动。备课属于教学活动。对象不同。备课是面对学生去上课。说课是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目的不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要求(二)说课与备课的不同点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要说出设计依据是什么。而备课是在于实用,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要求(四)说课与上课的区别差异项目说课上课目的不同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形式不同执教者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执教者以学生为对象,是面对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内容不同运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运用教材评价不同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的标准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营造教研气氛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五)说课的作用教师参评各种比赛的需要源起:济宁市1997年第一次全市基本功比赛(五)说课的作用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要求提供了一种方便、省时的教研、比赛活动方式利?弊?(五)说课的作用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教师历练自己,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志性基点应该是教育专业知识的成长,包括教育的理论、教育的实践智慧。——刘锟二、说课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五)说课的作用(三)说课的一般程序及类型说课的类型1.从形式上,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研究性说课;②示范性说课;③评比性说课。2.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说课;②专题说课;③电教说课。(三)说课的一般程序及类型说课的类型1.从时间上,可分为两种类型:①课前说课;②课后说课;2.从范围上,可分为三种类型:①个人说课;②两人说课;③多人互说。说课,涉及“说”和“课”。“说”是说课中的表述形式,而“课”则是说课中所要表述的内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说课者需要在“说”和“课”,也就是从表述形式和表述内容两方面下功夫,才能取得良好的说课效果。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三、说课的内容和方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课的内容是核心。一般而言,说课中说者需要向听者表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三、说课的内容和方法1.说教材(1)说明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2)说明课程标准的要求(3)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4)说明重难点的确立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三、说课的内容和方法1.说教材①课题课题,就是所教课文的题目(但如果说的是作文课、练习课,就要根据习作或练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了)。通常情况,课题要求板书,并在说课开始时即交代清楚。如果需要2个以上课时完成的课,还应该包括对自己说的是哪个课时的课作出交代。②教材内容如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是分几部分写的,每一部分又各写了什么,写法上有哪些特色(如文章结构的特点、开头结尾、语言、叙述方式的特色等)及作者或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三、说课的内容和方法③新课程标准学情新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说课中处理教材的依据。说新课程标准就是说清新课程标准对所说课和说课有关年级,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诸方面的要求,此外,还包括说清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说课的内容和方法④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指的是通过教学过程,预期学生可能产生的发展和进步。它包括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正确、合理、具体;如果说的是几个教时中其中一个教时课的时候,则除了需说清楚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说清所说课时的教学目标。防止一是目标与措施不一致,二是目标明确,没有实施措施。三、说课的内容和方法⑤教学的重、难点一篇课文或一堂课根据教学目的必须着重讲解和学习的内容称之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有区别,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说课不光要说清教学的重点、难点,还有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理由及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均要一一陈述清楚。三、说课的内容和方法教材分析----“透”透---就是对教材把握的准、高和深。至少考虑这些问题:①这篇课文为什么放在这个位置,有什么作用?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搞清楚教材内容是怎样循序渐进地加以组织的,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②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色,对学生的发展、终身发展有什么意义或作用?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人钻研,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地分析教材内容。如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是分几部分写的,每一部分又各写了什么,写法上有哪些特色(如文章结构的特点、开头结尾、语言、叙述方式的特色等)及作者或写作的时代背景等。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有什么作用等。③对教材如何处理?《桂林山水》(“教材分析”片段)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顺序展开,用饱蘸激情的笔触直抒胸臆,在一连串的对比与排比中,通过众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独特风景,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和祖国语言的美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基于此,对于学生而言,本文喷薄欲出的浓烈情感需要体会,优美流畅的语言需要品读,尤其是本文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绘的写作方法,更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课文的内容思想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桂林山水》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主要是指本文的教学是在学生原有的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对语文能力进行综合强化,这意味着教师在教法上可以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更高的要求之下自主地完成旧有能力的提升,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启后”,是指学生的语文能力受到强化后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这篇课文可以安排适当的拓展练习。基于此,巩固与提高将交织于整个课堂结构。首先,应该通过品读语言,“披文以入情”;然后是理性归纳,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敛情以出文”,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攀升。这一“出”一“入”,都以网络与学科的整合为载体,使学生学而即用,举一反三。指出课文的地位作用对教材的处理《梅花魂》位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第6课。本组教材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情以及抒发情感的不同方式。《诗词三首》为游子思乡之绝唱,《梅花魂》由思乡情升华到了爱国心,从情感与表达方式上传承前篇,也为两篇阅读课文做了铺设。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的回忆录,写了远在异国的外祖父通过梅花寄托款款思乡情,浓浓爱国意。第一和第三件事直接表达这种情感,其他三件事属于间接表达。课文高度的审美性和思想性,给学生以有益的熏陶。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的地位作用教材的内容教材的表达特色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整个教材――通读,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所谓通读,是指教师阅读所教全部小学语文教材。它不要求对教材的细节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对全部教材的阅读,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搞清楚教材内容是怎样循序渐进地加以组织的,并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每一部分教材――细读,进行整体分析所谓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组教材或联系比较密切的两、三组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从整体上对该部分教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该部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结构;2、该部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3、该部分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怎样体现的;4、该部分教材中包含了哪些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因素;5、该部分教材渗透了哪些思想教育的因素;6、该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每一课教材――精读,进行具体分析所谓精读,是在细读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中的某一节进行深人钻研,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地分析教材。做到以下几点:1、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全部知识,深入了解该节教材所述内容的背景材料,要站在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高度理解教材知识,要能解答该节教材中的疑难问题;2、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语文教材中的地位,课程标准对与其相关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3、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法;4、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知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如《秋天的图画》有这样的语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样的语句除了是用来描绘秋天特有的景象外,还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好材料。如果教师跑马观花一下子溜过了,真是错过了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好机会。学情定位“准”1、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奥苏伯尔说,一个概念要获得心理意义,必须于头脑中已存在的概念建立起实质的必然联系。2、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3、对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一)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二)学生学习态度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是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重要的学习因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决定性因素。在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中,主要的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三)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对学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