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1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缓解焦虑症状。经过两周8次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个月后随访,该生的情绪症状明显缓解,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中去了。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女孩,12岁,汉族,小学六年级。二、主诉及个人自述之前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里的前列,数学经常考满分,语文也接近满分,但是期中检测之后这段时间的成绩不是很好,数学经常因为粗心算错题,语文成绩也不尽人意,又面临着“小升初”,自己感觉压力很大。特别是一个月前,在作文中用错了一个成语,语文老师说自己连最基本的成语都能用错,作文写得再好也是白搭,临近“小升初”考试,让我自己掂量,这么简单的成语都用错了,语文能学好吗?在此之后这段时间,用成语总是很谨慎,要反复检查自己的作文中有没有用词不当的地方,在阶段性测试中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题目经常做不完,语文成绩下滑严重。由于语文成绩下滑,自信心大大下降,影响到自己的数学学习中,经常答不完题甚至算错题。我觉得都是语文老师不好,那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那么严厉的批评我,自己心里很不舒服,为了避免再受到批评,所以做题时就不断检查,害怕再出错。父母都挺心疼自己的,看到自己的成绩下滑,心里也挺着急,我自己也很担心,最近睡眠质量不太好,晚上经常睡不着,就算睡着了早上很早就醒来了,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现在没有精神,干劲不强。“小升初”的考试快到了,心里挺急躁的,不想继续这样,所以前来请教一下老师。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了解到的情况1.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冠整洁、朴素,年貌相符,中等身材,进入咨询室时步态稳健,但是神情有点焦虑。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逻辑清晰,叙述明确,对答流利,能正确叙述自己的问题,自知力完好,有主动求治的愿望,未见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22、他人反映:求助者母亲反应她最近做事很谨慎,干什么事情都害怕出错;班主任及周围同学也反应求助者最近话比以前少了,下课总是呆在教室里。3.了解到的情况:⑴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史。⑵个人史:独生女,母孕期营养良好,身体健康,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幼时生长发育良好,6岁上学,从入学到六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之前,学习成绩很好,一直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性格内向敏感,做事追求完美,交友范围比较小。四、心理测验结果SCL-90:焦虑为2.7分,强迫为2.9分。五、评估与诊断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如下:⑴根据该求助者的身体状况及体检报告,可排除器质性病变。⑵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问题。⑶该求助者是对成语运用及算题的焦虑与强迫,与某处境相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⑷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与强迫,且仅局限于写作文用成语以及算题上,属于道德性的,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⑸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由于现实因素引发的,尚未泛化,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两个月以下,对社会功能有部分影响。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3.对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⑴生理原因:女孩,12岁。⑵社会原因: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由于写作文用词不当而遭到语文老师的批3评。②家庭中父母对其要求严格。③同龄朋友较少,缺少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⑶心理原因:①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需要通过不断的检查来缓解焦虑。②被焦虑和强迫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缓解。③人格特征:内向、敏感,追求完美。六、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A.近期目标:1.学习情绪调节方法。2.降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3.降低求助者的强迫情绪。B.长远目标: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美的目标。七、具体方案的制定1.针对本案例,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咨询原理如下:⑴咨询方法:采用合理性绪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有四个步骤:①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②领悟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a.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b.引发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情绪行为反应负责。c.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③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本阶段还包括以下内容: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咨询师可用黄金规则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绝对化要求。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情境之中;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4情绪体验,并绪体验到适度情反应;停止想象,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给予强化。c.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④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a.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b.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⑵咨询原理:①理论来源:a.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b.认知取向治疗方法,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整合。c.合理情绪疗法接受了许多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和技术,也经常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方法。②治疗原理:a.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b.核心是ABC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评价造成。其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2.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⑴求助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⑵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⑶求助者的义务:遵循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⑷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5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⑸咨询师的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⑹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说明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时间:每周4次,每次40分钟。4.咨询收费:因为是在学校针对学生的咨询,所以是免费的。八、咨询过程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⑴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的阶段。⑵心理帮助阶段。⑶结束与巩固阶段。2.具体咨询过程:⑴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的阶段(第1-2次)。①目的:A.了解基本的情况。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C.确定主要的问题。D.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②方法:会谈、心理测验。③过程:A.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B.对求助者进行SCL-90测量,向求助者了解成长过程及生活现状。C.反馈测验结果。D.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信息,并对求助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学教育。E.介绍治疗机制,强调该疗法会对求助者带来较为明显的效果,6取得求助者的配合。⑵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第3-7次)①目的:A.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B.改变求助者的认知偏差,纠正求助者不合理信念。C.努力树立合理信念。②方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③过程:A.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B.领悟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a.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b.引发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情绪行为反应负责。c.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C.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本阶段还包括以下内容: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咨询师可用黄金规则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绝对化要求。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情境之中;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情绪体验,并绪体验到适度情反应;停止想象,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给予强化。c.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D.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a.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b.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⑶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第8次)这个阶段,咨询师主要的工作是强化求助者的积极行为,继续巩固已有的疗效,并做好结束准备。①目的:7A.巩固咨询的效果。B.结束会谈。②方法:会谈。③过程:A.反馈咨询作业,并与她讨论。B.制定回家后的作业,可适当约定电话会谈。C.结束咨询:鼓励求助者平时多进行正强化,用积极方式应对,提高适应环境的各种能力。九、咨询效果的评估1.求助者自己的评估:通过咨询,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不再反复检查习题了,对咨询效果满意。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求助者情绪稳定,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求助者父母的评估:焦虑和强迫行为已经基本消除,对咨询效果满意。4.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经过咨询后,情绪明显比刚来咨询时好。一个月后随访,称咨询效果继续保持,症状基本消除,能正常生活,求助者的自我评价明显提高。5.咨询测量的结果正常:SCL-90,焦虑为1.4分,强迫为1.5分。参考文献1、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第2版.第441-445页.2、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第2版.第132-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