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陪伴,近距离交流一、问题呈现:六点半刚过,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打断了我和父母饭后的谈笑。“沈老师啊,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辅导小楠了,我小的时候也没她这么笨啊!你说我该怎么做呢?”听着电话,我感受得出小楠爸爸在教育上对小楠用心良苦但又无可奈何。“你先别急,其实小楠不笨的,你慢慢说怎么了?”我脑海中逐渐浮现出小楠那张活泼可爱的稚嫩脸庞和她那双近期在逐渐黯淡的大眼睛。如果说父母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那孩子就是他们用心或无意雕刻出的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通过和小楠爸爸一段时间的接触,我看到小楠身上确实留有不少她爸爸留下的影子:因为小楠爸爸开朗健谈,平时的她也想说就说,很爱分享自己的经历;因为她爸爸经常带她参加各类饭局,可以想象周围大人对她称赞有加,万分宠爱,所以她爱表现自我但过于自信,也因此,她对陌生环境和人物毫不畏惧;因为小楠爸爸给她提供了比较优渥的物质玩乐条件,所以她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学校饭菜和游戏教学也食之无味,坐在教室里费脑力地学习怎能与去迪士尼畅游同语?在课上发言怎能和去KTV唱歌一样来劲?青菜肉丸又怎能敌芝士排骨、烈焰冰激凌?或许出于以上种种原因,她在课上经常性神游于自己的世界,或者以看戏者的眼光惬意观赏他人的表现,课堂参与感很弱,但课下很活泼。耳边小楠爸爸的声音又把我拉回现下问题:“沈老师你知道吗,每天接她回家后,基本上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辅导她学习上了。平时我在她身边的时候,一个个字一道道题她都能读出来、做出来的,可是每逢学校的测评,她又表现很差,不知道怎么搞的,该教的都教了,连你没教的我也都提前教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教她了。”小楠爸爸真可谓是很重视小楠的学习,记得我有一次无意翻小楠的书,发现她爸爸在没教的课文内每个生字都给她注上了拼音,教她写出现的每个字……“小楠爸爸,在家里多引导孩子思考,给她一点自己学习的空间,如果事事搀扶着她叮嘱着她,信息量一大,可能会让她失去探索和思考的兴趣,懒于动脑,过分依赖你,所以在学校她总觉得课上不听不要紧,回去有你呢;题目不会不要紧,回去有你呢,都会告诉她的,你说是不是?最后,教的是你,学的也是你。”“我也希望我可以轻松点,但我不在她身边时时盯着她,她会发呆浪费时间,效率很低,我在她身边吧,稍微给点提示她又好像都会了。可学校里的反馈又不太好。”“小楠爸爸,在家里一定要让她独立完成作业,你只要检查一下她都完成了没有,问下她哪些不会,再启发启发,也不必告诉她答案。在家也要给她做规矩,注重她平时的坐姿和学习习惯,配合学校的要求,家校一致相信她会进步的。”“就是看到班里其他孩子那么懂事聪明,心里真的很急,也有些气。唉……”“每个孩子都很聪明的,小楠也可以做到的,多给她一些鼓励和信任吧。或许你也可以和其他家长交流下育儿心得。”我在心里哀叹:别人家孩子的魔咒真的是套着一代又一代,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背后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尤为深远。话虽至此,事后小楠爸爸也逐渐懂得恰当放手,多鼓励的方法,眼见小楠一天比一天投入学习,但我还是忍不住回想,感觉有好多话没说。像小楠这样在家集重视、宠爱与期待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不在少数,父母竭尽全力总想着给她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她变得优秀,不负众望,但往往不得其法。二、解决策略: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纪小经历少,他们无法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加上娱乐刺激过多,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意识就很薄弱。西方的家庭教育令我欣赏的一点是家长很早就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此同时又非常重视原则性的教育,绝不溺爱。当孩子做出出乎他们意料的事时,他们不会立判对错,你更可能听到他们说:“我们需要谈谈。”当孩子三分钟热度突发奇想想学什么时,他们一般会说:“好啊,你打算怎么做来实现你的目标呢?”小楠得到很多父亲的宠爱和帮助,但实际上,她可能需要更多父亲远距离的陪伴和近距离的交流来安定下她那颗躁动的心。当她在学习时,父亲不需要时时在旁亦步亦趋做陪读,更不能视若无睹自顾自玩乐。合适的陪伴是远距离的,留给她思考问题和回顾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往往效果更好,而这时,建议父亲安静在旁处理工作上的事,也可以提升自我看书籍,当然,也可以在房间外做家务。远距离的陪伴就像是放风筝,表面放线,实际还是眼中心中关注着,牵引着。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远距离的陪伴仍需家长时不时瞄一眼孩子坐和写的姿势以及做作业的习惯,在事后给出建议。在孩子学习完之后,家长需要和他近距离沟通。其实每一天都可以见证孩子的进步,诀窍在于表扬。父母是孩子进步的最近观察者: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基于他真实的表现先夸一夸“哇,今天字写得真好!”、“这么难的题你都会做?!”等,即使简短的夸奖语句也能帮孩子形成学习的成就感;再问一问:“你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呢?”给孩子独立反思和表达的机会,也能让他感受到家长对他学习的关心和重视,更能让他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动作很拖拉,出现时不时玩玩铅笔等行为时,不一定要严厉批评,也可以说:“我发现你今天做作业速度比昨天有进步,只用了30分钟,我们一起看看明天你能用多久。”这样可以逐渐培养起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可以让孩子对自己能多快产生好奇。除了记录时间的方法,还可以用丰富的亲子活动如“脑筋急转弯”、“猜谜”、“词语接龙”等活动做刺激,比如,跟孩子约定“七点半到八点我们可以一起做游戏,如果你做作业速度很快,余下时间越多,我们就能共同度过更多的欢乐时间。”试着多和孩子度过“传统家庭”时光,你会发现幸福感更强。如果提供的学习刺激是“你可以玩一小时Pad游戏”之类的,言语中传递给他强烈的“学习是煎熬和无趣的”信息,娱乐和学习要多交融,多互动。在生活中,有条件带孩子出去走走是很好的,但玩得太纯粹反而将宝贵经历变成了糟粕。成人对于游玩经历会有反思:回忆有意思的人、梳理记忆深刻的事、在朋友圈和微博发表发表自己的心情,但0-8岁的孩子不同,在他们的世界里,言语还相对匮乏,脑海中将每件事都能自动定性成“好玩”和“不好玩”,将自己的体验分为“开心”和“不开心”两档,家长需要在特定事件过后近距离询问他们的心得,有意识地让他们回味事件,理清思考“为什么这件事很有趣?”和“让我感觉开心的事是什么?”等问题,既加深对他们的了解,还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塑造他们自主的想法。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远距离的陪伴是在信任下的那一瞥、是无声的气氛营造;父母近距离的交流是在尊重中的平等沟通,是那句鼓励,是那一次点到为止的帮助,更是在好时机下与孩子心贴心的那场聊天。那天我们情绪都明澈清晰,彼此对事件的看法都有理有据,我们是父子也是朋友,我想这就是最好的关系。这样的陪伴和交流是对孩子长远人生的深情告白,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培养出善学习、有想法的个性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