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配棉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型纺纱专题配棉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班级纺织工程1505姓名张晶媛学号10901155062017年9月11日一·基本知识1、配棉的目的(1)合理使用原棉、满足产品的实际需要(2)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3)降低原棉成本、节约用棉对针织用纱来说,纺织产品不抓好原棉的采购、检验及精心配棉,针织染色出现横档的问题将更为突出。2、配棉所要掌握的原棉的质量指标轧工质量和含杂率,断裂比强度,长度及整齐度,马克隆值,危害性杂物(异纤含量),颜色级、反射率和黄度,回潮率3、分类排队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对已检验的原棉分类排队;(2)分析上期成纱质量,配棉成份,确定本期配棉标准;(3)根据原棉品质、库存、当前生产等情况,确定本期配棉队数、主体成份,并相应地规定使用包数的上下限或确定一定值;(4)先以棉台容量为一队的总量,组成初步配棉方案;(5)计算混棉指标,预测成纱质量,若达不到要求再另选一方案。将几个方案综合比较后,择优选择方案;(6)按接批原则处理断批棉,形成完整的配棉实施方案。配棉时还要兼顾纱线的支数和分类:如精梳纱和普梳纱、单纱和股线、经纱和纬纱、针织用纱、本色纱和染色纱等来区别考虑。首先要确定一队配棉的主体成分、队数和混用的百分比。其次是考虑接批原棉的性质差异,一般抽调接替时采用分段增减、交叉替补的方法进行换批。此外,还应掌握同一天内接批的原棉批数,一般不超过两批,以百分比计,不宜超过25%。排队时,应事先算出某线密度纱在本期的用棉量,并求出每种成分的每天使用量,再算出每批原棉的使用天数,就可进行初排。并根据规定范围进行调整,做成配棉排队表,以此表作为领料、发料和投产管理工作的依据。4、预设原料概况纺织产品为针织色纺高档礼服,所纺纱线为针织用精梳棉色纺纱,纱支为60S,即9.7tex5、所纺纱线的特点及配棉理由(1)针织用纱:特点:条干好、杂质少、色泽好、柔软且有弹性,加捻较少,但要有足够的强力。纤维要求:纤维细长、成熟度好、纤维强力较高的原棉(2)精梳纱:纤维要求:整齐度高、断裂比强度高、长度长、品级高、成熟度适中、含水率低的原棉(3)色纺纱:特点:条干均匀,易于上色,织成的坯布经染色后不能出现色疵。纤维要求:白棉,马克隆值一般在4.5以上,含杂率低,黄度低综合来看,所纺纱线对原棉的长度、整齐度、成熟度、强度、黄度、含杂率要求严格二·配棉依据和特点配棉原则:配棉的原则讲究质量第一,全面安排,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瞻前顾后,细水长流,吃透两头,合理调配。每批原棉技术指标差别不要过大,接批时控制范围如下:控制内容混合棉中原棉性质间差异接批原棉性质差异混合棉平均性质差异产地相同或接近地区变动≤25%(针织纱≤15%)品级1~21级0.3长度2~4mm2mm0.2~0.3mm含杂1%~2%含杂率1%以下疵点数接近含杂率0.5%以下细度2.00~1.25tex3.33~2.00tex20~6.66tex断裂长度1~2km接近不超过0.5km三·配棉方案(一)以长度为主体,排为5队,有2队需要接批配棉方案(二)以产地为主体,排为5队,有3队需要接批四·问题及解决方案1、两个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方案(一):(1)第5队接批原棉的主体长度差异超过了范围(2mm);混合棉平均主体长度差异超过了范围(20~6.66tex)(2)混合棉中原棉的细度差异超过了范围(2.00~1.25tex)。但并未影响混合棉平均细度差异解决方案:(1)第5队接批时,在前一批原棉接近用完前,先将后批原棉用上8%左右,当前一批原棉用完后再将后一批原棉增到12%(2)尽量选取差异小的原棉,接批时采用交叉抵补的方法方案(二):(1)第3队接批原棉的细度差异超过了范围(3.33~2.00tex)(2)混合棉平均细度差异超过了范围(20~6.66tex)解决方案:(1)第3队接批时,在前一批原棉接近用完前,先将后批原棉用上12%左右,当前一批原棉用完后再将后一批原棉增到20%(2)接批时采用交叉抵补的方式2、普遍问题如果接批的两批原棉中,某一项指标差异较大(接近范围边缘),其他指标吻合度极高(几乎一样),是否应继续采用?还是更换为两批各个指标均有差异,但差异都在范围内浮动的接批原棉?(暂时没有解决方案,希望在研讨课中得到答案)五·总结1、根据配棉排队实践和查阅相关文献,以产地为主体配棉要比以长度为主体配棉所得的混合棉平均性质差异小。因为棉花是自然生长,所以产地会影响原棉的大部分指标,同一产地的原棉各项指标差异会较小。2、如果某批原棉的库存充足,不进行接批是最理想的,混合棉平均性质差异会缩小。3、若接批原棉某一性质差异较大,则需采用交叉抵补的方式来减小混合棉平均性质差异,但同一天调换唛头不宜超过2个,调换比例不宜超过25%。4、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库存、季节、资源以及回花和再用棉的使用,经验是配棉工作必不可少的。试纺可以有效调整配棉方案,以求达到最好效果。5、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配棉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方向,建立精确合理的数据库会让配棉工作轻松有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六·参考文献[1]陈顺民,章友鹤,周建迪,赵连英.色纺纱线生产与工艺技术创新——色纺纱线配棉与混棉(混色)相关技术的探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7,25(04):32-35.[2017-09-10].DOI:10.19398/j.att.2017.04.008[2]陈海民,李福才,闫承兰.棉花仪器化公检数据在纺织配棉中的应用[J].中国纤检,2015,(07):54-56.[2017-09-10].DOI:10.14162/j.cnki.11-4772/t.2015.07.027[3]艾晓茹.降低用棉单耗的生产体会[J].棉纺织技术,2015,43(01):32-36.[2017-09-10].[4]戴卫国.低配棉2.9tex紧密精梳棉纱的工艺研究和探讨[J].纺织报告,2014,(12):65-67.[2017-09-10].[5]郭光振.基于HVI公检数据的配棉技术和案例分析[J].棉纺织技术,2014,42(04):10-12+16.[2017-09-10].[6]吉宜军,邵国东,崔益怀.高马克隆值原棉在精梳涤棉混纺纱中的配用[J].棉纺织技术,2013,41(10):34-37.[2017-09-10].[7]王志鸿.浅谈纺织配棉技术[J].中国纤检,2012,(11):86-87.[2017-09-10].DOI:10.14162/j.cnki.11-4772/t.2012.11.032[8]石洋,张得昆,徐玫.基于HVI检验数据的配棉方法[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25(04):470-473.[2017-09-10].DOI:10.13338/j.issn.1674-649x.2011.04.029[9]徐跃红,严培嘉.大容量棉花检测指标体系下配棉技术探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0,13(02):32-35.[2017-09-10].[10]邱兆宝,何秀珍,闫承兰.原棉技术品级评价模型在配棉中的应用研究[J].棉纺织技术,2009,37(10):14-17.[2017-09-10].[11]杨道中,马本新.低品级棉与高品级棉合理搭配纺制C14.2tex纱的实践[J].棉纺织技术,2008,(05):36-39.[2017-09-10].[12]李珺.掌握原棉性能精心合理配棉[J].纺织器材,2008,(01):74-76.[2017-09-10].[13]丁志荣.改进的方案组合配棉方法研究[J].纺织学报,2005,(03):38-40.[2017-09-10].DOI:10.13475/j.fzxb.2005.03.013[14]张圣忠,刘必英.长绒棉含量与成纱质量的关系[J].棉纺织技术,2002,(06):38-39.[2017-09-10].[15]王云,刘让同,王立斌.计算机配棉技术及其管理系统的发展[J].棉纺织技术,2001,(10):602-604.[2017-09-10].[16]熊伟,李荣,张冶.原棉混配与织物外观质量的关系[J].棉纺织技术,2001,(08):471-473.[2017-09-10].[17]熊伟,张冶,谭绍海.不同收获期原棉的物理性能及纺纱效果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1,(01):26-29.[2017-09-10].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