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案例猪肉涨价的经济学启示最近,猪肉价格暴涨已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据5月23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猪肉价格一个月上扬14次,价格比去年翻倍。同时,猪肉涨价也带来了一些连锁反应,带动了肉制品和其他肉类。根据近期对猪肉价格的监测结果显示,从上月起北京猪肉的价格开始持续上涨,猪肉价格及猪下货每公斤上涨2元左右。不仅北京的猪肉暴涨,沈阳肉价一年内翻番,青岛肉价一月涨四次,长沙猪肉均价在19元/公斤之上,卖出10年最高价,济南已达到历史最高……近一段时间以来,肉价上涨的势头迅猛,席卷全国。猪肉的价格为何高涨?主要原因是供求不平衡。有人分析认为猪肉价格上涨是由于2005年夏季国内大范围发生“猪链球菌”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宰杀、抛售,生猪供给减少的结果,全国猪源出现短缺。也有人分析认为,近半年内玉米、豆粕等猪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民为了避免亏本,减少了养猪的数量。加上不少内地市场从生猪收购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多,费用高,令养猪户利润空间薄,不少农户在前一轮就淡出这个行业,所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还有人认为由于去年生猪收购价格偏低,导致养猪户积极性不高。也有人分析认为是垄断者制造的肉价上涨。经济学家们应该还记得过去的“猪循环”(hogcycle)——在经济发展的早些年学习到的。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市场的价格受周期性涨跌的影响,因为在价格变化和生产之间的反应滞后。中国现今的猪肉价格并没有比2004年时的最高点高太多。当时的高价格促使农民大量饲养生猪,在两年内价格大幅下跌,反过来又令农民不愿养猪。但是,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不必担心肉价上涨,他们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猪肉涨价对养猪的农民来说,可以增加收入。无论如何,目前,猪肉价格高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这种急剧大幅的价格上涨已演变成一起全国性的政治事件。为此,中国总理温家宝考察了猪肉市场,并向百姓表示目前状况并未失控以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交通部负责人也站了出来,承诺将优先确保生猪、猪肉的运输。政府或许还将动用包括活猪和冻肉在内的储备肉,以稳定物价。1、适用范围: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一般原理2、考核的知识点:供求理论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需求弹性及其与生产者受益的关系3、思考题(1)结合案例,用供求理论来分析为什么猪肉的价格会上涨?(2)猪肉价格上涨后,猪肉的生产者农民是否能从中获取了较大的收益?(3)你对目前猪肉的高价现状持什么意见为什么?你认为未来猪肉的高价会降下来吗?(4)对于像猪肉这种商品而言,其价格应该由什么来决定?政府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对目前这种状况,政府是否应该进行宏观调控?2从春节联欢晚会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背景介绍: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老百姓在过春节时,除了吃年夜饭以外,又增添了一套诱人的内容,那就是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记得1982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出台,在当时娱乐事业尚不发达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成为全国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题材。晚会年复一年地办下来了,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技术效果越来越先进,场面设计越来越宏大,节目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不知从哪一年起,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的评价却越来越差了,原先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的赞美之词变成了一片骂声,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一道众口难调的大菜,晚会也陷入了“年年办,年年骂;年年骂,年年办”的怪圈。春节联欢晚会本不该代人受过,问题其实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某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他(她)从中得到的效用是越来越少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就被视为一种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虽然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在其背后也有生理学的基础:反复接受某种刺激,反应神经就会越来越迟钝。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让我们欢呼雀跃,但举办次数多了,由于刺激反应弱化,尽管节目本身的质量在整体提升,但人们对晚会节目的感觉却越来越差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时在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尽管有时我们没有明确地意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了第一次消费最重要。(资料来源:李仁君,《吃苹果与看晚会》,《海南日报》2002年9月25日,略有改动)另外,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考察中,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性规律,“效用”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定价基础;(2)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唯物主义;(3)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封闭系统内的事物规律,认为客观世界是封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开发系统内的事物规律,认为客观世界是开放的。问题设置: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问题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启示是什么?课时分配:0.5个课时。分析思路: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出发,结合案例的具体内容逐步进行分析,并且把本案例进行拓展。理论知识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以及原因。政策启示: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时,也要考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例如,为了扩大内需,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曾经施行了长达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使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张内生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条件。这种依赖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事实上已经在逐步加深。这种运作模式的继续,只能在取得拉动经济增长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扩张的依赖。长此以往,政策效果会打折扣。机票借折扣明降暗升侵权民航大玩消费者剩余3背景介绍:通过折扣来调整机票价格的多级舱位运价体系(即:针对不同旅客的承受能力以及不同的市场环境实行不同的价格方案)已成为各大航空公司首选的定价方案。但有专家指出,虽然多级舱位运价体系已成为世界民航业普遍采取的收益管理方式,但“针对不同旅客的承受能力实行不同的价格水平”却有垄断侵害消费者权益之嫌。该专家解释说,“在市场经济中,有个概念叫‘消费者剩余’,比如当一个人饿了3天了,买第一个烧饼的时候他可能愿意支付100元的价格,但是市场上烧饼的价格只是1元,所以该商家只能以1元的价格出售,而不能以100元的价格出售,这99元就是属于消费者的‘剩余’,任何商家都不能瓜分这部分剩余,否则就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垄断行为”。“而现在航空公司明显在瓜分本属于乘客利益的这部分剩余,部分乘客(比如商务、公务客人)虽然有能力支付更高的价格,但是航空公司只能够按照市场平均价格来出售自己的产品,而不能够针对有较强支付能力的乘客收取更高的票价”。(资料来源:广州日报,2004年10月26日)关于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教科书的解释是:假如你消费第一个苹果,你愿意花费10元,第二个苹果你愿意花费8元,第三个6元。于是你如果消费3个苹果,最大花费是10+8+6=24元。而实际生活中,苹果价格是6元。于是你可以用3×6=18买到三个苹果,于是你节省了24-18=6元。这6元叫做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定义为:消费者愿意的最大花费和实际花费之间的差值。另外,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释还包括:(1)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减去厂商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的差值。实际成交价格介于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之间,消费者剩余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分享,最高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额是消费者分享到的消费者剩余,实际成交价格和最低价格之间的差额是厂商分享到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理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一个最现实的应用是——用消费者剩余理论学会“杀价”。当某消费者在水果摊档看到刚上市的荔枝时,新鲜饱满的荔枝激起了他强烈的购买欲望,并且这种欲望溢于言表。卖水果的人看到消费者看中了他的荔枝,就会考虑以较高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从理论上分析,消费者对荔枝的较强的购买欲望表明他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有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消费者询问价格的时候,卖者会故意提高价格。由于消费者剩余较多,或许消费者对这个高价格还比较满意,于是毫不犹豫把荔枝买了下来。.结果,消费者剩余转化为水果摊主的利润。商家想方设法把消费者剩余转化为利润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即使是大公司也不例外。问题设置: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消费者剩余?问题2:结合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的案例,说明消费者剩余的去向。问题3:为什么进口奶粉的价格较高?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进行分析。课时分配:1个课时。分析思路:从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出发,结合案例的具体内容逐步进行分析,并且向各种商品拓展。理论知识点: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以及特征。政策启示:1、反行业垄断政策的制定2、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4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使用范围:第五章生产理论2.要考核的知识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3.思考题:(1)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如何?(2)人类历史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3)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还起作用吗?(4)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的观点。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报酬递减定律。他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食物生产的增幅总是或多或少地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增长的源泉之一是农用土地的增加。例如,从1961-1975年,非洲农业用地所占的百分比从32%上升至33.3%,拉丁美洲则从19.6%上升至22.4%,在远东地区,该比值则从2l.9%上升至22.6%。但同时,北美的农业用地则从26.1%降至25.5%,西欧由46.3%降至43.7%。显然,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而不是农业用地的增加。在一些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饥荒仍是个严重的问题。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原因之一。虽然其他一些国家存在着农业剩余,但由于食物从生产率高的地区向生产率低的地区的再分配的困难和生产率低地区收入也低的缘故,饥荒仍威胁着部分人群。(本案例选自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之路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开始实现拥有汽车的梦想,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汽车市场。各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建立合资工厂。一汽丰田、东风悦达起亚、一汽轿车马自达、北京现代、东风本田、东风标致、长安福特等厂家相继建成投产;国内各类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也争先恐后挤上造车的寻宝船,轿车产能大幅提升。据新华社报导,2005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570.77万辆和575.82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13.54%。超过德国(2004年的汽车产量为550万辆)而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与产能迅速扩大相对应的是汽车库存急剧增加。到2004年8月底,全国轿车库存就已突破40万辆红线,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背景材料:背景材料1: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5年,中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五大集团销量均超过50万辆,分别达到98.31万辆、91.75万辆、72.90万辆、63.11万辆、59.73万辆,东风和北汽增势较为明显。2005年,以下10家企业累计销售汽车482.02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71%。5背景材料2:按地区统计,2003年我国轿车产量超过10万辆的依次是上海(58.5万辆)、吉林(35.07万辆)、广东(18.33万辆)、天津(17.25万辆)、湖北(13.23万辆)、重庆(12.06万辆)和安徽(10.39万辆)7个省市。超过5万辆的有江苏(8.42万辆)、北京(7.31万辆)两个省市。超过3万辆的有浙江(4.91万辆)、海南(4.26万辆)、山东(3.8万辆)、福建(3.57万辆)、辽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