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CT诊断高腾蛟病例1•患者,男性,64岁•主因确诊糖尿病10年入院•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闭塞,行双下肢CTA检查。•CTA发现左肾门水平肾实质占位。左肾透明细胞癌病例2•患者,男性,42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天•左肾叩击痛。左肾透明细胞癌病例3•患者,男性,58岁•左肾区疼痛半年,肉眼血尿3个月•超声提示左肾占位1.左肾盂集合管癌(肿物大小8*7*4.5),侵及肾盂粘膜固有层,肾被膜(-),肾门淋巴结未见转移癌。2.左肾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输尿管断端(-)。•肾癌又称肾细胞癌,多发生于40岁以后,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83%,男性为女性的3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和包块。•现已明确该肿瘤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属于肾腺癌。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肾癌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将肾癌分为10种亚型。2004年WHO肾细胞癌病理分类肾透明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Xp11易位性肾癌肾嫌色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Bellini集合管癌髓样癌未分类肾细胞癌粘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约占90%。•新分类中,由于颗粒细胞癌在基因和临床方面与透明细胞癌无太大区别,将其归为透明细胞癌。1、透明细胞癌较多见,约占RCC的85%预后差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出血、坏死常见易出现侵犯和转移•透明细胞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大肿块,多以软组织密度为主。•Fujimoto等研究结果显示透明细胞癌多有小泡状结构(alveolararchitecture),因而增强扫描的皮髓期一般呈显著强化。•动态增强大部分表现为“快进快出”。•不太复杂的囊变是透明细胞癌一个很好的特点,这些囊可能是来自于被肿瘤阻塞以后扩大的肾收集管。2、乳头状癌较少见,约占RCC的7%~14%预后好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相对偏良性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双侧和多灶性者相对多见易出血和坏死,多有完整的纤维假包膜易出现囊变、坏死,且常见大片囊变平扫密度不均匀及增强不均匀强化可显示完整假包膜少血供的肿瘤,多呈轻中度强化随时相延长减低不明显或缓慢减低少数见钙化文献显示,仍有相当数量不符合上述表现CT特点多灶并外生性乳头状肾癌右肾实质及肾窦内乳头状肾癌乳头状肾癌乳头状肾癌3、嫌色细胞癌约占RCC的4%~10%起源于肾集合管上皮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确诊时瘤体多较大多为单发实体肿瘤,边界清楚,质地均一可有坏死,但出血灶少见3、嫌色细胞癌CT特点瘤体常较大,中心多位于肾髓质,膨胀性生长增强扫描肿瘤强化不明显,属少血供肿瘤密度均匀,坏死少见肿瘤中央可见星状瘢痕及轮辐状强化(特征)钙化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别较大嫌色细胞癌嫌色细胞癌4、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约占全部亚型的2%发展缓慢,预后良好呈多房囊性,见囊壁及间隔囊液呈浆液性或血性液体不包括肾细胞癌囊性变3、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CT特点:多房囊性肿物,可见不均匀的间隔增厚约20%可见囊壁或分隔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强化多数肿瘤术前可以确诊多房囊性肾癌多房性囊性肾癌•囊性肾癌是影像学诊断用语,主要指肿瘤组织中含有囊性成分,其组成类型中包括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则是病理学诊断用语,是病理学特指的独立性疾病。囊性肾癌--乳头状癌单纯肾囊肿癌变5、Bellini肾集合管癌罕见,约占RCC的l%~2%来源于集合管或Bellini管上皮细胞预后较差,诊断时多为晚期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平均55岁以肾髓质为中心向肾内外浸润,常累及肾盂常有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血行转移易侵犯肾静脉及下腔静脉5、Bellini肾集合管癌CT多表现:浸润性生长,无明显分界累及肾皮质和肾盂,常见肾周组织的侵犯征象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血行转移病变呈增强后中等程度强化分为三型:单纯髓质型,皮质-髓质型,皮质-髓质-肾盂型集合管型肾癌透明细胞癌常见,预后差单发动脉期显著强化,密度不均可囊变,坏死乳头状癌少见,生物学行为相对偏良双侧、多灶相对多见少血供、轻中度强化、缓慢而持久易囊变、坏死而密度不均嫌色细胞癌少见,预后在肾癌中最佳单发、界清,瘤体较大少血供、强化不明显,无延迟强化,中央星状疤痕、轮辐状强化密度多均匀,钙化较多见集合管癌罕见,预后差以肾髓质为中心向肾内外广泛浸润生长中等程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呈实性及囊实性,常累及肾周结构增强扫描是肾细胞癌亚型鉴别最有效的方式,透明细胞癌各期强化均高于非透明细胞癌。非透明细胞癌中,集合管癌的髓质为中心广泛浸润,尤其肾盂受累,可将其与其它非透明细胞癌区别开来。乳头状型与嫌色细胞型均为少血供肿瘤,但乳头状型易囊变、多灶、强化持久,而嫌色多为均匀、单发、强化短暂,尤其出现星状疤痕、轮辐状强化是其特点。肾癌亚型鉴别步骤A:透明细胞癌;B:乳头状肾癌;C:嫌色细胞癌;D:集合管癌DC嗜酸细胞腺瘤平扫均匀等密度多,坏死囊变少见有星芒状疤痕及轮辐状强化(特点)富血供,皮质期强化显著,随时间逐渐下降增强可显示包膜,并见包膜内血管影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鉴别---共同点存在相似的起源和线粒体DNA症状均不明显,多为体检发现,生长缓慢均多为单发密度多均匀,坏死囊变少见,界线清楚均有星芒状疤痕及轮辐状强化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位置以髓质为中心皮质,突出边缘密度低密度等密度钙化相对多相对少血供少血供富血供增强轻中度,一过性显著,渐下降包膜增强无包膜增强有包膜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