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六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国民党的南京政府与武汉政府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继续革命?思考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1927年以后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国共合作时期的那种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而蜕变为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1、国民党性质的蜕变•1928年后国民党的所谓“革命”已经变质,“革命”成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代名词。已经控制了国民党的蒋介石以“党治”为工具,竭力突出自己的地位,掌握了不受任何力量制衡的绝对权利。国民党性质的蜕变资产阶级政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政党“背叛了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领袖们不再是孙中山的真实信徒”,党也“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宋庆龄第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一味妥协退让,并为帝国主义在华经济扩张敞开大门,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内外政策的反动抗战前,在重工业方面,外国资本控制全国煤产量的55.2%,新法采煤量的77.4%,冶铁工业95%,石油工业99%,发电量77.1%。在中国的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中,外资占71%。外国银行资产比华商银行资产多三分之一。济南惨案第二,对内没有触动农村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剥削制度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土地关系中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第三,利用超经济力量掠夺工农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兼并民族工商业,逐渐形成官僚资本,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邓演达“南京政权继承了几千年传统的封建官僚制度,以买办阶级为核心,以江浙财团为其财政基础,以官僚、地主豪绅、军阀为其社会基础”。蒋政权对帝国主义“只有投降与妥协”,仰求帝国主义的鼻息而生活,只有加紧推翻南京政权,“帝国主义才不能加害于中国”。因此,“反蒋已成民意”。•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1928年10月通过《训政纲领》,确立了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地位,北洋政府时期还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被彻底废除。3、残酷的军事独裁统治:保长印军事独裁统治的表现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特务系统——军统和中统。再次,推行保甲制度,以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最后,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的军队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可以看出,南京国民党政权是与人民利益根本对立的反动政权,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有推翻这个反动政权,中国人民才能真正得到自由和解放。1927年秋收起义1949年占领总统府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作业)(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探索两次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大批革命者被杀害•敢不敢坚持革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坚定的、明确的。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以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武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七会议会址(2)八七会议这是邓小平作的八七会议的记录(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4)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反击。张太雷叶挺广州起义叶剑英•除了上述三次起义,这一时期还爆发了中共领导的上百次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用武装起义回应了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但未来的革命应该如何进行?进攻的方向指向哪里?为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实践、探索的艰苦过程。2、黑暗中的探索•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来看,革命都是同工人运动相联系的,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先例。因此,在当时,中国革命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全党的共同认识。•但是,无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还是广州起义,所有这些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都很快就失败了。•武装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进行土地革命,创建工农政权。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区域,开展革命斗争。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洪湖湘鄂边根据地湘赣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海陆丰根据地从南昌起义到百色起义,从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中国革命的重新复兴、发展,实践说明: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心城市统治大大加强的形势下,先夺取大城市,以求一举获得革命胜利的苏俄式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扩大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就能够重新复兴、发展。(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集体的勇气和智慧。许多党的组织和党员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农村革命的重要性,毛泽东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大革命后期,毛泽东已经在实践中对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国佃农生活举例1927年7月:“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最先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总结说明,并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分析。•毛泽东的四篇理论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否定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提出坚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反对本本主义》——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1933年6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上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1.必然性第一,从中国革命的形势看,国民革命失败后,总的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敌人在城市里建立起强有力的反革命统治,革命力量非常弱小;相反,农村是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是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重要场所。第二,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才能解决革命的动力问题。这就决定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农村,解决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动摇和铲除封建的剥削关系。第三,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政治民主,外无国家独立,无和平道路可能,主要的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2.可能性第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大革命广泛的政治影响,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条件。(三)农村包围城市的途径——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毛泽东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密切结合起来,以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论述,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以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的红军大学作演讲(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成熟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抗战期间,毛泽东撰写了《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并阐明了发展敌后游击战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意义。仅在抗战初期(1937年7月到1938年底),中国共产党就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和游击区10多个,人口5000万以上。而到抗战结束前,中国共产党共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19个,拥有近1亿人口,著名的根据地有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这些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解放战争时期的运用1945年8月抗战结束以后,国民党与我争夺东北。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即把工作重点放到距国民党占领的大城市较远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在那里发动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解放战争开始以后,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中央“先占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的作战方针,刘邓大军等解放县城100多座,相继建立了中原、鄂豫皖、豫皖苏、豫西等解放区。山东解放军则解放了山东省内除青岛、临沂等少数城市以外的整个山东半岛。七届二中全会宣布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到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夺取的城市已约占全国城市的98%。至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得到了完满实现。(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第一实现了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向乡村的历史性转移,从而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第二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