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2.环境: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60%。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4.新入院病人,应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测量2次,连续三天。体温超过37.5°C者每日测量3次,体温超过38.5°C应给予物理降温,每4小时测量次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日1次。5.根据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6.根据病情指导饮食,并向病人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和康复中的作用。7.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及送检。8.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9.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计划落实。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10.根据内科各专科疾病特点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操作方法。1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12.每日记录粪便次数1次,大便次数增多者或便秘三天者给以处理;每周测体重1次(危重病人例外),并记录在体温单上。13.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病人及家属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如疾病防病、饮食及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1.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胸痛者取患侧卧位,大咯血者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3.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无刺激性的饮食。每天饮水1500ML以上。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5.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痰不易咳出时,应多饮水,并行雾化吸入;痰量较多者行体位引流排痰;痰多而咳嗽无力者需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管理。6.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时,如:支气管镜、胸腔穿刺等,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观察的护理。7.药物治疗护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无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处理。8.鼓励病人多漱口,以增加食欲,防止感染。9.高热、咯血病人,按发热、咯血护理常规执行。10.心理护理: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放松身心,配合治疗。11.健康指导:积极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指导病人戒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保暖和预防感冒。二、慢性支气管炎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老年、幼儿、体弱的病员应延长休息时间。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并发症。3.饮食护理: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以上。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4.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5.咳嗽、咳痰的护理:(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每2—4小时定时进行有效咳嗽。(2)胸部叩击: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叩击时应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检查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3)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引流多在早餐前1h、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min,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危险,观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4)吸入疗法:包括湿化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在湿化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经常协助病人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6.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7.药物治疗护理: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8.心理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情绪变化原因,给予耐心疏导,讲解有关防治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耐寒力,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用口罩,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员接触。三、肺炎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注意保暖。胸痛时取患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呼吸困难取半卧位,给氧气吸入。3.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1-2L/d。以利于毒素的排出。4.病情观察:(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如体温骤降、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抗休克抢救。(2)观察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5.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应用抗生素前应遵医嘱迅速留取痰、血液及其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6.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7.指导并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凡年老体弱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多饮水。鼓励病人经常漱口,有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8.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烦躁、焦虑、恐惧的情绪。9.健康指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异物对呼吸道的刺激,鼓励病人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四、慢性阻塞型肺疾病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3.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4.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5.病情观察: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一经发现胸痛或意识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紫绀及肺部体征,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6.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7.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每天持续15h以上的氧疗。8.心理护理:给予病人更多心理关怀及帮助,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呼吸功能锻炼,学会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心肺功能代偿期,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嘱其卧床休息;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3.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易消化饮食。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如有明显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谵妄、性格改变或出现意识障碍,一般提示有发生肺性脑病或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5.低流量(1-2L/分)、低浓度(25%~30%)持续给氧,并观察用氧效果。6.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帮助病人正确排痰。7.药物治疗护理:静脉应用呼吸兴奋药时,不应用量过大或给药过快,以免出现呼吸过快、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出汗、呕吐、肌肉震颤等副作用;慎用镇静剂、强心药、碱性药物和利尿药;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真菌感染。8.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9.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全身水肿情况,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10.健康指导: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及长期氧疗,避免受凉,劝其戒烟。六、支气管哮喘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哮喘发作时取强迫体位,并给予支撑物,使之舒适省力。3.饮食护理:发作过程中,不宜进食,缓解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禁食与病人发病有关的食物,如鱼、虾、蟹等。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发作先兆,特别夜间要加强巡视病房,如出现鼻咽痒、喷嚏、流涕、眼痒等粘膜过敏症状,或胸部闷胀感,立即告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及节律变化。5.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6.保存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痰栓,必要时做好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配合抢救。7.用药护理:应用拟肾上腺素药物时,注意有无心悸、兴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忌用此类药物。应用氨茶碱类药物时,应控制浓度和滴速,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时可引起水钠潴留、血钾降低、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停药反跳等,须加强观察。禁用吗啡和大剂量的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8.心理护理:哮喘发作时病人烦躁不安,应安慰病人,及时解释和疏导,以缓解紧张情绪。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喷雾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掌握发病规律,避免接触过敏源,如某种花粉、粉尘、动物皮毛、鱼虾、药物、油漆等;避免精神刺激;并劝其戒烟。七、支气管扩张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大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3.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忌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大咯血时应禁食。4.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痰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留取全日痰,观察分层并留取标本送检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5.加强痰液的引流,减轻感染,给予药物祛痰和体位引流。6.大咯血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备好抢救物品,配合做好抢救工作。7.如需做纤维支气管镜等特殊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8.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9.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止血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特殊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的应用。10.心理护理: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其安静休息,指导病人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咳出。11.健康指导:教会病人体位引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八、自发性气胸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常规。2.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咳嗽等增加胸腔内压的活动。血压平稳者取半坐位,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1次,注意防止引流管脱落。3.饮食护理: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4.病情观察:观察胸闷、胸痛等,如病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发绀明显、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抢救。5.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证病人SaO2>90%。6.协助医生行胸腔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准备和配合工作,做好术前观察与护理。7.心理护理: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安静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咳药和镇静药。8.健康指导:避免剧烈运动,稳定情绪,保持大便通畅,劝其戒烟。九、呼吸衰竭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尚能代偿者,可适当下床活动。3.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对昏迷或吞咽障碍的病人,应予以鼻饲。对胃肠功能差的病人,可给予静脉营养。4.病情观察: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胸廓活动及两肺呼吸音情况;观察病人神志、发绀、呼吸困难程度。如呼吸快而浅为缺氧表现;呼吸深而长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浅而慢为代谢性碱中毒;呼吸节律不规则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可能。如发现病人血压下降、呕吐咖啡渣样液体,并有DIC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5.Ⅰ型呼吸衰竭根据缺氧程度,可给予低浓度到高浓度(1~5升/分钟)。Ⅱ型呼吸衰竭应给予低流量(1~2升/分钟)、低浓度(25%~30%)持续吸氧。给氧时应观察效果。若呼吸困难未缓解,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及辅助呼吸器。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咳嗽,定时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