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蝙蝠和雷达》人教(部编版)6蝙蝠和雷达导学案设计课题蝙蝠和雷达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3个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掌握提问的方法,养成思考、质疑的好习惯。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从多个角度提问,了解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蝙蝠探路的动画演示;飞机雷达应用的动画演示。(教师)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仿生学的例子。(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2.教师板书课题。1.汇报搜集到的蝙蝠和雷达的资料。2.齐读课题,解析课题。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交流汇报搜集到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提出不同问题。3.理解词语。(1)指名读词语。(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3)点拨词语的意思。4.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5.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1)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了飞蛾、蚊子会怎样?(2)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呢?3.交流汇报。(1)开火车读词语。(2)小组里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词语。(3)运用多种方法尝试理解“敏锐、横七竖八、探路、超声波”。4.交流每部分的内容,理清思路: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第二段(第3~7自然段):写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发现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飞机靠雷达在夜间安全飞行。5.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汇报。(两百多年前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1.在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理解,如寻找近义词理解“敏锐”,结合看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横七竖八”,做动作理解“探路”,查阅资料了解“超声波”。让学生在多样的方式中,理解词语。2.概括主要内容,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与同桌相互交流后完成填空。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三、细读文本,加强训练(用时:15分钟)1.组织学生默读前三个自然段,画出过渡句。2.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能避开障碍物的本领。3.请学生模拟体验。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三个自然段。1.边读边画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2.勾画重点词语,交流汇报:“灵巧”说明了蝙蝠飞行的特点。抓住“而且”“无论”“即使……也……”等词语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灵巧。3.闭上眼,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说说感受。4.读出对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赞叹与佩服。在了解蝙蝠的飞行灵巧时,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而且”“无论”“即使……也……”这些词语的作用,同时,在朗读中要将这些词语重读。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10分钟)1.组织学生自学要求会写的生字。2.交流生字的书写要点。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示范。4.组织练习、评议。5.布置作业。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2.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哪些生字书写时有困难。3.观察教师示范,掌握书写要点。4.(1)练习书写生字。(2)同桌互相评议,提出合理建议。5.记录作业:(1)熟读课文。(2)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1.在认读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组词、选择填空等多种方式来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对于多音字“系”的掌握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2.在指导书写生字时,要引导学生将相同结构的字进行归类,掌握这一类字的写法;同时,将具有相同部件的生字进行对比,掌握书写要点。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听写词语。雷达即使横七竖八证明研究驾驶员2.过渡新课。1.完成听写内容,并且订正。2.齐读课题。集体订正时,关注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针对原因加以指导。二、细读文本,探究原因(用时:20分钟)1.走进两百多年前科学家的实验。(1)自学提示:默读第4~6自然段,尝试概括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2)请一名学生做讲解员,介绍实验过程。2.组织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答。3.播放动画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4.组织阅读第7自然段。5.播放动画,演示飞机如何1.(1)默读第4~6自然段,小组交流实验情况。(2)复述介绍。2.默读第7自然段,练习提问。(1)什么是超声波?(2)蝙蝠是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的?(3)小组里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3.仔细观看动画,明确其中的过程。4.自由读第7自然段,了解雷达的作用。结合重点词句进行汇报。5.观看动画演示,直观感受。1.在理清科学家进行的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来理清实验过程。2.在学生提问环节,教师要有所把控,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学生在观看动画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利用雷达来导航。三、学习方法,链接阅读(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小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讨论提问的方法。2.组织学生独立阅读《它们是茎,还是根?》片段,指导提问。3.组织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1.小组阅读问题清单,交流提问的方法。2.独立阅读片段,练习提问,把自己的问题写到问题清单上。3.小组内交流提出的问题。4.挑选有新意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发现提问的方法时,教师适当引导,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如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从课文写法方面进行的提问,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四、激发兴趣,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2.组织学生畅谈收获,教师小结。3.布置作业:推荐《妙趣横生的仿生学》。1.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启示。(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等。)2.畅谈本节课的收获。3.产生阅读欲望。学生在谈本节课的收获时,教师可在提问的意义及提问的方法上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6蝙蝠和雷达人教(部编版)26、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蝙、蝠、摹”,理解词语“启示、摹仿、横七竖八、雷达、超声波”。2、了解科学家为了探索蝙蝠飞行秘密所做的三次试验,并能复述三次试验的过程及结论。3、学会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借助关键信息和板书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4、通过“敏锐、敏捷”的用法比较,以及“配合”一词的使用,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5、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知道仿生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重要方法,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所做的三次试验,并能简单复述。2、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能说出其中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认识蝙蝠、雷达,揭示课题1.认识蝙蝠。出示蝙蝠图片。师:认识它吗?它是——蝙蝠(板书:蝙蝠齐读正音强调“蝙”是第一声)对于蝙蝠,你有什么了解?(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经常在夜间飞行,喜欢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吃。)师:是啊,蝙蝠喜欢吃昆虫,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而且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2.认识雷达。出示雷达图片。出示:雷达师:这是什么呢?——雷达(板书:雷达)雷达是什么?一起读: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比如:飞机上装有雷达,能使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3.揭示课题。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作者却用一个“和”字把这两样东西联接起来,说明这篇课文是要告诉我们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补齐课题齐读课题)师:是呀,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二、整体感知,初步搞清楚蝙蝠、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1.自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用“_______”划出直接写它们之间关系的句子。交流后出示: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2.理解词语“启示”、“摹仿”启示:启发提示(用词素分析法理解)摹仿:照样子学着做,在这里是指科学家照着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3.练习说清楚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师:现在你能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吗?谁能来借助老师给你的句子说一说。出示:科学家摹仿(),发明了(),并把它装在了(),这样飞机就能在夜间安全飞行了。三、学习第三节,圈划词句、朗读句子,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大;辨析“敏锐”、“敏捷”不同用法。1、圈划词句、朗读句子,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大。师:既然科学家是摹仿蝙蝠飞行发明了雷达,看来蝙蝠飞行值得我们研究一番了。那么蝙蝠在夜间是如何飞行的呢?请你读读第三节,用“~~~~~”划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交流后出示: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敏捷、灵敏、灵巧……)句子中哪里可以看出蝙蝠夜间飞行的敏捷?抓住“还能”、“而且”、“无论”、“即使……也”进行引读,了解句子之间几层递进的关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通过对学生朗读的点评来教会学生抓住重要的关键词来读出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2、辨析“敏锐”、“敏捷”用法不同师引读:蝙蝠在夜间为何能如此敏捷地飞行?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东西吗?师:这里的“敏锐”能否换成“敏捷”?为什么?(不能,因为敏锐一般是形容眼睛、目光;敏捷是指动作、行为,用法不同)出示练习:兔子()地一跳,躲开了老鹰的攻击。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它的眼睛特别()吗?师总结:从这两组词语,我们发现两个看似意思相近的词,往往也存在意思或用法上的差异,我们在使用词语的时候一定要弄清词语的具体意思和搭配用法,注意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学习第4、5节,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并能借助表格简单复述;用比较的方法理解“配合”一词在句中的重要作用,感受说明文用词的科学性。1、读第4、5小节,了解三次试验的过程,完成表格。师过渡:为了弄清蝙蝠飞行的秘密,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这三次试验,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你拿出任务单一,先读第4、5小节,然后完成这张表格。(红色部分希望学生填出的答案)出示任务单(一)试验条件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方法结果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的眼睛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第二次试验塞住蝙蝠的耳朵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第三次试验封住蝙蝠的嘴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试验结论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1)在填写“试验条件”时,理解“横七竖八”的意思就是纵横杂乱,这是科学家为了给蝙蝠的飞行制造难度。(2)在指导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注意句式的工整,根据已给的“蒙住蝙蝠的眼睛”,填出“塞住蝙蝠的耳朵”以及“封住蝙蝠的嘴。(3)在填写“试验结论”时,说说“配合”一词能否去掉,说明原因。(不能去掉,因为配合说明蝙蝠探路时,嘴和耳朵是共同起作用的,缺一不可,“配合”不能去掉,说明文必须用词科学、准确。)2、借助表格,简单复述三次试验的过程和结论。师:借助表格,用“为了弄清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为开头,将科学家所做的三次试验连贯地说一说。(预设: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第一次试验时,科学家蒙住了蝙蝠的眼睛,蝙蝠飞了几个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