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作者】: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唐初宫廷文人的领袖,以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擅明与当时主持了著名类书《北堂书钞》。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书法家。【作品】:蝉【内容】: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释】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叫的声音。藉:凭借。【翻译】蝉儿低着头饮着清纯的露水,清脆的叫声从高大的梧桐树上传出。蝉身居高处,所以它的声音自然能传得很,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力量吹过来的。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人借写蝉,来说明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的名声也自然会流传四方。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