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我校在校园基础设施及办学条件方面落后于上海市同类高等院校,“十二五”发展中,学校将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素,抓住上海市着手解决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与校区拓展后续问题的有利机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校区,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新校区建设规划用地。至2015年,通过实施上海电缆厂等周边地块动迁置换工程,解决上海理工大学办学资源的土地紧缺问题,学校占地总面积将达到1600亩左右。2、主要规划建设项目及规模。进一步明确各校区功能定位;完成约19.65万平方米教学用房、实验用房、行政用房;约5.3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约1.56万平方米学生服务、活动中心等。完成建设总面积26.51万平方米的基建任务和建设总面积11.45万平方米的大修任务。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十二五”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校统一的信息服务、文献资源保障与研究以及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智能校园”奋斗目标打下扎实基础。1、全面建设与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1)通过对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应用、业务流程和用户界面的集成,解决跨部门、跨学科、跨校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信息化服务体系。2)建立面向学生的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从考前到就业、从考生到毕业生并成为校友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学生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3)健全资源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为师生、管理人员提供直接服务的涵盖学校有形与无形资源管理及使用的综合服务平台。4)健全面向校部管理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学校各项事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服务;为学校内部的考核评估与资源配置,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资源配置方案,从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中,抽取建立相应公共数据库,提供信息共享和分析决策服务。5)健全面向学院管理的综合服务。通过研发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的学院管理模块,为学院管理本学院的人、财、物以及教学、科研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撑。2、全面建设文献资源保障系统1)建设“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主动、网上、学术性和个性化服务,支撑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丰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信息服务量占总文献服务量的比重逐年增大;充分发挥CALIS华东南地区中心的作用,并通过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网上参考咨询等服务,使师生对文献资源需求的满足率达95%以上。2)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未来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十二五”建设,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更趋合理,资源极大丰富,文献保障率进一步提高,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学校实施卓越工程教育计划提供更有效的文献信息支撑服务。在完善印刷型文献、本地数字化文献、网上文献信息、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相结合的文献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文献资源保障率进一步提高。3)文献资源保障服务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在统一检索的平台上,提供异构数据库一站式检索服务,简化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提高检索效率,使读者能更快捷地在网络环境下检索并获取各种信息。完善数字化学位论文的网上提交、验收、编目、发布和管理功能;完善网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功能,弥补馆藏文献不足,节省文献采购费用,提高文献保障率。3、建设内容丰富、服务完善的数字档案馆。依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收齐、管好、用足学校的各类档案资源,履行档案工作存史、资政、服务的使命,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4、全面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智能校园”建设的保障,我校中长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高效能网络为基本目标,其核心内涵包括:实现以下业务目标:大规模、多校区、跨城域;高带宽、高性能;多种业务并行;IPv4/IPv6双协议长期并存;一网多能、各种应用都可在网上实现。达到以下性能目标:高可用性、高稳定性、高效的网管手段、高安全性、灵活的控制手段。5、公共服务中心的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建立CIO体系,设置校级、各院系部处信息主管和信息员队伍;为适应我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技术通晓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综合管理队伍。三、资金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筹措资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保证教师收入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逐步增长;不断拓展经费来源渠道,提高学校收入的自给水平,扩大学校资产规模,降低学校财务风险。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学校收入总额超过10亿元,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