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二课--博学于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课博学于文【教学目标】1.流畅、准确地诵读,将经典熟记于心。2.借助注释和大意理解文本内涵,学习古人的刻苦精神。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用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博大精深的学识,为将来立足于社会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关于学习的故事很多,可选择引入,告诉学生:人生重在学习,学习是成长的基础;要广博地学习,同时要讲求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二、教学过程1.走进经典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好教材所给的经典章句,同时补充与之相关的经典文本,帮助学生理解大意,充分感知“好学”这一道德主题的要求。(1)反复诵读,以小组为单位,疏通大意,交流心得体会。(2)“记忆之星”评比,看看谁记得快而准。(3)联系过去所学,分析本课的四则经典是从哪些方面教导我们学习的。(提示:四则经典都兼具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4)学生提出质疑之处,先让学生彼此进行解答,之后老师来补充,解决问题。(5)思考:通过四则经典的学习,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发?让学生充分思考、表达。2.拓展延伸(1)学生活动①讨论:小组讨论,看看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身上有没有展现出与本课所学相符的品质,分别对应哪一则章句所表达的哪一种品质。小组讨论之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②论文答辩:选择教材中的任意一则章句,做深入性的理解与阐述。③辩论赛:博学与专精,哪个更重要?④给出一组古代名人的书高名称,猜一猜这些名称有何用意;给自己的书房起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6姓名中的学习。你身边有没有同学的名字与学习有关?这些名字的含义是什公试着说一说。⑥古代勤奋博学故事接龙。(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探讨。问题:以下章句分别对应孔子的哪些教育理念?B)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A.谦虚好学B.兴趣使然C.学习方法D.学思关系3.小结(1)“博学”指的是知识面广,程度深。只有掌握的知识多了,广了,才能称之为博学。一个博学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但是,博学离不开思考,只有背学习又勤于思考,才能学问丰富、知识渊博。(2)先博后精,先知后深。博是前提,精是发展,博精并存。孟子说:“学者之所以要广博地学习,并把所学的内容详细说明,是为了将来融会贯通以后,可以回过头来用它说明最精要的原理。”(3)新时代对博学提出新的要求。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4)与博学的人交往。与喜欢阅读的人交往,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这样能给你更多阅读的灵感,并让你知道哪些书更受欢迎。三、思考践行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博览群书。博览群书并不单纯地仅仅表现为“读”,更不是不讲方式方法的“苦读”。相反,博览群书要更讲究方式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丰富和广泛的知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大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宋代的玉安石是杜甫的崇拜者,他编《四家集》时将杜甫列为第一。有人问道:“老杜诗何故妙绝古今?”王安石答道:“老杜固尝言之矣。”对方不大明白,王安石大声地吟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诗是杜甫37岁写的,他不仅读万卷书,而且能“破”而取神,这种破卷取神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读书,不局限于他自己专门研究的领域,而是对各门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甚至生物学以外的各种书刊、资料都有极大的兴趣,这对他创立进化论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材料二: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读书人”应该读三类书,首先是“有关自己专业的书”,因为它们是一个专业人员的立身之本。第二奏书是“与专业有关的其他门类的书”,这类书对于开拓思路、增长见识、加深情养、提高理解和判断力是很有好处的。第三类书精是“做一个现我中国人的必读之书”。每个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都应试了期自己的民族,以观民族路久的思想、文化、科学史,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以及在这种时代环境里萌生的各种新技术、新思潮和新文化。美国作家打南道尔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知识结构。他通过作品《福东摩斯探案》中主人公福尔摩斯之口告诉我们:人的脑子本来像一间空空的小阔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造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儿一股脑儿装进去。这样一来,那些对他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了出来或者,最多不过是和许多其他的东西捧杂在一起。因此,在取用的时候也就感到困难了。”材料三:宋代诗人陆游,终生酷爱与书相伴,他曾说自己“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叹,未尝不与书俱”。但他读书虽多,但很会选择。一是有目的地读。为了研究杜甫的见解。他选择了有关书籍数本,专心致志地攻读。他曾在《老学庵笔记》中,记录了研究二是系统地读。他从小立下大志,用祖父陆细“映月读书”的精神范励己。少年时,读古人的诗歌;青年时,读“上世遗文”至“先秦古文”,“蛋读夜思不止;后来又把《六经》《左传》《离骚》等历代重要著作,都有计划、有选择读完。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读书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他在该到读《死魂灵》一书时,说这本书不是读一遍就能了解读第二、第三遍时,还完全像读一本从来没有读过的书那样,可以说读一遍有一遍收获。请思考:(1)这些材料与本课章句的主旨有什么相通之处?(2)博览群书、学有成就的人们身上都有什么共同点?(3)学习了章句,阅读了材料,你有什么收获?对于学习,你在么认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