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公众心理与行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4章公众心理与行为4.1知觉与公众行为•1.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4.1知觉与公众行为•2.(1/3)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的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如: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知觉过程的选择性,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制约;4.1知觉与公众行为•2.(2/3)知觉的选择性受客观因素制约:•①知觉对象的本身特征•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③对象的组合4.1知觉与公众行为•2.(3/3)知觉的选择性受主观因素制约:•①需要(对客观现实的需求)与动机(内隐情意向)•②兴趣•③性格: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④气质•⑤经验知识4.1知觉与公众行为•3.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因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而对事物产生了片面的或歪曲的印象。包括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作用【刻板印象(效应)】4.1知觉与公众行为•3.知觉的偏见包括•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最近、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晕轮效应:以偏概全•定型作用:刻板印象(效应)4.1知觉与公众行为•4.(单选)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知觉。•5.(单选)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向是动机。4.1知觉与公众行为•6.(单选)知觉过程的选择性,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制约。•7.(单选)依据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开始不容易淸晰感知到的是地上的蚂蚁。4.1知觉与公众行为•8.(单选)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因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而对事物产生了片面的或歪曲的印象,这是因为知觉的偏见。•9.(单选)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指的是首因效应。4.1知觉与公众行为•10.(多选)气质的类型主要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11.(单选)“刻板印象”又称为定型作用。4.2公众心理与行为•1.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4.2公众心理与行为•2.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①②低层次③中等层次④⑤高层次••••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社交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4.2公众心理与行为•3.优势需要决定人们的行为•4.(单选)反映了有机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表现出的缺乏的是需要。4.2公众心理与行为•5.(单选)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马斯洛。•6.(名词解释)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4.2公众心理与行为•7.(多选)“心理定势”的具体表现主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定型作用、晕轮效应。4.2公众心理与行为•8.(简答)简述知觉的被动选择性发生的神经机制。•客观事物本身易于在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较强的兴奋过程或易于使大脑把感觉中枢相关的兴奋点组合成整体性的兴奋过程。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及对象的组合影响着知觉的被动选择性。4.2公众心理与行为•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1)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为了维持其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是需要层次的基础。4.2公众心理与行为•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之后,他就想满足安全的需要。4.2公众心理与行为•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3)社交的需要。当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得到相当的满足后,社交的需要便占据主导地位。4.2公众心理与行为•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4)尊重的需要。当一个人开始满足归属感的需要以后,他通常不只是满足做群体中的一员,而且要产生自尊的需要。即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和才干给予承认并给予较髙的评价,希望自己在同事之间有一定的声誉和威望,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发挥一定的影响力。4.2公众心理与行为•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要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并获得成就的需要,它是一种“希望能成就他独特性的自我的欲望,希望能成就其本人所希望成就的欲望”。4.2公众心理与行为•10.(单选)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属于社交需要。•11.(单选)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将公众的优势需要作为制定公共关系政策的依据。4.3态度与公众行为•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如:赞成、喜欢、反对、否定、厌恶等。比较稳定、比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4.3态度与公众行为•2.构成态度的因素有认知、情感、意图•认知:对态度对象的整体评价;•情感: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厌恶、尊敬、轻视;•意图: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于对象的行为反映倾向,即准备做还是不做4.3态度与公众行为•3.态度的特性:①-⑥•①社会性:产生于社会,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②针对性: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的特定对象;•③协调性;4.3态度与公众行为•3.态度的特性:①-⑥•④稳定性;•⑤两级性:对事物往往有两种相互独立的极端态度;•如:赞成或反对、亲近或疏远;•⑥间接性:指态度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壮态4.3态度与公众行为•4.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①社会因素•②团体因素•③宣传因素•④个性因素•⑤态度特定系统因素4.3态度与公众行为•5.霍夫兰的说服模式①-③•①説服者的条件:一个对某问题享有盛誉的人总比无盛誉的人更能引起更多人的态度改变;4.3态度与公众行为•5.霍夫兰的说服模式①-③•②信息本身的説服力,在表达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时,(A、B、C、D)•A:如果对方本来就赞同说服者的意见,那么只讲正面理由就可以坚定其原有的态度。•B:如果对方本来就反对说服者的意见,那么说正反两种理由更好;4.3态度与公众行为•5.霍夫兰的说服模式①-③•②信息本身的説服力,在表达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时,(A、B、C、D)•C:如果对方教育程度高,那么说正反两种理由更好;•D:如果对方教育程度低,那么说一方面的理由较好。4.3态度与公众行为•5.霍夫兰的说服模式①-③•③问题的排列技巧:•首说论点---引起注意--形成有利的气氛;•后说论点-----公众容易记忆;•如果公众赞同的或可能接受的-----首说论点有利,后提出问题,更易被公众接受。4.3态度与公众行为•6.(单选)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是指人的态度。•7.(多选)态度范畴包括赞成、喜欢、反对、否定、厌恶。4.3态度与公众行为•8.(单选)被看做是心理向行为过渡的临界点的是态度。•9.(多选)构成态度的因素有认知、情感、意图。4.3态度与公众行为•10.(多选)团体因素主要包括信仰、目标、组织形式、规章制度、行为规范。•11.(单选)霍夫兰认为,在表达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时,如果对方本来就赞同说服者的意见,那么只讲正面理由就可以坚定其原有的态度。4.3态度与公众行为•12.(单选)霍夫兰认为,在表达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时.如果对方教育程度高,那么说出两方面的理由更为有效.•13.(单选)依据霍夫兰的观点,在表达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时.如果对方教育程度低,那么说一方面的理由较好。4.4流行、流言及舆论•1.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2.流行的特点:•①新奇性②时效性•③周期性④两级性4.4流行、流言及舆论•3.流行的分类•A先驱者(2.5%)B早期采用者(13.5%)C前期追随者(34%)D后期追随者(34%)E落伍者(16%)ABCDEABCDE4.4流行、流言及舆论•4.(论述)分析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1)-(4)•(1)从众与模仿。适应周围环境,保持心理平衡最简便而又可靠的方法.就是模仿社会上流行的东西。•(2)求新欲望。用不断变化的新面目满足人们的求新欲望,满足自己的好奇心。4.4流行、流言及舆论•4.(论述)分析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1)-(4)•(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有些人感到自己社会地位不高,希望改变现状,避免受到心理上的伤害与压抑。有意无意地向他人表现和主张自已与众不同,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与个性。4.4流行、流言及舆论•4.(论述)分析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1)-(4)•(4)追随流行个别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追随流行有年龄与性别的差异。4.4流行、流言及舆论•5.(多选)在公共场合下,大众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有流行、流言、舆论。•6.(多选)流行的特点有新奇性、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4.4流行、流言及舆论•7.(单选)一般财力雄厚、富有冒险精神、有勇气的一类人是先驱者。•8.(单选)以革新性为标准划分的五类人中,占总人数的16%的是落伍者。4.4流行、流言及舆论•9.流言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4.4流行、流言及舆论•10.(简答)简述流言的种类:•①愿望流言: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及未满足的要求;•②恐怖流言:反映人们内心的恐怖情绪;•③攻击流言:产生于社会紧张时期,通常起因于群体之间的矛盾,其作用在于制造分裂。4.4流行、流言及舆论•11.(简答)简述如何及时制止流言的产生与传播?•(1)建立流言研究机构。•(2)及时制止各类流言。通过调査访问,向人们提供确切的消息,就可以彻底制止流言的流传。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有针对性地及时制止流言。4.4流行、流言及舆论•12.(简答)简述对付流言的方法。(1)-(6)•(1)提髙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从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4.4流行、流言及舆论•12.(简答)简述对付流言的方法。(1)-(6)•(3)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4)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以迅速而简便地否定流言。4.4流行、流言及舆论•12.(简答)简述对付流言的方法。(1)-(6)•(5)要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调,这些是最易导致流言、传闻出现和传播的心理条件。•(6)要慎重展开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4.4流行、流言及舆论•13.(多选)流言与个人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密切相关。•14.(单选)二战期间,建立了“流言诊所”的国家是美国。4.4流行、流言及舆论•15.(多选)流言内容的变化经过一般化、强调、同化三个阶段。•16.(名词解释)“同化”是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他认为合乎逻辑的部分就接受下来,同时凭自已的想象对它进一步加工即“添油加醋”之后再广为传播。4.4流行、流言及舆论•17.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休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4.4流行、流言及舆论•18.(简答)简述舆论的特征。(1)-(5)•(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当然是为多数人赞成与支持的;反之,若社会上某种意见,即使有人大力宣传和提倡,但未能取得公众的赞成与支持,那么这种意见还不能称之为舆论。4.4流行、流言及舆论•18.(简答)简述舆论的特征。(1)-(5)•(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4)舆论是有效的。4.4流行、流言及舆论•18.(简答)简述舆论的特征。(1)-(5)•(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若是政府的意见,就会以政府的公告、宣言、政策等形式出现。舆论是广大民众的呼声。4.4流行、流言及舆论•19.(单选)大规模舆论的导火线是社会事件。•20.(多选)从结构上来看,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见。4.4流行、流言及舆论•21.(多选)社会问题包含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物价上涨、社会治安、廉政建设。•22.(多选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