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阳历与中国农历(2016增强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周一大讲堂世界阳历与中国历苑波农历法历法历法是根据天体运行的规律,安排年、月、日的法则。制定历法与地球自转和它绕太阳旋转以及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周期都有关系。由于各周期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用整数之比表示,也就是碰到的是一个无限连分数,所以历法从古到今一直是极为重要而又艰巨复杂的事情。阳历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称作一个太阳年或回归年,其平均长度为365.2422天,一年分为12个月。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经历过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阳历阳历的起源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最初是因为农业的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公元前2000左右,古埃及人根据计算尼罗河泛滥的周期,制定出了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共分12个月,每月30日,另在年终加5日。这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是公历最早的源头。阳历的起源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经过4年就相差一天。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恺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阳历的起源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恰恰是在春天。早期基督教徒庆祝复活节的日子曾因地而易,相当混乱。直到公元325年,在尼其亚第一次欧洲宗教会议上,才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规定复活节为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阳历的起源随着岁月的流逝,春分就慢慢地靠近冬天了。为了使复活节回到春天去,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对儒略历进行改革,它是以太阳周年运动视为制历依据的一种纯太阳历,因此俗称阳历。格里历不仅解决了复活节与天时不合的问题,而且具有很高的精度。于是,阳历陆续为全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流行于全世界。其实,我国南宋时(1199年)的“统天历”中,就采用了一年365.2422天的算法,比阳历早380年。“七前单大,八后双大”的由来在公元前46年,罗马的统帅叫儒略·恺撒。据说他的生日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于是他决定:将7月叫儒略月,连同所有单月都定为31天,双日定为30天,只有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因为2月是行刑的月份,所以减少一天。恺撒的继承人叫奥古斯都,他的生日在8月。伟大人物生日的那个月只有30天那怎么行?他决定将8月叫奥古斯都月,并且将8、10、12月都改为31天,9、11月都改为30天。这一来不就少了一天吗?于是又从2月里拿出一天来。从此2月平年就只有28天。公历年分平年(365天)和闰年(366天),如果地球绕太阳一周恰好是365天,就不需要分平年与闰年了。如果地球绕太阳一周恰好是365.25天,那么我们每四年加一天就很精确,没有必要每隔100年又少加一天。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是365.2422天,由为什么阳历四年一闰,而百年又少一闰?为什么阳历四年一闰,而百年又少一闰?为什么阳历四年一闰,而百年又少一闰?如果过了43200年,按照百年24闰的算法一共加了432×24=10368天,按照精密计算却应当加10463天,一共少加了95天。为了消去这个误差,我们的历法在制定四年一闰、百年少一闰外,还制定了400年又加一闰,43200/400=108天,这就差不多补偿了按百年24闰少算的差数。推论:依照上述计算,现行的办法与实际相比,每43200年多出13天(108-95),即大概每过3323(43200/13)年仍存在1天的误差,现行阳历是1582年修改的,所以到4905年时可能会人为减去一天。为什么阳历四年一闰,而百年又少一闰?又称太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称为一个朔望月,其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03秒(29.5306天),取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相间排列。阴历取12个月为一年(穆斯林年),历年长354.3672天。由于阴历一年比阳历一年少10.875天,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不再使用这种纯粹的“阴历”了。阴历恒星月与朔望月恒星月是月球公转360度的周期,这个是真正的周期,为27.32天;而朔望月是指两次满月的时间间隔,这个可以理解为日地月两次排成一直线的周期。因为地球会绕着太阳公转,所以如果月球只绕地球公转360度的话,地球其实已经不在一个月前的位置了,所以三者还没是一直线,月球必须在公转过一点才可以,所以朔望月比恒星月长。中国农历中国农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农历历法规定:以月相朔所在的那天为每月初一,下次的日期为下月初一。小月29天,大月30天。大小月完全依据天象,不人为规定。确定“朔日”要考虑太阳和月亮的实际位置,技术性专业性较强。在我国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观测为准——“紫金历”。阴阳合历是将阴历和阳历协调起来的历法。我国农历就是典型的阴阳合历(在此特别强调一点,农历不是阴历!),并且通过设置闰月的办法将二者巧妙地统一起来。为什么十九年七闰?为什么十九年七闰?为什么十九年七闰?阳历年在置闰时用的是第五个渐进分数,我国农历与其一致,即“十九年七闰法”。用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并使农历的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保持了阳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为什么十九年七闰?为什么每隔十九年我们的农历阳历生日会重合?通过计算,十九个阴历年里加入七个闰月的时间,和十九个回归年的时间十分接近——十九年七闰=29.53059*(19*12+7)=6939.6887天十九个回归年=365.24220*19=6939.6018天可以看得出来,这二者之间只差了0.0869天,也就是2.09个小时。所以,算到这一步,就可以看出来了,如果这两小时左右的差距落到了一天之内,那么每隔十九年你的农历生日和阳历生日就重合了;如果这两小时的差距落到了两天的交界,那么你的农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就差一天。二十四节气农历闰月的设置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家的杰出创作,为中国所独有,是我国各地安排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地球赤道和黄道面的夹角是23度26分。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的纬度不断变化,同一个地区接受到的阳光强度也不断变化,也就形成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具体反映,它与阴历没有关系。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每月两个节气,上半年是每月的6日和21日,下半年是每月的8日和23日,最多相差一两天。在农历中,通过设置闰月将“二十四节气”恰当地分配在各月中,使之有稳定的季节特征,故“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设置闰月?原则:以中气定月序,即在每一个月中,必须包含一个相应的“中气”。起点:以包含冬至的朔望月为农历十一月,即定冬至日为十一月初一。出缺:两个相邻的中气之间的平均长度为30.4368天(将回归年等分12份,每份作为平均历月,长度等于365.2422÷12=30.4368日),这比朔望月的平均长度29.5306天要长,因此“中气”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逐月积累有将近1天的推迟,如此继续,使有的月份“中气”正好落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而下个月则没有“中气”。“冬至”的由来古人描述: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如何设置闰月?置闰:当某个月中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时,就必须规定这个月为上个月的闰月,那么它所在的这一年为闰年。结论:由此可见,何时设置闰月,并不确定,与误差的积累有关。例如,2012年的闰月是四月。因为中气“小满”正好排在农历四月三十,所以接下来的农历不是五月,而是闰四月。推论:没有闰十一,闰十二月和闰正月。2016年是个“无春年”“无春年”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为了适应寒暑的变化,古人在农历中每19个年头加入7个闰月,导致19个年头里有7年里没有立春。而2016年,就是一个“无春年”。推论:每19个年头里有7个“无春年”、7个“双春年”、5个“单春年”。“正月”的由来我们习惯把一月称为“正月”,这是因为在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分的次序,就把改正后的一月称为“正月”。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赢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行规定把正字读作征。正(征)月的叫法,就此传了下来。耶稣属“鸡”耶稣属“鸡”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离不开“12”,12小时、12个月、12生肖等等…只有猴年的年份能被“12”这个高端数字整除;意味着,公元0年(实际上是公元前1年)是猴年,而公元元年是以耶稣出生为标志;结论:耶稣属“鸡”!推论:可快速算出任意年份的属相。每年都有马月,马月是指农历五月,又称午月,猴年是12年一次,所以“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5日开始直至7月6日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而下一个“猴年马月”就是是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的甲午月。结论:有些事等到猴年马月才做,当初的承诺,这回该兑现了吧?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所谓的“公历”,完全不考虑月亮周期在太阳年中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而是按照人的主观数学分段的方式,把一年截分成为12个月,阳历里的每个月已经失去了“月”的初始含义;然后,为了调整每四年出现的一次太阳运作日和数学分段日上的差异情况,将一年主观分成为1、3、5、7、8、10、12月为31日,4、6、9、11月为30日,2月为28日,2月为四年一次的调整日差日。基本没有天地人合一的任何科学内涵,只有主观数学分段意义。即使是现在西历中使用的七天一星期和星期天休息日,尽管是借用的东方历法中的七星象为一个朔望区间的天文理论,但是,其内涵已经被改动成为了基督教的礼拜时间序列了,与天文现象已毫无瓜葛。所以,现在人们使用的西历,尽管是全世界公用的,但是,其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非常多,也不太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记数需要。纵观西历中的各种节日,比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斗牛节、愚人节等,都是主观历史文化的产物,都是一种人造的民俗节日,带有很大的地方区域文化传统性质。相比之下,中国历法中产生出来的许多节日,都带有天地人合一养生文化内涵和动植物生长周期的科学内涵。中国历法,历来是中国养生学和医学的基本参考系,中国人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是根据中国历法而来的。比如,冬至节前后是最寒冷的季节,冬至节前有小雪大雪,后有小寒大寒。同时,冬至节又清楚地告诉了人们天象的位置,所以,冬至节是万物萌生的开始,45日之后,万物就复苏了。正因为如此,西汉太初历法实行以后,中国人把正月初一,看成是万物复苏之日,是一年的开始,是元旦之日。正月朔日叫做“元旦”,如今人们也把公历新年1月1日叫做“元旦”,其实这和传统历法太阴历年中元旦的回归含义“一元复始”毫不相干。中国的传统历法,不仅仅是万物本生态的教科本,同时还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契机,中国各个节日,几乎都是集市交易日和文化交流日,这些节日中,农民工匠要交换各种生产资料,城市居民要借机消费,文人墨客要在这些节日里交流发挥,以去刺激自己的才思文章,国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