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药学复习资料总论学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或答,按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物。2、中药学: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3、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二级学科。4、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即: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材。5、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6、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7、炙法:将药物与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8、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9、煨法:利用湿面粉、湿纸或黄泥包裹药物,置热火灰加热至面或纸焦黑、或泥巴焦枯为度,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加强止泻的作用。10、淬法: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11、燀法: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一种方法。12、四气:亦称四性,指的是药物寒热不同的性质,具体内容包括寒、热、温、凉、平。13、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14、归经:表示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15、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16、毒性:狭义的毒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性,广义的毒是指一切药物的总称或药物的偏性。17、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18、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不是配伍)19、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20、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21、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22、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3、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24、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25、剂量: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26、烊化:用热的汤药将胶质类药物以及不宜煎煮的药物熔化的方法,如阿胶、饴糖。二、问答:1、六本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内容及价值。《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简称《纲目》作者托名神农陶弘景李勣、苏敬等23人唐慎微李时珍成书年代东汉末年梁代唐朝宋代明代内容载药365种(植物药252,载药730种载药844种,新增114种载药1558种,新增476种,附方3000余首载药1892种,新增374种52卷,16动物药67,矿物药46)(纲)60(类)价值(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本草(药学)专著;(2)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3)所载药物朴实有验,历用不衰(如麻黄平喘,黄连止痢等);(1)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又创诸病通用药;(2)总结了魏晋以来300年间的药学成就(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2)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3)图文并茂;(4)流传甚广,影响中外文献,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是一部完整流传的最早的综合性本草(1)集我国16世纪前药学成就之大成;(2)完备了自然属性分类法;(3)“虽为医书,实概万物”被称为东方百科全书;(4)流传甚广,影响中外(有多种译本)(4)被奉为中医四部经典之一;(5)首创三品分类法2、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1)、减毒:即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2)、增效:即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3)、改变性能:即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4)、改变性状:即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3、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哪些?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4、中药性能的内容有哪些?即四气(寒、热、温、凉、平);五味(辛、甘、酸、苦、咸、涩、淡);升降浮沉、归经、毒性。5、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和基本原理是什么?基本作用:(1)祛除病邪,消除病因;(2)扶正固本;(3)协调脏腑经络机能;(4)纠正阴阳偏盛偏衰,达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基本原理:以偏纠偏。6、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确定的依据是什么?(1)四气: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2)五味:主要根据若干功效的作用特点,并结合其滋味而确定的,真实滋味+功能滋味;(3)归经:从脏腑经络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总结的;(4)升降浮沉:是从用药后引起的病势变化概括出来的,而且是与病势趋向相反的。7、五味的作用有哪些?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缓能活;酸能收能涩;苦能泄能燥能坚;咸能下能软;淡能渗能利8、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1)气味:性温热、味辛甘者,多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涩者,多沉降。(2)质地:质轻者,如植物的花、叶、皮、枝,多升浮;质重者,如果实,矿物、贝壳等,多沉降。特殊情况,如旋覆花、番泻叶质轻主沉降;蔓荆子、苍耳子虽为果实主升浮。(3)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4)配伍:在复方中,性质升浮的药物,与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与较多的升浮性质的药物同用,则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9、配伍的目的是什么?(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2)降低毒副作用(3)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10、中药七情的内容有哪些?或问:中药的配伍方法有哪些?或问:中药配伍的临床意义是什么?或问:试述中药配伍中增效和减毒的配伍方法是哪些?(1)单行(不是配伍):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2)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3)相使: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可提高主药的功效;(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5)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6)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7)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11、“十八反”、“十九畏”有哪些内容?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1)巴豆畏牵牛(2)丁香畏郁金(3)牙硝畏三棱(4)官桂/肉桂畏赤石脂(5)人参畏五灵脂12、确定剂量的依据是什么?(1)药物方面(2)应用方面(3)患者方面(4)与环境、季节、气候、地域等有关。13、中药特殊的煎煮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1)先煎:a.矿物类药b.贝壳类药c.动物角d.甲e.有毒药,久煎可降低毒性,安全用药(2)后下:a.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b.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3)包煎:a.毛状物对咽喉有刺激性,或易漂浮于水面不便于煎煮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b.药材呈粉末状及煎煮后容易使煎液浑浊的药(如海金沙、蒲黄、五灵脂)c.药液粘稠不便于滤取药汁的药(如车前子)(4)另煎:某些贵重药材(5)溶化(烊化):胶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6)冲服:a.入水即化的药b。液体类药c.加水磨取药汁的药d.为了提高疗效的药e.名贵药材为防止散失f.难溶于水的药物(7)泡服:避免入煎剂破坏有效成分,用开水浸泡即可解表药学习要点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主治、分类。含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功效:发散表邪(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主治:表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分类: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2.功效比较: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柴胡升麻麻黄平喘止咳,利水消肿发汗解表桂枝温通经脉,温助阳气荆芥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祛风解表防风祛风湿止痛,止痉,止痒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解郁利咽牛蒡子透疹解毒消肿,滑肠通便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肝,疏散风热力强平抑肝阳菊花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平肝清肝力强柴胡退热,疏肝解郁,治内脏下垂升麻发表升阳透疹,清热解毒,治内脏下垂葛根止泻,透疹,生津止渴,治脾虚泄泻3.综合比较:麻黄、桂枝、荆芥、羌活、薄荷均治疗表证,临床怎样区别使用?麻黄:发汗解表——风寒表证,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桂枝:发汗解表——风寒表证,表实无汗,表虚有汗,阳虚受寒均可使用荆芥: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寒,风热,风湿均宜羌活:解表散寒——风寒表证,善治风寒夹湿的表证薄荷:疏散风热——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4.炮制前后功效变化:荆芥——荆芥炭荆芥生用发表、透疹、消疮;炒炭用止血5.品种:菊花。黄菊:疏散风热;白菊:清肝平肝6.细辛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小毒。煎服1~3g;散剂0.5~1g。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与藜芦同用7.特殊用法:薄荷后下,香薷冷服,辛夷包煎,麻黄生用与炙用,紫苏不宜久煎,牛蒡子炒用,葛根生用煨用。8.理解“防风为风药中的润剂”、“香薷乃夏月之麻黄”。防风微温而不燥,药性平和,祛风而不伤阴,并非可以滋润9.别名:牛蒡子(大力子)、辛夷(木笔花)、蝉蜕(蝉衣、虫蜕)10.其他:①透疹药:荆芥、薄荷、蝉蜕、葛根、升麻、牛蒡子②解表疏肝药:柴胡、薄荷③通鼻窍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④升阳药:柴胡、升麻、葛根⑤解表又祛风湿药:防风、藁本、羌活、苍耳子⑥解表解毒药:菊花、牛蒡子、升麻清热解毒药小结1、温热病用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2、肿用药:乳痈(蒲公英);肺痈(鱼腥草);肠痈(大血藤,败酱草);疔疮(紫花地丁)3、痢疾用药:白头翁,马齿苋,金银花,黄连,葛根4、咽喉肿痛用药:热毒咽痛(板蓝根、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痰热咽痛(射干);风热咽痛(薄荷、牛蒡子、蝉蜕、马勃)5、蛇毒用药(半边莲、重楼、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梅毒用药(土茯苓);肿瘤用药(白花蛇舌草、重楼、半枝莲、山慈菇);病毒疣用药(鸦胆子、野菊花)清热药学习要点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及分类、主治。含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主治:里热证2.清热的特点:清肺热(黄芩、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鱼腥草、败酱草、地骨皮)部清胃热(黄连、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位清心火(黄连、栀子、连翘、木通、通草、淡竹叶)清肝火(夏枯草、草决明、龙胆、桑叶、菊花、木贼草、谷精草、密蒙花)泻肾火(知母、黄柏)卫分证(疏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等)阶气分证(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等)段营、血分(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等)阴分热(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等)3.配伍:清虚热药+养阴药。4.功效比较: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黄柏、生地玄参、丹皮赤芍、黄连胡黄连、柴胡银柴胡、银柴胡胡黄连、青蒿地骨皮、地骨皮牡丹皮。石膏煅后外用收湿敛疮,偏于清解清热泻火知母养肺胃肾阴,偏于清润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清热解暑,解表力强连翘疏散风热消痈散结,清心利尿,长于清心火黄芩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清热安胎,清肺热黄连清心除烦,清胃止呕黄柏泻火解毒退虚热生地清热凉血止血,滋阴凉血力强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丹皮清热凉血退虚热,凉血力强赤芍活血化瘀清肝火,活血止痛力强青蒿清虚热解暑,除疟,清湿热除骨蒸地骨皮凉血清肺降火,生津止渴牡丹皮清热凉血退无汗之骨蒸,活血化瘀地骨皮退虚热退有汗之骨蒸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