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5.1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布局的合理与否,同城市的运营效率和环境质量休戚相关。土地使用的设计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根据上位规划(如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基本目标和预先的分析研究,建立土地开发设计的特定目标;•第二,为所有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特别需要注意实施的可行性和使用的充分性;•第三,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格局,展开规划设计。•在城市设计中。它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5.1.1土地的综合利用•理论上说,设计应尽可能让用地最高合理容量的占有率保持相对不变,以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如东京涩谷车站)•时间和空间是土地综合使用的基本变量。城市设计必须从人的社会生活、心理、生理及行为特点出发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尽量避免和尽量减少土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使用“低谷”。如凯文.林奇是第一位将时间耗费与空间使用联系起来的学者,他认为,“一条设计有望的街道,由于涉及现存城市,所以它应是一种对于不同空间使用、时间及对于所需活动重新适应的探索,我们可以将这条街道设计成游憩场地,开发利用屋顶,出空的商店,废弃的建筑,不规则的用地等……”•综合利用的另一含义是对设计用地进行必要的调整,对用地进行地上、地下、地面的综合开发,以建筑综合体的方式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如日本东京市的东京、新宿、涩谷、池带车站就都是超大规模尺度的建筑综合体其中东京站设置有5层的地下交通和商业步行街空间,旧金山的市场大街也是土地综合使用和城市立体开发的优秀案例。5.1.2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自然形体和景观要素的利用常常是城市特色所在。河岸、湖泊、海湾、旷野、山谷、山丘、湿地等都可成为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设计师应该很好地分析城市所处的自然基地特征并加以精心组织。•历史上许多城市大都与其所在的地域特征密切结合,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格局。如中国南京“襟江抱湖、虎踞龙蟠”的城市形态;广西桂林“山、水、城一体”的城市形声海南三亚“山雅、海雅、河雅”的艺术特色;再如巴西里约热内卢、德国海德堡、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士卢塞恩、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都是依山傍水、地势地势起伏,城市建设巧妙利用基地地形,进行了富有诗意的和有节制的建设,使城市掩映在绿树青山之中,有机而自然。•同时,不同自然生物气候的差异也对城市格局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湿度较大的热带和亚热带城市布局,就可以开敞、通透,组织一些夏季主导风向的空间廊道,增加有庇护的户外活动的开放空间;干热地区的城市建筑为了防止大量热风沙和强烈日照,需采取比较密实和“外封内敞”式的城市建筑形态布局;而寒地气候的城市,则应采取相对集中的城市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利风道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冬季的局部热岛效应,降低基础设施的运行费用。•今天虽然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自然要素的影响,但实践仍常有一些显见的失误,以致破坏了土地原有格局价值。•事实上,城市化进程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如东京附近多摩新城的开发建设就是这样一个案例。1960年代前,这一地区曾是充满绿色植被的丘陵地,为了解决东京人口居住问题,政府不得不下决心开发这一地区,于是,3000hm2的丘陵地中的80%被用于建造各类住宅和公共建,绿化和公园占地则不足20%。后来生态学家对这种开发区建设毁掉绿色山丘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抗议,为此,政府在开发时不得不将有价值的树木都保留下来,并移植到新建公园中。尽管如此,建筑师和居民还是对这里的环境感到不满意。•再如我国广州的中国大酒店建设,消去了与越秀山隔街相望的象岗山2万多立方米,最高处达20多米。而象岗山不仅是广州这个平原城市十分难得的自然生态要素,而且还是古南越、南汉国王宫的领地,山下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南越墓。这幢建筑虽然单体精彩,但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就需要重新评价了。5.2空间格局•5.2.1空间格局的基本概念一般来说,优秀的城市空间格局让人易于感知城市的空间逻辑关系,并帮助人们识别城市方位、把握城市特征,但目前关于空间格局的具体定义却复杂纷呈。多种定义见P131综述,城市空间格局可以看作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特色风貌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总体反映。5.2.2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1)中心集结型是城市建设发展中最早存在的布局形式,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向心取向和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它通常将市民共同举行活动的公共场所(包括市政厅、教堂、供人流集散的广场等)置于中心,并通过体量或尺度上的处理使其成为城市的视觉与心理中心(P131图)。•在确立核心的基础上,该格局可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呈放射状或同心圆排布建筑系统、道路系统与绿化景观系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性与巴洛克式的整体秩序,如P132图5—2—2•2)条带延伸性即通常沿着主要道路走向,串接布置建筑、绿化、道路、广场要素,并沿线形成一系列的空间节点和节奏变化。索里亚.伊.马塔提出的带型城市理论,即主张城市依托于交通运输呈带状发展,如P132图5—2—3,而我国的兰州与常州市也基本属此格局。•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空间格局有一条交通主干线贯穿期间(比如说,带状工业城市所依托的过境交通或是铁路),沿线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吸引了城市主要建筑多面向道路排布,城市的主要功能、景观与公共活动沿线轴展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延伸,城市内部节点之间的交通距离常常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对自然条件(如河流)的利用也可能形成这一个局。如阿纳姆城与淮南市(安徽)。3)格网型•格网格局代表着理性与秩序,体现社会发展的文明形制。在历史上被称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希波丹姆,就采取这种模式规划了米利都城。•该格局即可利用格网的等级关系体现向心与庄重,如老北京城的格网格局P132图5—2—4;也可通过格网的均一和开放特征体现民主与公正,如费城的格网格局。4)自由生长型自由生长格局通常结合地形水流,因地制宜,强调道路线型的柔和顺畅和建筑布局的自有活泼,并将人行活动路线和绿化景观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城市布局生动自然,建筑布置高低错落,环境景观富于变化。在世界新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瑞典魏林比新城,就是顺应山势而采纳的这一格局(P133图5—2—5)。•一个城市的空间格局在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往往会呈现出上述多种模式彼此叠加的复合特征,而非某一模式的单一反映。5.2.3空间格局的演化类型•城市的各种功能活动所引起的空间变化,促进了空间的位移与扩张,而这种空间上的演替,势必会给城市空间带来整体格局上的变化。段进在《城市空间发展论》一书中,曾将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化分为四种基本类型(P133图5—2—6):同心圆式扩张,星状扩张,带状生长,跳跃式生长。1)同心圆式扩张•指城市用地连片地向各个方向扩张发展,俗称“摊大饼”。一圈一圈的连绵发展使整个城市的活动错综复杂。各种功能相混合。这一演化类型常常体现于中心集结型和格网型的城市身上。2)星状扩张•指城市以几条主要道路为轴线成辐射状生长,是城市空间生长中较常见和最不稳定的类型。若某一发展轴具有较大优势,城市将向条带延伸型的城市格局演化;若轴向延伸的同时结合轴间的相向蔓延,城市则将向中心集结型的城市格局演化。3)带状生长•指城市沿着某种地理要素(如谷地、道路、河流等)发展,并在某一轴向上呈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和趋向。这一演化类型常常体现于条带延伸型的城市身上。4)跳跃式生长•指城市的空间发展脱离老城区而另辟新区的演化类型。究其原因,可能是河道、地质等自然地理因素使旧区难以扩展,也可能是新型工业区开发或是保护古城另建新城的需要。采取上述四种空间格局的城市,均有可能呈现这一演化特征。•从以上演化类型中可以发现,发展轴在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往往是城市沿交通干线发展的最优方向和最佳生长区位。故分析和掌握发展轴的规律特征,可以为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出发点和依据。5.2.4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1960年,凯文.林奇基于对居民对城市特色环境认知规律的研究,并从问卷中总结出五个能概括城市空间格局的特色要素:路径,节点,边界,标志和区域。如果说“路径”和“边界”代表了城市设计中的“线”要素的,“节点”和“标志”体现了城市设计中“点”的特征,区域则是城市设计中“面”的体现。1)路径•城市路网系统是城市环境构成的主要骨架,也是城市活力所在和特征体现(P134图5—2—7)。城市的道路和街道应该各具特色:道路强调以车行为主导的通行输配职能,线性要求顺畅,且充满动感特征;而街道则强调以步行为主导的生活气息与宜人尺度,空间多变,构成丰富,既有二维导向的基面(如绿化、铺砌等),又有三维结构的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雕塑、柱灯、告示牌等)。2)边界•边界往往有河流、铁路或公路所构成。通常河流、湖滨沿岸的步行路,常被设计成绿树成荫的游憩场所,并附设雕塑、坐凳、饮食店等。城市设计中应将边界视作城市特色的初现展台,而注重环境景观设计。•根据界定的方式,我们可将边界分为“刚性”与“柔性”两种:刚性边界表现为内向型的自我保护,对外充满强烈的排斥与对抗;柔性边界则表现为外向型的包容贯通及内外的双向交流,给人以友善平易的感受。•位于地区之间的残余空间及其边缘的荒芜地带一向需要特别关注,而“柔性边界”所尝试的正是如何使这些失落的空间转变为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积极空间。(P135图5—2—8)3)节点•节点指路网的交会点和交通节点,或是群众喜欢聚集的场所,如车站、机场和码头等,这些都是人们来到城市后接触、认识城市的第一起点,被称为“城市门户”(P135图5—2—9)这些节点的设计由于影响着人们对城市印象的好坏,尤其需要注意构成节点的建筑风格、材质色彩、形体结合、广场空间等城市特色的集合体现。•但就“广场空间”而言,不同功能、不同形式的广场往往会成为市民活动的特色场所—比如说有欧洲城市“客厅”之称的圣马可广场,就依凭协调的建筑风格、优美的形体组合(P135图5—2—10);国内的城市广场在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场所同时,也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品质,像南京市1990年代修建的鼓楼广场和汉中门广场,均成为聚集人气的游憩场所。4)标志•标志指城市中明显突出、用于识别方向和区位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如高层建筑、电视塔、重要桥梁、著名建筑物、构筑物等。这些富有特色的建(构)筑物,不但给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方向感,还易于成为城市的特色景观。如悉尼的歌剧院、巴黎的凯旋门、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和著名建筑师拉格纳尔.奥斯滕伯格混合了瑞典乡土性外观和更为华美的拜占庭及哥特风格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又称星形广场凯旋门,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1806年8月15日奠基,1836年7月29日落成。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星形广场凯旋门全部由石材建成,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中心拱门宽14.6米。四面各有一门,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像,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波拿巴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勃兰登堡门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依照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王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