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0500519-b(最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唐大明宫及遗址概况唐大明宫是盛唐时期唐长安城的皇宫,位于唐长安北部龙首塬上。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除南面墙基用长安郭城北墙宽约9米左右外,其它三面墙基均宽13.5米。大明宫的总体布局以前殿后寝的方式严格划分。南部为朝政建筑区,前朝部分的建筑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展开,从南到北依次排列丹凤门——含元殿——宣政门——宣政门殿——紫宸门——紫宸殿——后宫门玄武门——重玄门等建筑,其中以含元殿为首的三大殿为其重中之重;唐大明宫现存遗址面积3.5平方公里,地跨未央、新城两区,两个办事处,五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万人。1961年,唐大明宫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大明宫在唐长安城中的区位御道遗址在唐大明宫遗址中的区位唐大明宫御道与火车站北广场交通体系分析图历史研究考古研究保护及复原研究方案研究唐大明宫及御道的历史关于唐大明宫御道的历史记载及图纸《唐六典》——张九龄、李林甫等著,(唐代)《长安志》——王仁裕著,《四库全书》(北宋)《新五代史》——薛居正著(北宋)《旧唐书》——欧阳修著(北宋)《新唐书》——欧阳修著(北宋)《玉海》——王应麟著(南宋)《壅录》——程大易著(南宋)《长安志图》——李好文(元代)《类编长安图》——骆天骧著(元代)《万历39年修编陕西通志》——汪道享、李思孝著(明代)《雍正13年修编陕西通志》——古迹,沈清霞等撰(清代)《关中胜迹图志》——毕沅著(清代)《唐两京城防考》——徐松(清代)《嘉庆重修咸宁县志》——陆耀遹、董右诚等著(清代)《长安史迹研究》——足立喜六著(民国)宋代程大昌《雍录》载《唐六典》中的唐大明宫御道空间宋代程大昌《雍录》唐大明宫御道空间元代李好文《长安图志》所载唐大明宫御道空间清代毕沅《关中胜迹志图》所载唐大明宫御道空间清代《嘉庆咸宁县志》所载唐大明宫御道空间清代徐松《唐两京城坊考》所载唐大明宫御道空间清末民国初年足立喜六《长安史迹考》所载唐大明宫御道空间唐大明宫考古概况1959年,《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唐长安大明宫》,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编著1959年,《考古》No06期,唐大明宫发掘简报,马德志1961年,《考古》No07期,1959~1960年唐大明宫发掘简报,马德志1963年,《考古》No11期,唐长安考古记略,中科院唐城考古发掘队1982年,《考古》No06期,唐长安与洛阳,马德志1987年,《考古》No04期,唐长安城发掘新收获,马德志1988年,《考古》No11期,陕西唐大明宫含耀门遗址发掘记,中科院唐城考古发掘队1990年,《唐长安词典》,张永禄编,地方志丛书1995年,《文物》No03期,隋唐长安洛阳城市规划手法探讨,傅熹年1997年,《考古学报》No03期,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1995-1996年发掘报告,中科院唐城考古发掘队解放后历次考古发掘对比图唐大明宫御道及遗址考古概况唐大明宫御道所指是大明宫内通过丹凤门面朝含元殿的广阔空间。根据考古发现御道及御道周围从北向南主要分布有以下重要遗址:元殿遗址(1957-1958年,1959年,1997年考古发掘,2003年已修复完成)修建于龙朔三年663年;东西朝房遗址(1987年,1990年考古发掘)分别位于鸾凤阁,栖凤阁的东南和西南面约50余米处,且东西对称布置;二道宫墙遗址(1957-1958年,1959年,1997年年有考古发掘过);一道宫墙遗址(1957-1958年,1959年,1997年考古已钻探);龙首渠遗址(1957-1958考古已普探及试掘);下马桥遗址(1957-1958考古已普探及试掘);丹凤门(662年龙朔二年,高宗重建大明宫时新建,至德三年曾改名明凤门);南宫城墙遗址即丹凤门东西两侧城垣遗址也是唐长安北侧城垣遗址。唐大明宫御道遗址分布图唐大明宫及御道研究概况•1991年,《隋唐两京业考》,辛晓通著•1992年,《隋唐宫廷建筑考》杨鸿年著•1992年,《唐长安宫廷史话》马德志、马洪路著•1995年,《西安历史地图集》史念海著•1999年,《宫殿考古通论》杨鸿勋著•1999年,《隋唐两京访里谱》杨鸿年著•2001年,《古代中国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傅熹年著傅熹年—唐大明宫遗址分析史念海—考古与文献对比图唐大明宫及御道考古及历史研究结论关于唐大明宫御道的历史及考古总结唐大明宫御道是指位于大明宫中轴线上含元殿至丹凤门之间空间,历史上是否称其为“御道”不详,在唐代它是国家举行大朝、庆典、阅兵、新君登基等重要活动的礼仪空间(与后世相比,它相当于北京紫禁城内太和殿至太和门(或午门)之间的空间)。根据考古勘探,御道遗址南始于丹凤门,北接含元殿,中间有东西朝房遗址、龙首渠遗址和下马桥遗址,以及两道宫墙遗址。御道东西方向边界不详,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左右金吾仗院(大明宫警卫部队的营房)和钟鼓楼遗址至今尚未发现。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关于唐大明宫的历史记载尚不足以揭示御道的完整面貌及历史活动方式。由于地面状况复杂等原因,御道及周围环境详细的考古工作至今尚未完成。依据古代文献对御道范围的推测——1依据古代文献对御道范围的推测——2依据古代文献对御道范围的推测——3唐大明宫及御道保护规划唐大明宫及御道保护规划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区范围南界为自强东路,北界为玄武路,西界为未央路(原草滩路),东界为太华路以东500米处。保护范围面积7.8平方公里。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1992年颁布的(1992)35号文件《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规划设计范围本次规划设计范围依照2005年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的唐大明宫御道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和《唐长安大明宫遗址御道规划设计条件和要求》规定的规划区域位于自强东路以北、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以南、栖凤路以东,东童家村以西的范围内,用地东西宽约370米,南北长630米,总用地面积358.3亩,约238878.61米2;中部御道文物保护范围170.919亩,约113951.6973米2;两侧建设控制地带137.999,约92003.9333米2;代征道路用地约49.382亩,约32922.9794米2。唐大明宫遗址分布图唐大明宫御道遗址保护范围图规划依据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992年)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1995年)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唐大明宫保护规划》(2003年)西安市计划委员会、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财政局发市建发[2004]1号文件西安市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04)258号大明宫御道用地定线成果(2004市规审字第258号)有关文物勘探资料及历史资料国家颁布的有关规范参考依据ICOMOS《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1962年)ICOMOS《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保护考古遗产的欧洲公约》(1969年)UNESCO《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ICOMOS《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1990年)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15年)西安市文物园林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5-2015年)西安市文物园林局/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明宫遗址保管所《唐大明宫御道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年)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明宫遗址公园规划》(2001年)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明宫御道保护规划》(2004年)规划区域现状地形图1/1000(2005年)3.规定性指标(1)用地性质:文物遗址用地和两侧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性质为与文物遗址相关的办公、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公建用地;(2)用地规模:市测绘院给定的定线成果范围,规划范围为200米御道广场的两侧各100米左右的建设控制地带规划,每边用地中设置一条8~10米的区内南北通道;(3)建筑后退红线:自强东路新规划宽度50米,故建筑物最突出部分退后原道路红线不少于20米。西侧规划街坊路(栖凤路)规划宽度20米,建筑物最突出部分退后道路红线不少于3~5米。用地东侧建筑物最突出部分退后用地界线不少于4.5米。(4)容积率:总体控制在2.0以下。(5)交通组织:结合区域交通与西安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合理安排火车站北广场、城市高架(或地下)快速干道与御道的关系。充分考虑区域动态和静态交通布置地上地下停车场,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做到人车分流。(6)公共设施配套:按国家规范执行。建筑形式:以恢复大唐大明宫御道的风貌为主,建筑形式以唐风坡屋顶建筑风格为主,建筑体量以二至三层为主。建筑体量:区内靠近御道一侧的建筑体量以二至三层为主,区内道路外侧的建筑体量以多层为主。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确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保护唐大明宫御道遗址;2.遵循《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等相关国际文件所确定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原则,保护唐大明宫御道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尊重科学,切实考虑唐大明宫御道的历史环境,考古工作的现状,以及御道城市建设现状,为遗址的永续存在、研究和利用提供保证;4.体现以人为本,综合平衡文物保护、管理、整治、利用的相互关系,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品质,赋予历史遗迹以新的生命力。规划设计原则1。文物保护范围采取原址保护,仅做保护性修复工作,保持御道空旷的历史面貌。2。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常规交通方式为步行,禁止机动车穿越(机动车仅在特殊情况允许通过)。3。丹凤门在保护现有遗址的基础上,采取就地复原,以显现唐长安城和大明宫的宏大格局。4。两道工程采取原址保护的方法,就地予以保护和显现。5。保护和复原龙首渠及下马桥。6。考虑御道尺度巨大,环境空旷,为体现以人为本,又不破坏历史环境,规划建议沿御道中轴线两侧自由移植部分大型槐树。槐树种植应避免常规城市行道树方式,以免造成历史错觉。7。关于御道铺砌材料,考古未曾发现特别材料,查阅有关文献,唐长安在官员私邸至大明宫朝堂之间曾铺设有“沙堤”,即白沙路,以使遇风不起尘,逢雨不沾泥。为保护遗址,并方便游览参观,规划建议中心御道总体铺设白沙或白色小石砾,中间部分铺砌少许经过特殊加工过的石材,石材尺寸不一,石块之间缝隙有草和小石砾,有意模仿经过长时间历史沧桑的古道,使人能感受到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氛围。规划设计方案2005.7-8原址保护总平面图唐大明宫御道保护规划设计方案一2005.9-10增加可还原设施总平面图唐大明宫御道保护规划设计方案二方案二——透视效果图方案二——局部透视图唐大明宫御道规划方案二——可还原性服务设施单元设计唐大明宫御道规划方案二——可还原性服务设施单元设计唐大明宫御道规划方案二——可还原性服务设施单元设计2005.11建设唐大明宫博物苑总平面图唐大明宫御道保护规划设计方案三功能分析图唐大明宫御道保护规划设计方案三道路系统分析图唐大明宫御道保护规划设计方案三绿化系统分析图唐大明宫御道保护规划设计方案三旅游服务设施单元设计唐大明宫御道保护规划设计方案四十二规划设计指标总用地面积:约238878.61米2文物保护范围面积:约113951.6973米2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92003.9333米2代征道路用地面积:约32922.9794米2建筑总面积:220134米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6026米2地下建筑面积:44108米2绿地率:40%容积率:1.83谢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二〇〇五年五月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