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南通高三三模语文试卷讲评2018.5.6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1)匪我愆期(2)敏于事而慎于言(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4)扪参历井仰胁息(5)君子不齿(6)伛偻提携(7)弓如霹雳弦惊(8)寄意寒星荃不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A2.(3分)B3.(3分)A4.(3分)C5.(3分)D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其中泰山居首。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送人游蜀马戴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1、表达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孤寂惆怅之情;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远行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美好的祝愿;4、表达对远行人(路途艰险遥远)的关切担忧之情;5、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多在诗人艰难困厄之际)小结: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送人游蜀马戴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遥远貌。雨后初霁,天上彩虹。成都别称有:蓉城、芙蓉城、锦官城(锦城)天府之国、龟城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颔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险旅途。评分建议:每点2分,概括的内容要体现诗句描写的特征;只翻译或脱离内容答情感等,不得分。1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6分)《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评分建议:每点3分,手法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滩上路翎小说圈点勾画:人物形象主旨主人公:事件:赵青云①拉纤艰辛、默契②获悉妻子死了的消息悲痛、坚毅(坚强)(悲剧原因:穷苦和不幸)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悲苦13、请根据前六段文意,分别阐释“美丽”和“痛苦”的内涵。(4分)⑥他站在黎明的江边,预见着什么重大的不幸,他确信他已经摆好了架势,准备迎接命运的打击。他的思想时而飞翔在他的不幸的女人身边,忏悔着他的罪孽;时而飞进了他的辛苦的兄弟们心里,内心充满甜蜜。他慢慢地移动着,沉醉地激情地歌唱着。⑦因而,这个早晨是如此的美丽和痛苦。13、请根据前六段文意,分别阐释“美丽”和“痛苦”的内涵。(4分)①美丽:天气晴好,歌声嘹亮宏阔,团队精诚合作(2分);②痛苦:生活贫穷困苦,拉纤艰难辛苦,家庭遭遇不幸,赵青云内心的矛盾自责(2分)。评分建议:“美丽”“病苦”的内涵各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14.文章第9段写老女人传告死讯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小说阅读:某个情节安排在情节上的作用?1、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缘由2、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3、引出下文,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伏笔4、与前(后)文……相照应,与上文或下文的……形成对比5、结尾: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②欧亨利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6、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7、刻画人物性格或心理8、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14.文章第9段写老女人传告死讯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①写老女人传告死讯与上文写妻子病重和赵青云预见有重大不幸相照应;②引出下文对赵青云内心悲痛而隐忍坚强的叙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渲染了小说的悲凉氛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5.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4分)⑧太阳升了起来。一个褴褛的老女人在沙滩上出现了,困难地奔跑了过来,一直跑到纤夫们的身边。纤夫们发出了宏大的声音,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好像整个的世界在脚下震动着。他激情地歌唱着,觉得是在无比美丽而舒适的波涛上飘浮着。第一处:纤夫们声音洪大,脚步齐整,力量惊人。15.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4分)⑿正赵青云望着前面,他感觉到恐怖。纤绳松弛了,纤夫们从地上散乱地爬了起来——那个坚强的沉重的整体破碎了。他什么都不明了,好像整个的世界在脚下震动着。纤夫们围绕着赵青云,赵青云呆呆地站在他们的中间。第二处:赵青云丧妻后内心的痛苦、精神的崩溃。15.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4分)第一处:纤夫们声音洪大,脚步齐整,力量惊人。第二处:赵青云丧妻后内心的痛苦、精神的崩溃。评分建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16.作者多次描写滩上拉纤的场面,试探究这样写的表达效果。(6分)①突出了纤夫们的艰辛、坚毅、默契;②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③揭示了旧时底层百姓生活的悲者;④贯穿全篇,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浑然一体。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关联小说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旨2010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中国书法与建筑林语堂关系型标题③中国建筑甚至都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这一点听起来似乎很难置信。(注意17题层次划分的主语及关键词)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⑥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孤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对比而成。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⑥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孤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对比而成。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一定重视反复出现的词语!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⑥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孤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对比而成。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首先,提出中国建筑更加注重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观点;其次,举例分析这种对映是如何运用的;最后,强调中国书法对中国建筑的影响。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8.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中国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18.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中国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⑤这都起因于一条著名的书法原则,即“间架”。一个字的诸多笔画之中,我们总是选择一个主要的横笔或竖笔,或一个封口的方框,为其余笔画提供一个依靠。有了这个主要笔划作为依托,其余笔划就可以围绕在它周围,或由此发散开去。即使在群体建筑的设计中,也有一个“轴线”原则,就像大部分中国字里有轴线一样。①中国书法中的主笔特征促成了中国建筑中“轴线”原则的产生;18.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中国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⑥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孤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对比而成。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②中国书法中主线与曲线相对比的特征影响了中国建筑中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特征的形成;18.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中国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⑦倾斜的屋顶也许是中国建筑最为明显最无与伦比的特征。它与书法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一个懂得中国书法要旨的人会看不出美妙的曲线原则。中国书法中,最大的困难是笔力,比如给一条完完全全笔直的线条注入力量就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稍稍向任何一方倾斜一点,即刻就会有一种紧张感。只要看一看汉字中象征屋顶的部首,看看它优美的曲线,就知道这并非空想。③中国书法中的曲线原则影响了中国建筑中倾斜的屋顶特征的形成。18.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中国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①中国书法中的主笔特征促成了中国建筑中“轴线”原则的产生;②中国书法中主线与曲线相对比的特征影响了中国建筑中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特征的形成;③中国书法中的曲线原则影响了中国建筑中倾斜的屋顶特征的形成。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9.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⑧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19.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⑧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①建筑应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②建筑应没有雕琢的痕迹;(或:没有人为艺术的痕迹)③建筑的最高境界是建筑、白然、艺术三者高度融合。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郭璧斋先生六十寿序曾国藩二、文言文阅读(19分)第1节:1、年伯:封建社会称同一年考取进士的人为“同年”,后辈称与父辈同一年考上的人为“年伯”。科举时代为对父亲同年登科者的尊称,明代中叶以后亦用以称同年的父亲或伯叔,后用以泛指父辈。2、食饩xì:指明清时经考试取得廪生资格的生员享受廪膳补贴。亦即成为廪生。3、踬:①被东西绊倒:颠~;②事情不顺利,受挫折:~踣bó(绊倒,比喻遭受挫折。)、屡试屡~4、绌:chù不足,不够:相形见~5、翕然xī:一致的样子。景:通“影”:赢粮而景从(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我年伯璧斋先生,天之处之殆厚矣哉!先生少读书,有大志。既冠,补博士弟子员,旋以优等食饩。屡踬场屋,贡入成均。试京兆,仍绌。权当阳校官数月,儒术济济,翕然景从。我的年伯郭壁斋先生,上天对待他大概是优厚的了!先生年少时攻读诗书,树有远大的志向。成年以后,(因是官员子孙而)增补为博士所教授的弟子成员,不久就凭借优秀等第而成为廪生。然而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受挫,考试不中,以贡生的资格进入成均大学。到京城参加考试,仍然没有考中。暂时代理几个月当阳县的掌管学校的官员,那里学习儒家学术思想的人才非常多,一致像影子一样跟随他学习。其居乡也,外和而中直,不恶而人畏之。优伶杂剧,至不敢入境。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他在乡间居住(做百姓)时,与人交往和气而内心正直,为人并不凶恶但是人们却害怕他,以至于演唱杂剧的伶人们都不敢进入他居住的乡里。谚语说:“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人们峰拥而至从而树下自然形成了一条小路。”外形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