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理论背景: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行业间贸易•依据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分工•不同产品间行业内贸易•同一产品即进口又出口•美日的汽车贸易•行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二、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50年代,以南北贸易为主•60年代后,北北贸易为主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例:1923年,美国第一台电视机,90年代后已不在生产,完全进口补充: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60%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除资源禀赋外,还有何因素?一、产业内贸易的内涵1.概念巴拉萨对于这种同一产业产品在国家间流动的贸易类型,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也有人称之为双向贸易(Two-WayTrade)或贸易重叠(TradeOverlap)。根据克鲁格曼的考察,产业内贸易已占到世界贸易的1/4。随着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将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2.对于“产业”的界定主要依据:(1)消费的可替代性将具有相似用途的、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其中某一产品代替其他产品的所有产品视为一个集合,这种具有充分替代性的产品集合被定义为某一特定产业。(2)生产的可替代性将使用大致相同的要素投入或要素密集度生产出的产品群视为一个产业。如纺织、橡胶、钢铁等产业。(3)生产技术密集度的相似性将使用相似生产方法生产的产品划分为一个产品群。这三种产业界定标准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很难统一在一起同时使用。因此,在实践中,产业划分一般依照联合国颁布的统计分类标准进行。3.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在产业内贸易统计中,同类产品是指按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商品。在实际计算中,通常以此作为“产业”的概念。依照该分类标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即从第0类到第9类,也被称为一位数字的商品分类,其基本排列顺序是从原材料到制成品。根据该分类,贸易商品分为:0.食品和活动物;1.饮料和烟草;2.除燃料以外的原材料、非食用原材料;3.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4.植物油、动物油、脂肪和蜡;5.化学品和相关产品;6.主要按使用原材料划分的制成品;7.机械和运输设备;8.杂项制成品;9.未分类的其他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中,又进一步将商品分类细化,这种划分最详细时可达到七位数字。表4-1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示例类章组目商品名称8杂项制品85鞋类851鞋851.01鞋底外层与鞋帮是橡胶或者人造塑料材料的鞋851.02鞋底外层和鞋帮是皮革或者复合皮革的鞋,鞋底外层和鞋帮是橡胶或者人造塑料材料的鞋(这些并未包括在851.01中)二、产业内贸易的测度1.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ofIntra-IndustryTrade,教材112)式中:Xi表示产业i的出口额,Mi为产业i的进口额。表示产业间贸易,其含义是:产业进口额与出口额的差额越大,产业间贸易规模越大。iiXMiiiiiMXMXIIT1显然,产业的产业内贸易额就是,该产业进出口总额减去其产业间贸易净额。IIT为产业内贸易指数表示产业的产业间贸易额在其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显然,产业进出口差额越大,产业间贸易所占比重越大。则表示产业的产业内贸易额所占比重。iiiiXMXM1iiiiXMXM2.取值的含义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当等于0时,表示产业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值越大,表示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当等于1时,表示产业为完全的产业内贸易。3.从i产业扩展至一国总体产业如果衡量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时,其中为行业在总体经济中的权数,且它表明,一国产业内贸易占全部对外贸易比重是,各行业或各分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比重的加权平均数。第二节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一、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O完全竞争市场的表述?市场失灵的表现?(二)不完全竞争、价格歧视与国际贸易OOPPQQMRdMRfDdDfPdPfMC二、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讲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其他略)(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换言之,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单位生产成本降低(即成本递减)而产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边际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returntoscale)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内部规模经济来源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由于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下降。(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图见教材120页)假设下图所示的是中国玩具行业的市场供求和一个典型玩具生产企业的成本收益曲线。生产玩具的每个厂商的规模都很小,生产的是同质产品,该行业是完全竞争的。左图中,D1是本国的需求曲线,S1是没有贸易时或行业扩大前本国玩具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于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该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向下倾斜的。也就是说,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会造成行业内各企业平均成本下降。右图中,MC1和AC1分别是一个玩具生产企业在没有贸易时或行业扩大前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在均衡时,竞争企业没有经济利润,平均成本(AC1)等于(p1),企业最优生产量是q1。图5-2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假设在最初的市场均衡点(S1=D1)上,中国的玩具价格(P1)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从而没有玩具贸易。现在该行业的规模扩大,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行业的供给曲线移到S1`。但是,由于存在行业的规模经济,供给曲线移动至S2,而且使得行业内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右图中MC1和AC1分别移到MC2和AC2),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进一步往下移动,价格随之下跌,使得中国玩具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从而产生国际贸易。由于开放贸易,玩具市场上包括了来自国外的需求,需求曲线移至D2,玩具市场的最终价格为P2,在长期均衡点上(AC2=P2),每个企业的生产量q2仍然等于q1。对于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假设贸易前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1,由于开放贸易,需求从D1增加到D2,相应地,更多企业进入玩具行业,使供给从S1增加到S1`。企业数增加后产生了外部规模效应,使每个企业的成本下降,供给曲线进一步下移,新的行业和企业的均衡价格下降到P2。(五)内部规模经济与贸易贸易的基础不一定是两国之间技术或要素禀赋上的差异而造成的成本价格差异,扩大市场获得规模经济也是企业愿意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克鲁格曼指出:在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性,并且生产成本低廉的情况下,即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也能够展开同产业贸易,并提高两国福利。例:美国和日本都是资本密集型国家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轿车和卡车成本曲线一致,具有规模经济日本出口轿车,从K变为C。美国出口卡车,成本也下降(六)克鲁格曼模型: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下的国际贸易Paulkrugman:第一个同时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分析国际贸易并建立理论模型的经济学家。1.基本假设•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假设劳动为唯一投入,但与古典不同,成本函数包含一个固定投入成本。•垄断竞争结构同行业各个企业产品异质性。•基于上两个假设,建立PP-ZZ模型PP-ZZ模型方程(1)li=a+b*xi企业i所需的要素(劳动)投入。其中,a是固定投入,xi是企业i的产出。B是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则表明企业有规模经济。(2)L=∑li=∑(a+b*xi)要素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平衡。L是总人口或总劳动,等于各企业劳动力之和。(3)L*ci=xi产品市场的均衡。ci是每人对产品i的消费,L*ci代表产品i的市场总需求。xi是总供给。2.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注:垄断企业不是给定不变的,而是企业产量的函数pi(xi)•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MR=pi(1-1/e),e是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e0,且e是需求量c的函数,de/dc0(需求量的增加,价格弹性下降)•设工资为W,企业成本w*li=w*(a+b*xi)则,MC=b*w•结论:p/w=b*e/(e-1)3.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注:长期均衡利润为0,即总收益=总成本。•长期均衡TR=TC•TR=价格*产量=pi*xi•TC=工资率*劳动投入=w*(a+b*xi)•结论:p/w=b+a/(L*ci)PP-ZZ图形,127页PPZZp/wobcC*(p/w)*1.纵轴p/w(工资单位衡量的产品价格),横轴c(产品需求量)2.根据MC=MR,知p/w与c正相关。即,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所能出售的产品价格越高。3.pp曲线斜率为正4.根据TR=TC,知知p/w与c负相关。即,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所能出售的产品价格越高。5.zz曲线斜率为负6.Pp与zz的交点: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7.充分就业时,企业数=总劳动/单个企业劳动投入,即n=L/(a+b*x)n=1/(b*c+a/L)PP-ZZ图形的推导1.纵轴p/w(工资单位衡量的产品价格),横轴c(产品需求量)2.根据MC=MR,知p/w与c正相关。即,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所能出售的产品价格越高。3.pp曲线斜率为正4.根据TR=TC,知知p/w与c负相关。即,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所能出售的产品价格越高。5.zz曲线斜率为负6.Pp与zz的交点: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7.充分就业时,企业数=总劳动/单个企业劳动投入,即n=L/(a+b*x),n=1/(b*c+a/L)5.国际贸易的影响•假设,另一个同类的经济,人口为L*•贸易后,对本国任何一产品都是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消费人口。•技术给定,b不变,pp曲线不变•消费人口增加L*,导致zz曲线左移至z’z’•则,产品价格和消费量都下降了。•见128页,图5.11分析:•长期均衡时,产品价格下降反映扩大生产后产生的规模经济。即,虽然每个人对任何一种产品消费量下降了,但每种产品的消费人口大大增加从而使整个产量提高了。•消费人口的增加,以及每种产品消费量的下降意味着产品种类的增加。n=1/(b*c+a/L)n’=1/(b*c’+a/L’),其中L’L,c’c即,n’n结论:1.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消费而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2.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减少,但消费品的种类则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福利。第三节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内容强化)思考:•为何新产品总在发达国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消亡•为何新产品总在大城市出现,在小城市、乡村消亡新产品有一个规则的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Vernon)于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其要点是根据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动态变化,产品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弗农认为,产生这种周期的原因在于各国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同。可以说,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波斯纳(M.A.Posner)的技术差距论基础上产生的,并由威尔斯(L.Well)和赫希(Hirsch)等人加以发展。一、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又称创新与模仿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A.Posner)于1961年在他的《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这一理论把国家间的贸易与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指出技术差距是国际贸易的原因。1.模仿时滞imitationlag某种新技术的发明到其他国家掌握该种新技术的这段时间称为模仿时滞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