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技术贸易——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2Chapter2TheoriesonInternationalTechnologyTransfer☺第一节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第二节技术创新理论☺第三节技术扩散理论☺第四节国际技术转移的动因(技术差距论、NR关系论)☺第五节技术转移内部化理论☺第六节技术转移选择论☺第七节国际技术转移的周期论(五六七节属于国际技术转移的机制)☺第八节关于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选择理论3第一节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一、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ConceptofTechnologyProgress广义:全部生产要素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所引起的产出增长之外的一切因素带来的剩余值,也就是尚未解释的余值增长(theUnexplainedGrowth),即索洛余值。(索洛R.M.Solow)从经济学的角度是指一定投入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狭义:在硬件技术应用的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包括技术进化与技术革命。4•2.类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Capital-savingTechnologyProgress)•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Labor-savingTechnologyProgress)•中性技术进步(NeutralTechnologyProgress)5二、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索洛模型”1957年在《技术变化和总量的技术函数》中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1.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2.技术进步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3.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4.技术进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5.技术进步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6三、技术转移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技术转移之所以会发生,是源于对先进技术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对技术进步要求的表现,因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际技术转移推动各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技术转移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见下表)国际技术转移对商品贸易的影响(P48)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P50)7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技术发展的地理中心地理和时间上的经济增长中心技术/工业最初发展地区经济盈余地区时期航海/造船中东南欧13世纪中-16世纪中贸易/银行业南欧发展技术北欧16世纪中-18世纪中组织/管理北欧英国18世纪中-19世纪末工业革命英国美国东部20世纪初-20世纪末信息产业美国东部美国西部和环太平洋区域20世纪末-21世纪初8第二节技术创新理论一、技术创新TechnologyInnovation1.定义Definition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esephA.Schumpeter)1902年在《经济发展论》中指出:创新(Innovation)就是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引起生产函数的变化。曼斯菲尔德(E.Masfield)认为,“一项发明,当它被首次应用时,可以称之为技术创新。”9OECD经济顾问克里斯托夫·弗里曼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指在第一次引进某项新的产品、工艺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政、管理和市场活动的诸多步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2年的《技术创新统计手册》中指出,“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的技术变化。如果在市场上实现了创新(产品创新),或者在生产工艺中应用了创新(工艺创新),那么就说创新完成了。因此创新包括了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10国内学者傅家骥教授认为:“简单地讲,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得以实现其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贾蔚文等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综上,技术创新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经济学概念。技术创新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在市场上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112.技术创新内容(1)产品创新(2)工艺创新(3)资源创新(4)市场创新(5)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创新12二、技术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是打破原有均衡、实现新的均衡的过程,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内部力量就是创新。技术进步是一个动态的完整过程,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散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3技术创新的阶段图市场需求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中试批量生产市场营销扩散14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区别是熊彼特的一大贡献。熊彼特还强调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15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熊彼特之后,经济学家把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者互相影响:技术创新能影响或促进制度创新良好的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激励16三、技术创新理论的意义讨论了技术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企业家群体的存在,是促进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17四、技术创新与国际技术转移的关系1.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充满了技术转移;(1)部门内的技术转移;(2)企业内跨部门的技术转移;(3)企业间的技术转移;(4)跨国技术转移;(技术转让、合资、合作和补偿贸易等)182.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的一个中间环节引进技术批量生产市场营销扩散技术引进型技术创新阶段图193.技术创新过程向前推进,都是通过技术转移来实现;4.技术转移的成败是技术创新与否的必要条件;5.技术转移的最终价值,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的成功来体现。20••爱德温•曼斯菲尔德(E.Masfield)对美国大公司的技术创新所作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创新技术的成功率约为60%;*获得技术成功项目的工程成功率为50%;*技术和工程都能成功的项目的商业成功率为40%;*技术创新的成功率=60%×50%×40%=12%•由此可见技术转移成功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21第三节技术传播理论一、技术传播(TechnologyDiffusion)的概念指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与技术创新、技术发明存在根本不同。技术扩散在技术进步中至关重要。技术扩散一般包含四个主要因素:技术发明交流渠道社会系统时间22二、曼斯菲尔德模型•用于描述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扩散过程,类似于疾病的传染过程,又被称作传染病模型。•该模型表明,技术扩散过程呈S形曲线。23otN(t)•曼斯费尔德技术扩散模型AN24•美国经济学家格里列希斯在所著《杂交玉米和创新经济学》(1972)中,以杂交玉米的推广过程为例,分析了技术扩散呈阶段性演进的各种因素。•扩散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决定。25三、技术扩散的成本对于技术使用者:•对技术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价的费用•为实施新技术而购买的设备材料•为获取辅助产品和劳务以确保技术运行的所有费用。26四、局限传播理论仅限于一国内部的技术活动,即使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其研究对象也没有超出国内范围。1964年第一次联合国贸发会议上提出的“技术转移”问题。27第四节国际技术转移动因一、技术差距论(TechnologyGap)(一)理论的提出•技术差距论源于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与哈夫·鲍威尔(20世纪60年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李嘉图模型波—哈的技术差距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28(二)技术差距理论的基本观点1、波-哈技术差距论的基本观点(1)世界各国由于科技力量,经济实力的强弱不同,在技术发展上也就参差不齐。这种在一定时期内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由高到低、具有一定顺序的技术梯级差距。29•技术差距具体表现:•①世界各国对现代高新技术的拥有量和水平。•②世界各国专利的持有情况。•③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管理技术。•④不仅反映在世界各国拥有技术装备的时代特征上,还必须用一项新技术从技术创新国至该新技术被他国掌握所需要的时间来衡量。(2)技术不仅不是一个常量,而且是各种变量中最重要的变量,技术变动和技术转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持续的创造发明进程导致贸易的产生。30(3)“时滞”的存在:在某一国家一种现行产品或新产品中引入新技术以及这种技术在其他国家被采用之间有时间上的滞后(TimeLag)•①需求滞后(Demandlag)•指从创新国开始生产到其他国家出现对该商品的需求并开始进口的这段时间。这种时滞的长短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市场容量;创新国与模仿国之间在收入水平方面的差距。31②“模仿时滞”的存在(ImitationLag)•从技术差距产生,到由该项技术引起的国际贸易完全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包括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阶段。32a反应滞后.----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他国家开始模仿并生产该产品的时间间隔。反应滞后的长短取决于:规模经济;关税;运输成本;收入需求弹性;国外市场的大小;收入水平;模仿国政府和企业对此发明的判断与决策。33•b.掌握滞后----他国开始生产到完全掌握这一发明,并不再进口这段时间。掌握滞后的长短取决于:•模仿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模仿水平。(4)技术差距的存在是进行国际技术转移的前提。34甲国生产、出口乙国生产、出口t0t1t2t3(1)(2)(4)(3)1.需求滞后2.反应滞后3.掌握滞后4.模仿滞后甲国生产甲国出口、乙国进口乙国生产352、二元技术结构(“中心”-“边缘”差距论)自从刘易斯提出世界经济存在二元结构后,迈依耶认为技术也存在二元结构。发达国家是技术的“中心”,发展中国家是技术的“边缘”,技术由“中心”向“边缘”转移。福尔泰德进一步认为,“中心”控制、支配了“边缘”。•这种理论只对国际间垂直的技术转移进行了说明,无法说明水平转移。36韩国学者金泳镐近年提出“边缘”技术双重差距理论,即“技术转移差距”与“技术积累差距”。“技术转移差距”是指“中心”与“边缘”在技术发展阶段或技术体系方面存在的差距,是“中心”转移的技术与“边缘”所需的技术不相适应。“技术积累差距”是指“边缘”由于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质与量都不足,难以与“中心”转移的技术结合而导致的差距。373、克鲁格曼的技术差距论(P.Krugman,1979)•(1)把技术转移、资源配置、世界收入分配三者统一起来考察,认为技术由不断创新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后者由于获得了发达国家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福利水平的提高。•(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是技术转移的基础,使技术转移处于这样一种均衡结构。•(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的基本原因是二者存在的工资差别。38二、NR关系论(一)理论的提出•斋藤优于1979年出版了他的专著《技术转移论》,提出了阐述国际技术转移的新理论“NR关系假说”。1986年9月,他在新的专著《技术转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把这种“假说”作为一种理论加以运用。39(二)基本观点•(1)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及其经济活动,受该国国民的需求(N:needs)与该国的资源(R:resources)关系的制约。这种关系即NR关系。(2)NR关系不相适应正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原因。(3)国际技术转移宏观模式。4041第五节技术转移内部化理论一.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Theory)1.创始人PeterBuckley英巴克莱;MarkCarson英卡森;AllanM.Rugman加拉格曼该理论于1976年提出,描述了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对企业跨国投资的推动。在此之前R.H.Coase,在1937年出版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422.内部化理论基本观点(1)内部化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Ⅰ.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Ⅱ.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的市场取代外部的市场。Ⅲ.内部化超越国界就产生了跨国公司。43(2)内部化指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将市场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质的中间产品的交换转变为企业内部有组织的交换,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