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理论提出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1)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但二战后,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表5-1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工业化国家197019871999发展中国家197019871999美国55.161.081.1印度22.337.088.0日本32.828.062.3巴西19.145.578.8德国59.766.485.4墨西哥29.754.697.3法国78.183.897.7土耳其16.536.382.2英国64.380.091.9泰国5.230.294.8意大利61.063.386.0韩国19.442.273.3加拿大62.471.692.8阿根廷22.136.448.7西班牙41.267.486.7新加坡44.271.896.8平均56.865.385.5平均22.344.382.5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此,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易”),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的确大部分是属于“南北贸易”,但是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那么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论所不能解释的。表5-2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美国0.560.51英国0.810.76加拿大0.950.82日本0.510.39德国0.750.72意大利0.730.69法国0.770.80全部工业化国家0.700.70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占制成品贸易总额比重国家1988-19911996-2000美国63.568.5英国70.173.7德国67.172.0日本37.647.6墨西哥62.573.4韩国41.457.5匈牙利54.972.1波兰56.462.6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中,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然而,战后这些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而某些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呢?这一问题也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内难以找到答案的。图5-3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46484954576058513241404037353336496816151312109600010203040506070801970198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日本美国韩国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一)含义(二)表现形式(三)产生原因(一)含义•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Q成本LAC0图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二)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单个厂商的规模扩大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即内部规模经济出现在企业内部,它与整个产业的规模无关。外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整个产业的规模扩大,各个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现象。外部规模经济取决于整个产业的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规模报酬变化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规模报酬变化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规模报酬令生产函数Q=f(L,K)•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增•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不变•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减(三)产生内部规模经济原因1、产生内部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因素:譬如先进高效设备的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学习效应(learningeffects),又称之为干中学(learningbydoing)。干中学(learningbydoing)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职员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能力及其降低生产成本影响称为干中学。干中学发生的方面:①工人在重复性工作中,完成相同工序的速度加快;工作熟练导致废品率下降,节约劳动力和原料;②经营者在从原材料配送到组织方面逐步学会如何将生产安排得更有效率;③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学会了如何将工艺和产品设计的更为节省成本。学习曲线学习曲线方程:L=a+bQ-β说明:①L是单位产出劳动投入时间,a,b和β是常数,β0,Q是累计产量。②当Q=1时,L=a+b,表示没有学习效应时劳动成本;随着Q上升,bQ-β项下降,表示发生学习效应。当Q趋向无穷大时,bQ-β趋向零,劳动成本趋向a。③学习效应取决于β的大小。β越大,劳动成本下降速度越快。β为零时,Q-β为1,表示学习效果为零。0LQ(三)产生内部规模经济原因1、产生内部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因素:譬如先进高效设备的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学习效应(learningeffects),又称之为干中学(learningbydoing)2、产生内部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规模扩大导致管理效率下降(四)产生外部规模经济的原因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效应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封闭条件的均衡开放后:消费点变成C点开放前:均衡点为E点开放条件下的均衡开放后:A国消费点变成Ca点或Cb点开放后:B国消费点变成Ca点或Cb点国际分工格局的确定:偶然或历史因素。“先行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第二节产业内贸易概述•产业内贸易的含义•产业内贸易的分类•产业内贸易的衡量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1、含义: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也常被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按照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方法的规定,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至少属于同章、同类和同组的商品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出口项目中。2、产业内贸易的特点•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有非常高的相互替代性•进口国和出口国在该商品的生产能力方面并无大的差别二、产业内贸易的分类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运输成本和距离经济合作或因技术因素产生产业内贸易:银行、保险业大量的转口贸易:统计上的产业内贸易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季节性产品贸易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的产业内贸易2、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垂直差异三、产业内贸易的测度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ofintra-industrialtrade)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其中:X和M分别为某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TT=0,表明无行业内贸易ITT0,则表明一国有行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类产品ITT越大,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MXMXITT+||1=--三、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一)巴萨拉指数(二)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指数)(三)标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一、不完全竞争和差异产品的含义二、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经济分析中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一、不完全竞争和差异产品的含义(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二)差异产品(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垄断竞争市场(1)含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2)特征厂商数量较多存在产品差别厂商规模较小,自由进出行业较易厂商对价格有一定影响力2、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寡头垄断市场在市场结构上表现为厂商数目很少(但不止一个)、产品同质或产品差异的特征。在这种市场上,厂商做决策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行动会引起竞争对手什么样的反应。•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行为有两种矛盾的倾向,一种是敌对,一种是妥协。(二)差异产品•差异产品由于类似而有一定的替代性,从而互相竞争;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又各有自己的特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从而使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满足顾客偏好的特殊性,获得价格控制权二、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产品差异性使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替代性,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一)基本假设•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均分别相同•假设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等同的•假设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二)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1、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2、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1、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QOPRCd(AR)MRLACLMCEQ*P*F(三)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RC曲线: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RC曲线向上倾斜,曲线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市场规模M越大,因而对应的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就越大。开放后的情形•国际分工格局:同一行业里,一国只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我们不能肯定每个国家生产产品的种类。•贸易形态:产业内贸易。•市场扩大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贸易的福利效果:一是生产成本的降低,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带来更多的满足。结论•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间贸易模式,差别产品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导致产业内贸易•现实世界中两种类型的国际贸易都在同时发生•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两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越小,贸易应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贸易形式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两国的差异性越大,产业间贸易就会越显著。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理论的比较1、要素禀赋论的贸易基于各国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的差异;产业内贸易是基于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2、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别产品的生产,贸易前相对商品价格就不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