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常文娟制作第八章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关系第八章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关系第一节中国对外经贸关系概述第二节中美经贸关系第三节中日经贸关系第四节中欧经贸关系第一节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概述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外贸发展速度外贸商品结构外贸市场结构外贸主体结构外贸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前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外贸总体增长缓慢。缓慢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束了长期封闭状态,外贸发展增速加快。•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进入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最平稳,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期迅猛发展阶段较快增长阶段1977年我国进出口额为148.04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36.7亿美元,同期我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0.91%降至0.64%。1951-1977进出口年均增长9.98%。缓慢发展阶段较快增长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束了长期封闭状态,外贸发展增速加快。•1978-2001年进出口年均增长15.9%。迅猛发展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进入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最平稳,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期。2002-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长26.1%,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世界排名由全球第8位跃升至第3,其中出口仅次于德国位列全球第2。2008年,进出口额达25616.3亿美元,是1949-1978年30年总和的15倍。外贸商品结构建国初期:由于产业基础薄弱,我国出口产品以粮食、生铁等初级产品为主,价值低、数量少。改革开放以后:依托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相继形成了轻纺产品、机电产品、IT产品等优势出口产业。1986年纺织品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转变。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1950年仅肠衣一项出口就占当年我出口总额的21.7%198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首次超过初级产品(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已从1978年的45.2%上升到95%)。外贸市场结构20世纪50年代外贸出口方向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20世纪60年代外贸出口方向为亚非拉国家20世纪70年代外贸出口方向为日本、港澳、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外贸出口方向为全方位20世纪50年代背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主要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香港等进行经贸往来,市场集中度高。1950年,仅俄罗斯和香港两地贸易额就占我当年出口总额的53.6%。20世纪60年代背景:进入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终止了同我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停止了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东欧国家也纷纷中国。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逐步转向第三世界国家,即亚非拉国家。世纪70年代背景:进入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获得突破性进展。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2年4月,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在这一阶段大大推进了和日本及美国的经贸易关系。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深化多边和区域经贸合作,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贸易伙伴已由1978年的40余个发展到目前的220多个,发展中国家占我贸易比重从1978年的42%提高到目前的48.6%。2008年,前5大和前10大贸易伙伴分别占我贸易总额的57%和75.9%,这一比例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11.2和10.9个百分点。1978年,我与最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仅为48亿美元,2008年我与7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与欧盟、美国超过3000亿美元。在深化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同时,我国还积极拓宽进口渠道,进口来源地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外贸主体结构从贸易主体看:由外贸总公司专营发展到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截止2009年4月份,对外贸易经营者达75.5万家。其中,国有企业2.4万家、外资企业32万家、民营等其它经营者41.1万家。三大类型经营主体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从1981年的99.5%降至2008年的23.9%,外资企业从0.3%提高到55.1%,民营等其它经营者从0.2%提高到21.1%。民营等其它经营者活力不断激发,2008年进出口同比增长27.3%,高于进出口整体增幅9.5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是国有企业的2.6倍,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互惠、对等原则外贸、外交互相配合原则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十大贸易伙伴(2005-2008,按照贸易额排名)中国与排名前十位的贸易伙伴的贸易额(2008)中国十大贸易伙伴(2005-2008)年份国家贸易总额(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值2005欧盟、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1159181.5%2006欧盟、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1402779.7%2007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1700078.6%2008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1944575.9%前十位的贸易伙伴的贸易额(2008)国家贸易额占外贸总额同比增长欧盟4255.816.6%19.5%美国3337.413.0%10.5%日本2667.910.4%13%东盟2311.29.0%13.9%香港2036.78.0%3.3%韩国1861.17.3%16.2%台湾1292.25.0%3.8%澳大利亚596.62.3%36.1%俄罗斯568.32.2%18.0%印度517.82.0%34.0%第二节中美经贸关系中美经贸关系概况中美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中美贸易摩擦中美经贸关系概况第一阶段:1979-1991年第二阶段:1992-2001年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中美经贸第一阶段(1979-1991)中美两国在1979年建交的当年,签署了《中美经贸关系协定》,协定中规定双方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经贸关系起点低:文革刚刚结束,中美建交时间短处于剧烈波动之中,稳定性差:中美经贸关系受政治因素影响,处于不稳定之中虽然每年双边贸易每年平均增加15.8%,但双边贸易额没有太大,中美贸易额1979年为24.5亿美元,直到1988年才超过100亿美元中美经贸第二阶段(1992-2001)从冷战结束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扩大并深化。中美两国政治关系开始相对稳定。1992年双边贸易额为148亿美元,2001年达到805亿美元,是1992年的5.5倍。中美经贸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中美经贸关系飞速发展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2008年,美国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主要问题政治问题市场准入和贸易平衡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纺织品贸易问题农产品贸易问题反倾销问题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问题1992年大选: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和纺织品贸易1996年大选:知识产权、贸易不平衡和纺织品贸易2000年大选:知识产权、贸易不平衡和中国“入世”2004年大选:知识产权、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和纺织品贸易2008年大选:知识产权、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产品安全在西方的选票政治中,政府的公共决策经常受政治压力的影响,政府寻求的是那些使其政治支持最大化的政策,这些政策通常反映的是那些最有影响力的自利集团的利益。市场准入和贸易平衡问题美方认为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中国的市场准入问题造成的不公平贸易:美国认为中国采取的“不平等的市场准入原则”是其对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中国限制美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设置贸易壁垒:美国认为:中国一直实行进口限制和外汇控制以及非常高的关税来保护国内工业和限制进口,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受到许多限制。知识产权问题造成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的根源是: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垄断和控制,进而轻易地源源不断地获取利益。美方:思维方式上推行的“非专属管辖”的主张,即不考虑行为发生地、被指控方的国籍或与国家执行司法权有关的情况,仅以有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作为采取行动的依据,这就给其自身无限的进行干预的权力。中方确实存在美方提出的对专利和版权的保护等问题,但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是发展中国家做得最好的。纺织品贸易问题2005年前:配额和非法转运问题2005年后:配额取消后带来的低价竞争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出口的内外部压力都增大美国业界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美国纤维制造商协会、美国棉花协会等六大贸易协会不断对我这种或那种纺织品提出设限要求农产品贸易问题中美农产品贸易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中国卫生检疫标准问题技术贸易壁垒问题美国要求开放市场美方不断指责中方使用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美农产品对华出口,在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中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中国开放谷物、肉类、水果、烟叶等市场。卫生检疫标准问题美方指责中方的卫生检疫标准不科学卫生标准:认为中国用卫生标准用来阻碍农产品和活牲口的进口美国西北部小麦问题:认为中国因黑穗病拒绝进口美西北部的小麦是不科学的苹果等果品贸易问题:认为中方为了防止地中海果蝇的传入仅解禁了美国华盛顿地区的苹果输入(1994年,中国动植物检疫部门决定,同意有条件进口美国华盛顿州苹果,国家动植物检疫总所和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签订了《美国华盛顿州苹果输华的植物卫生条件》)技术贸易壁垒问题以防止病虫害传播为目的的技术壁垒问题突出:2003年美FDA以食品安全原因为由拒绝中国625批次的农产品入境;美还以两国法规体系不等效为由,拒绝进口我熟制禽肉制品;在转基因农产品安全问题和向我出口大豆检疫问题上,美联合巴西、阿根廷协调一致对中国施压,要求开放市场,增加进口。反倾销问题美方:巨额贸易赤字、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影响、利益集团的影响、中国产品的直接挑战、美国就业状况不佳以及政治因素等是主要原因。中方: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力逐渐加大,进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这是根本原因;欠缺合理的外贸出口结构,特别是个别出口企业破坏国际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规则。对华出口管制问题对华出口限制包括美国政府和国会严格限制的高科技及产品、军民两用技术及产品、军用技术及产品。美国的出口管制最早始于冷战时候,其目的就是要保持它在世界上的科技优势和军事技术优势,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认为: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汇率第三节中日经贸关系中日经贸关系概况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中日贸易摩擦中日经贸关系概况发展顺利的70年代呈波浪式增长的80年代发展迅速的90年代2000-2006年2007年之后70年代中日经贸关系美国“联合欧洲和中、日来抵御苏联”的外交战略对日本的对华政策产生巨大的冲击,1972年9月中日两国政府发表了《联合声明》,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中日两国贸易发展迅速。中日两国进出口贸易额从1972年的10.4亿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89.1亿美元,增长了近9倍。日本对华日元贷款开始实施。第一笔贷款协议由谷牧于1979年9月促成,金额500亿日元,年利率3%,还款期30年。80年代的中日经贸关系80年代开始,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出现了美,苏,欧,日等多元国际力量。中日贸易呈波浪式发展总体发展很快,但受政治影响较大,进出口贸易有的年份出现下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因日本与欧美经济摩擦不断,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增长很快。日本对华政府援助货款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