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代理商的基本功3530517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FDI对陕西对外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姓名:刘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张根能20070301FDI对陕西对外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作者:刘洋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项本武.XIANGBenwu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财贸经济2009,(4)本文使用2000-2006年我国对50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和进出口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长短期贸易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及进口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的拉动作用相当大.(2)在短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及进口的长期稳定(协整)关系,对短期的出口及进口的抑制(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对短期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结果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相应的政策启示.2.期刊论文喻春娇.陶书巍关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再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2)本文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性进行了简要评价,然后通过Johansen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1985~2005年间FDI流入量与中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以及贸易总量的相关性,结论表明:FDI与中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总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流入的增长是导致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不是进口贸易和总贸易增长的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挥FDI对中国的贸易促进效应的政策建议.3.学位论文唐平娟知识禀赋的国际贸易效应研究2006在知识经济的大浪潮中,知识日益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现实同样反映在进出口贸易之中。知识贸易正逐步成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形式,蓬勃发展起来,但是中国在知识贸易市场上却处于逆差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知识禀赋的国际贸易效应对中国的贸易发展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了。本文围绕知识禀赋的贸易效应这一中心,首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知识是技术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的统一,并进一步就知识的商品化趋势和商品的知识化属性进行分析;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知识创新可以通过影响可贸易商品的范围、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规模经济等因素从而影响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由于知识可以创造,技术水平会变化,比较优势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只要知识创新优势可持续,那么贸易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在此基础上,采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就中国对知识生产部门的投入与中国的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知识投入与进、出口总额和出口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是进口总额和出口结构的格兰杰因,但是却不是出口总额的格兰杰因,说明与世界相比中国在知识要素上还不具备比较优势。最后从国家宏观和企业微观角度提出了加强知识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政策建议。4.学位论文徐洁香标准化的贸易效应及政策研究2008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标准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以及TBT、SPS措施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信息产业等。标准化一方面成为便利国际贸易的手段,对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却在被一些发达国家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标准化与国际贸易也因此成为WTO关注的新焦点。对于我国来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跻身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但我国标准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软肋。因此,为避免在未来发展中处处受制于人,我国必须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对待国际贸易方面的标准化问题,全面分析标准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和制定合适有效的标准化政策,以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效减少标准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本文以标准化的贸易效应为研究视角,首先构建了标准化的贸易效应的微观经济理论模型,然后具体分析了标准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效应,并从实证角度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标准化政策建议。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首先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后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方法借鉴,并分析了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从而奠定了本论文的研究价值;最后扼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首先阐释了标准化与技术标准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其次分析了当代国际贸易新特征与标准化的紧密关联性及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即标准化是国际贸易的技术基础、标准化是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标准化是国际贸易中优势产业形成的关键、标准认证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但由于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等原因,以技术标准为手段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客观存在,而且技术标准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领域,在WTO规则中存在的空间很大,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技术标准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然联系,技术标准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本章进一步分析了WTO从标准的制订、采用和实施方面以及对发展中成员享有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方面等对与标准有关的措施进行了合理的贸易规制,从而使其对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章建立了一个双寡头模型对标准化对不同技术水平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提高其技术标准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促进作用,而技术水平先进的国家提高其技术水平不仅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限制作用,而且可以使得本国厂商的利润和销售量增加,外国厂商的利润和销售量减少。如果各国厂商的技术水平存在差距,那么进口国提高技术标准会导致贸易从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转移到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果均衡状态下存在国际贸易,技术先进国家福利水平最大化技术标准一定高于使得世界福利水平最大化的技术标准,并且和世界福利水平最大化的标准水平相比,该国厂商的产量和利润都增多,而其它国厂商的产量和利润都减少。因此,技术水平先进国家的技术标准成为本国政府进行贸易保护的政策工具。第四章首先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与标准化入手,分析认为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事实、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性以及我国贸易品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必然会受到标准化的影响。然后以我国作为出口国,从局部均衡的角度,分析了主要贸易伙伴标准提高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出口贸易效应,在分析的时候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进行考虑,在短期内,标准化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效应主要是负面的,表现为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条件恶化效应。而在长期情况下,标准化有可能对我国的贸易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贸易量增加,同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最后分析了标准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现实影响,从而为第七章的分析奠定理论和现实基础。第五章将标准作为虚拟变量引入引力模型,建立了适合双边贸易流量分析的贸易引力模型,利用多国05类商品(SitcRev.2商品分类法中的蔬菜和水果)的双边贸易数据,借助Eviews6Beta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普通OLS或PooledEGLS(Cross-sectionSUR)模型估计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以下几种情况:国外(以日本为例)农产品、食品等标准的提高对从我国进口05类商品会产生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我国农产品、食品等标准的提高对我国05类商品出口能够产生贸易促进效应,但由于我国农产品、食品等标准化水平仍然较低,这种效应很有限,而我国农产品、食品等标准的提高对我国05类商品进口基本不能产生贸易保护效应,发达国家低质产品仍然能够进入我国市场。从而为第七章的分析提供实证支持。第六章以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为例分析了标准认证的出口贸易促进效应,首先从总体角度、地区性角度及单个企业角度对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数据,利用协整分析验证了标准认证与我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即标准认证数量每增加1%,将会引起出口贸易额增加0.253%;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标准认证与我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质量体系认证数量的增加是出口贸易增长的原因。从而为第七章的分析提供另一个实证支持。第七章首先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前面的分析为基础提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标准化政策建议。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缺乏话语权,我国GB标准远未形成标准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弱,这使得我国产品质量较低,在出口时受到发达国家标准的限制,同时在进口时不能有效阻止发达国家低质量产品的流入。因此,我国必须不断更新完善标准化体系,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接轨,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大标准化国际参与度,提高我国标准化的国际关联度和影响力,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GB标准品牌;完善我国标准化发展的支撑体系;同时做好标准的国际认证、认可与互认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5.期刊论文张晓京.于渤FDI对我国国际收支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中国市场2009,(1)为了验证FDI与东道国的贸易关系理论,本文从国际收支角度对FDI与我国贸易差额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1983-2007年数据,使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FDI与我国贸易差额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因此,建议长期坚持合理、有效引进外资的政策.6.学位论文王平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困境求解:基于FDI流入的视角2009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生产第一大国。但是,我国既非农产品贸易大国,更非农产品贸易强国,入世后更是出现了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且不断扩大的现象。对此,国内外学者各抒已见,本文将从一个鲜有涉及的视角——我国农业部门的FDI流入,提出有助于缓解我国农产品贸易困境的措施之一。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分别从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贸易差额的结构方面以及EN、ITT和TC等指标所反映的贸易竞争力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困境的现状,结果显示:一方面,我国低附加值为主的农产品出口结构无法满足当今各国对加工和食品形式农产品贸易的进口需求,这是造成我国农产品贸易困境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风险越来越大,差异化同类农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且大部分农产品贸易竞争力都在下降。由此可见,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和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我国农产品贸易困境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对我国农业部门FDI流入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理论推导。其一,通过供需曲线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得出结论:FDI流入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量显著增大;其二,采用Goldberg和Klein(1999)的动态理论模型,对农业部门FDI流入的贸易效应进行一般均衡分析,发现农业部门FDI的流入有助于解决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困境;其三,农业部门FDI流入可通过公司内贸易、技术溢出和产业结构优化等传导渠道,来缓解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困境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总量分析和渠道分析的角度,实证检验我国农业部门FDI流入的贸易效应。前者利用我国1983~2007年的农业部门FDI流入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量,对农业部门FDI流入的贸易效应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表明农业部门FDI流入有着很强的进出口调节作用;后者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利用灰色系统分析法进行渠道分析,发现农业部门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