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贸易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一、何为中东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共同协议构建的所有货物贸易逐步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建立开放和竞争的投资机制、便利和促进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的贸易区。目前,东盟有10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加上中国,共有11个国家参加这个自由贸易区。二、东亚合作的进程东亚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现阶段主要是指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的合作(即“10+3”)。而考察其历史,可追溯到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设想(后改称“东亚经济核心论坛”)。不过,由于该设想带有比较明显的对抗美国霸权的倾向,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致使日本和韩国态度暧昧,故被束之高阁。但到了1995年,东盟国家首脑在泰国举行会议,正式提出了召开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倡议。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在12月15日,东盟、中、日、韩领导人(当时是“9+3”,柬埔寨加入东盟后改称“10+3”)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21世纪东亚的发展前景、亚洲金融危机、深化地区经济联系等。1998年12月第二次东亚领导人会议在越南举行。这次会议取得了具体的成果,把东亚合作推向务实的方向。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加强地区合作,克服金融危机,恢复地区经济增长和促进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第三次东亚领导人会议于1999年11月在菲律宾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推动东亚合作的原则、方向和重点领域达成了共识,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于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这次会议就落实1999年领导人声明的合作重点提出了具体措施,肯定了2000年5月财长会议就货币合作达到的“清迈协议”——推动东亚各国之间建立货币互换安排;就金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进一步落实的行动计划;就加快湄公河流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行动计划。同时,领导人还同意就建立东亚自由贸易投资区和全面经济合作问题进行研究。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于2001年11月在文莱召开。会议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还是令人瞩目的:(1)领导人表示了继续推动东亚合作的决心,并且指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研究小组”就如何落实“展望小组”提出的关于东亚合作的长期设想建议进行研究,并向领导人提出落实的意见;(2)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决心努力推动东亚合作,一致同意设立经济部长和贸易部长会议以及工商论坛;(3)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就建立紧密经济合作关系达成共识,宣布用10年时间建成自由贸易区。这成为文莱会议的最引人注目的新闻和最重要的成就。2002年5月14日,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议在北京举行。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于2002年11月在金边召开。本次会议就10+1,10+3,反恐怖主义合作等实质性问题各国领导人进行磋商。第七次领导人会议于2003年10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这次会议取得了多项成果,把东亚合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0+3框架内的10+1合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东盟与中国,东盟与日本的双边合作又有了新的突破。中国在会上提出了深化东亚合作的四项建议,即:(1)研究“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2)推进财政、金融合作,建立“亚洲债券市场”;(3)加强政治、安全合作;(4)拓展社会、文化、科技合作。目前,10+3的合作已形成领导人峰会——外交部长会——司局长会及专业部长会议等较完善的机制,这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十分有利。第八次领导人会议于2004年11月29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与会领导人就加强合作方式和机制及未来发展交换意见。根据会议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道2010年,将正式形成一个人口超过17亿,经济总值达24000亿美元的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九次领导人会议于2005年12月12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与会的领导人围绕着“一个憧憬,一个特性,一个共同体”的主题,重点就进一步加强东盟内部团结与合作以增强东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是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的推动下提出来的。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EconomicIntegration)是指若干国家或地区通过条约组成集团,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集团成员间实行不同程度的政策协调与合作,以谋求成员间经济的共同发展①②,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1962年匈牙利经济学家贝尔·巴拉萨(BelaBalassa)在其编著的《经济一体化理论》②③中对经济一体化作了广泛和深入的分析,并最早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五种形式,亦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具体的区别请看下表)。他认为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是全球统一,就是将不同国家的经济整合成一个经济实体。主要特征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但每个成员可保持各自独立的关税结构一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系较为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中级阶段,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实现了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四个方面的自由流动关系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阶段,经济联盟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完成顺利运行的政策方面的紧密协调,此阶段完全经济一体化不仅实现经济联盟的目标,还实现每个成员国在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合作或政策协调非常紧密。如果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促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提出的外部条件,那么近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则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坚实的内部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双方的长远战略利益相吻合,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全面发展,符合双方根本利益,这些根本利益,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内部动力源。三、东亚合作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东盟和中国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得到了加强。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而中国则是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最近的10年中,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年均增长20%。2001年,中国对东盟出口从1991年的41亿美元增长到183.85亿美元,对东盟的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为6.9%。2002年前3个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85.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但东盟对中国贸易份额仍然很小,约为8%。在1991~2000年间,东盟对中国出口份额从5.7%上升到6.9%,对中国进口份额从6%上升到9.9%。随着中国及东盟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双边要求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大市场。这将对各成员国以及亚太和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主体一、中国—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和趋势在平等、双赢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的在于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提高地区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并吸引投资。其目标是提高各国效率以面对在第三方市场的激烈竞争,为双方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优惠的市场准入待遇。促进整个东亚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形成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共同体。一方面对东盟而言,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地区经济联系格局和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有很强的辐射力与带动作用,对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东盟国家长期以来实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连成一体,为东盟国家销售市场的拓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特别是中国现拥有13亿人口,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进口产品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东盟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品种和数量将迅速增加,由于出口增加带动的国内投资也将增加,由此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有力地促进东盟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经济的发展看,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结构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及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等经济、社会目标,就必须正确地选择参与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以此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营造一个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个战略支撑点,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的地位二、自由贸易区带给双方的优势中国及东盟各自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首先是中国加入WTO为双方存在的贸易投资等制度因素障碍扫清了道路。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近年来大幅度降低关税,减少并取消非关税壁垒。另外,我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商机。同时,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也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与参照,进而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总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各国均会从中得益,从而实现双赢格局。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双方获得“贸易创造”效应所谓“贸易创造”(tradecreation)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著作《关税同盟问题》中提出的,指区域经济一体化引致区内具有较高产品成本的成员方的国(区)内需求向具有较低产品成本的成员方转移,从而提高了区内国际分工水平,使区内各成员方充分获得国际分工的效益。自由贸易区建成后,随着贸易壁垒的消除、关税减让(或实行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区域内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得到提高,贸易结构的改善,促使区域内的专业分工和资源在比较优势的作用下,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从而产生的经济效应将极大地促进区域内、外贸易的发展。据东盟—中国专家组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模型(GlobalTradeAnalysisProject—GTAP)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结果来看,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使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加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55.1%,以此拉动东盟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9%和0.3%。③①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将采取优惠的投资政策,实现投资自由化,刺激投资的增长。这种增长可以分为刺激区域内投资效应和吸引区域外投资效应两种。例如,由于本国有关企业的产品成本比某成员国高,企业为寻求较低的生产成本就把工厂转移到某成员国,从而获得区域内投资增长效益;一些非成员国由于害怕他们产品的歧视,纷纷到自由贸易区内投资开办工厂,以避开自由贸易区的统一对外关税,从而使区域外投资增长。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还可以有效避免区内各国及企业间为争取投资所进行的无序竞争。市场范围的扩大及市场的协调将使区内投资环境更优越,待遇更优惠,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区域外资金,也能有效避免区域内资金的外流。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消除投资障碍,相互提供的优惠政策将促进双方投资量的增加、投资结构的改善,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3.提高中国、东盟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发言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将形成一个具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的区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从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按人口计算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集团。此261①“ForgingCloserASEN-ChinaEconomicRelationsinTheTwenty-FirstCentuy”,Http:PP外,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GDP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东盟国家的GDP增幅可能达到0.9%,总量增长54亿美元;而中国的增幅可能达到0.3%,总量增长为22亿美元,从而提高中国、东盟的经济实力。通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建立适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