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概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Shanghai)PilotFreeTrade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9月24日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联合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共同举办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首席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召开。•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一、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必要性二、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在上海的原因三、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五、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FTZ与FTA•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缩写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指多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之间做买卖生意(贸易),为改善买卖市场,彼此给予各种优惠政策;至于怎样做买卖,不是某一国说了算,而是在国际协议的基础上多国合作伙伴一起商议制定游戏规则,按多国共同制定的规则进行.FTZ与FTA•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TradeZone缩写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买卖(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的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过路费(关税)。•与国际上传统自由贸易区(FTA)不同的是,传统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一起玩,游戏规则多国共同制定;而这种方式是一国在自个的地盘玩,自己地盘自己做主,游戏规则自个制定。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建立自贸区?知名经济评论家叶檀在《南方都市报》撰文,指出了两个主要背景:一是在WTO框架下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验。二是寻找改革突破口的时机已经到来。WTO框架下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验•首先,在WTO框架下,各国在小范围内寻求更开放、更自由、更特殊的贸易渠道,如中国与东盟、瑞士,韩国与欧盟、美国等11个经济体,美加墨三国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小范围内的贸易在低税、便捷的通道下进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由于签署协议国享受特殊待遇,贸易金融商业自由度更高。WTO框架下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验•譬如,韩国成为自由贸易协定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其电子、汽车等产品出口甚至上升六七倍以上。如2011年7月1日起生效的欧盟和韩国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将在未来5年把工业和农业等部门的贸易关税减少98.7%,并在未来取消所有关税。韩国之所以目前在贸易领域强于日本,与推进自由贸易协定密切相关。WTO框架下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验•由于地缘政治等关系,中国自贸协议推进不力。•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启动,但经济体量更大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今年启动第一轮谈判,7月底举行了第二轮谈判,中国与主要出口地美国、欧盟的自贸协议更是遥遥无期,只是与瑞士签订了自贸协定。•更严峻的考验是,由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行情股吧买卖点)伙伴关系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行情股吧买卖点)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均将中国剔除在外。•TPP涵盖的农业、金融等领域内容恰巧是中国贸易的最薄弱环节,而TTIP则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贸易量,足以对世界贸易规则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被排挤在世界主要自贸协议之外,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被排除在主要自贸体系之外,对未来发展十分不利,贸易空间将日益收窄。•由此,上海自贸区的试水不仅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多极未来的新拐点,甚至也可以看作是对世界贸易伙伴关系渐成格局的一种反应。寻找改革突破口的时机已经到来•其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站到了新的历史关口。中国国内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严峻挑战,各项关键性改革举措,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各类资本具有平等地位、破除权贵资本等如箭在弦,如果不改革,中国将步入失落的二十年,只能背水一战。•大范围开放,其间风险不可预料,不开放又不行,此时重拾成功经验十分必要。•中国经济改革到了制度改革的深水区,不改革则全盘皆输。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不改革,政府主导投资经济的模式不可能改观;不改革,房地产(行情专区)依赖症不可能摆脱;•不改革,中国出口低端制造品,以环境与苦力换外汇的路将越走越窄。•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现实倒逼的结果。寻找改革突破口的时机已经到来二十年前以深圳为突破口发展市场经济,现在以上海为突口增加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测试银行业开放、离岸金融市场、汇率部分市场化的压力。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重镇,一旦取得突破则可推广到全国,与香港相比对内地的示范作用更强。上海能够成为中国贸易、金融的突破口,重拾亚洲第一城市的辉煌吗?这对于上海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在上海的原因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为什么会设在上海?•历史渊源:邓小平的遗憾•现实考量:得天独厚的区域基础和经济环境历史渊源:邓小平的遗憾•“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要从邓小平与上海的关系说起,邓小平从1920年至1994年这70多年中,曾数十次到过上海,他晚年更是连续七次在上海和上海人民共度新春佳节。可以说这70多年,邓小平见证了上海经济发展的活力和能量。•上世纪90年代初,站在黄浦江边的邓小平不无遗憾地表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他坦言:“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他自责:“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1990年,邓小平在上海欢度春节回到北京后,向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语重心长地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我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3月3日,他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又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他还特意请李鹏同志负责抓一下浦东的开发和上海的发展问题。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作出关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将此作为今后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这之后,浦东一举奠定了其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地位。•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众所周知,李克强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成立的最积极推动者,在证监会与银监会罕见的双重否议下,李克强办公室逐条批复意见,坚定地表达出对于中国经济深入改革的支持与肯定态度。•无论是对简政放权的诉求,还是深入改革开放红利,打开自由的金融市场局面,高标准的自贸区国际制度规则与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不谋而合。中国第一个自贸区的出现无疑迈出“经济升级版”齐步走最强劲的第一步。得天独厚的区域基础••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包括了外高桥港、洋山港、浦东空港等三个枢纽港,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呈现“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得天独厚的区域基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批准时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深水港区,是全国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2010年,外高桥保税区在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上海外高桥保税区[2]是设有隔离设施的实行特殊管理的经济区域,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出入,得天独厚的区域基础•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家区港联动试点项目,是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规划的现代物流园区,享受保税区和出口开发区的相关政策,2004年4月15日经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通过,封关运作面积1.03平方公里。园区于2006年底基本建成,投资总额33亿元人民币。得天独厚的区域基础•洋山保税港区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由保税区陆域部分、东海大桥和小洋山岛港口区域三部分组成,其中陆域部分面积6平方公里,设有口岸查验区、港口辅助区、仓储物流区、国际中转区、采购配送区、加工制造区、商贸服务区等功能区,主要发展和提供集装箱港口增值、进出口贸易、出口加工、保税物流、采购配送、航运市场等产业和服务功能,岛域部分是集装箱深水港码头作业区域,包括洋山深水港一期、二期码头,面积2.14平方公里,是集装箱装卸、中转的功能区域。得天独厚的区域基础•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59平方公里。机场综保区充分发挥其亚太航空复合枢纽港优势,积极打造“临空服务创新试验区”,已引进包括电子产品、医疗器械、高档消费品等全球知名跨国公司空运分拨中心以及百多个融资租赁项目。浦东机场综保区已逐步形成空运亚太分拨中心、融资租赁、快件转运中心、高端消费品保税展销等临空功能服务产业链。•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流域的交汇点,紧邻货邮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的浦东国际机场,又处于亚、欧、美三角航线上,具有很强的对外对内辐射能力。机场综合保税区将依托长三角腹地雄厚的经济实力,利用浦东机场丰富的航线资源与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步形成亚太地区的航运枢纽。得天独厚的区域基础•其一,上海自贸区集合了四大海关特殊监管区,拥有丰富的保税区、综合保税区运营经验,为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基础。•其二,上海自贸区涵盖了三大外高桥港、洋山港、浦东空港等三个枢纽港以及洋山保税港区,是重要的物流集散地,能为经济试验区提供良好的货运基础。得天独厚的经济环境•上海有很好的经济基础。1990年初,借着浦东的开发,上海成为了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重地。2010年以后,中央陆续批复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即“四个中心”)。•然而,近几年,上海经济一路下滑,增长放缓的上海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对上海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声音其实一直存在,“四个中心”曾被视为重要的政策红利支持,但一直缺乏一个可以承接政策创新的载体,自贸区于是被寄予了厚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区域,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12年,试验区所涵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合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1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税务部门税收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商品销售额109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物流企业经营收入4041.4亿元,其中物流业收入8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一、总体要求•二、总体目标•三、主要任务和措施•四、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一)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二)探索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一、总体要求: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二、总体目标: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