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一个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另一个是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分别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进行了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所谓是各有千秋。中国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极端进口替代型战略使中国经济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国实行的是极端的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在这一时期,我国大力进行进口替代工业的建设,一些基础原材料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时,我国出口及贸易收汇主要依赖农副产品及矿产品。出口的目的是为了支付基本的进口所需的外汇,而进口则主要是为了建立自主的工业基础。这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然而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特别是保护缺乏效率的工业带来的扭曲,如利息率定值过低(导致本来稀缺的资本流向了一些低效率的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比重过大),本币定值过高从而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强化了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以及在封闭自守的状况下缺乏国际交流带来的国际竞争能力低下,国民经济低效率运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鉴于进口替代政策的不良影响,我国此后进口替代型政策逐步减少,出口导向型政策不断增加,从进口替代发展战略逐渐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转变。(二)日本、亚洲四小龙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示范作用二战后,日本抓住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直接在原来进口替代模式的基础上转向实施出口导向模式,以增加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取得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国际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随后,亚洲的“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也于上世纪60年代效法日本,由进口替代转向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实行鼓励和刺激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和措施,同样开始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至上世纪80年代时,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1960年至1979年的19年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香港为7%,新加坡为7.4%,韩国为7.1%,台湾(1960年.1978年)为6.6%。而同期所有中等中收入国家的此项指标仅为3.8%。接着泰国和马来西亚也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实施出口导向模式,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1974年~1993年间,上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5%,是西方发达国家的2倍。可以说出口导向模式的实施推动了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日本、亚洲四小龙及其他国家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成功对中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国际贸易一些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目前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以下三种理论对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带来的经济增长给予了解释,这些理论为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1)、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按照劳动生产率或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从事生产,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本国可以改善国内生产要素的配置,带动经济的增长。(2)、新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本国政府凭借生产扶持、出口补贴等出口激励政策和关税、配额等进口保护手段,使国内具有动态规模经济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或者使具有静态规模经济的企业在市场上谋取更大份额,实现垄断利润由国外向本国转移,增加本国的国民净福利。因此,由出口鼓励政策带来的出口扩张,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并通过提供信息交流渠道和引入竞争机制等途径,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3)、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理论认为,出口的增加会导致出口企业收入以及其他企业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生产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增加收入,引发新一轮消费需求的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产生数倍于最初出口收入增量的增加,即所谓乘数效应。在这三种理论中,第一、二种理论更多注重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变化,第三种理论主要考察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一)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出口增长带动了生产和就业的增加,这不仅提高了出口部门的收入水平,还扩大了出口部门的投资规模,带动了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这双重作用将导致总需求增加,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随着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外贸易总量有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366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6%。2001年我国实现进出口总额5098亿美元,其中出口2661.55亿美元。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2亿美元。201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8667.6亿美元,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金额(亿美元)年份1978-2012年中国贸易状况进出口总额出口额-20-1001020304050增长率(%)年份1979-2012年中国贸易增长率进出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在同期,我国净出口总额与我国GDP的比值越来越高,2001年为1.702%,2007年高达7.562%左右,增长了344.27%。对外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外贸易的快速增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递减的态势。-6-4-20246810比重(%)年份1978-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顺差/GDP(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外贸易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的发展促使国内生产要素的流向发生变化,生产要素越来越多地流向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相应扩大。此外,市场需求的转移促使一些传统或劣势产业淘汰出局,一些新兴或朝阳行业不断涌现,从而有助于形成新的产业结构。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的转变。从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持续下降。2001年,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9%,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0.1%。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成品类产品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征明显的机械与运输设备类产品所占的比重快速攀升,并在2000年超过了1/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家电、手机、电脑等产业原来是我国的弱势产业,主要依赖进口,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就是一个很的说明。(三)缓解了中国就业紧张的局面对外贸易会影响国内的就业量和就业结构。一国进口的大量增加,给国内与进口相关的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可能导致有关企业失业人数的增加。相反,出口的大量增加引起出口企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扩大国内就业量。因此,进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就业量和就业结构。我国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直接吸纳了就业人员大约1亿(占总就业的1/7)。其中,纺织品贸易直接吸纳就业人员大约2000万,间接就业人员大约l亿,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劳动力,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对外贸易扩大了市场范围,生产企业不仅可以摆脱国内市场的局限,而且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状况,安排生产规模,配置生产要素,以获得规模经济利益。目前,我国包括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和一般消费品在内的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50%以上;彩电、笔记本电脑占40%以上;手机占30%以上。由于面向出口的大规模生产,使得我国很多产品实现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五)扩大资源利用对外贸易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不受国内产品市场的限制,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促使本国资源更有效地配置,使资源流向效率最高的生产领域,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外贸易,我国可以利用外国的资源如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机器设备,以补充本国生产资源的不足。(一)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从微观上看,出口企业为了短期经济利益或完成出口指标,重出口规模、轻经济效益,采取以量取胜和低价竞争的策略来扩大出口规模,其结果造成竞争无序,数量猛增,肥水外流,贸易条件恶化。从宏观上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出口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试图通过保持出口的高速增长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因而忽视了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二)出口结构不合理从出口贸易方式看,出口产品是以加工产品和贴牌生产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加工贸易约占出口总额的60%,已超过一般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并占有很大的比重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加工贸易引进的技术质量不高,产品增值率低;加工贸易波及效果差,很难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市场完全由外商控制,企业利润的大部分被转移到境外。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品仅占30%,而且三资企业已成为主要的出口主体。(三)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净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在逐渐的上升,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隐忧。010203040506070依存度(%)年份1978--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上升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升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加大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和政治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会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国家。而且,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局势动荡起伏,突发事件较多,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经济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势必增加外向型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由于我国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外需波动已成为经济运行中不得不面对的风险。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或国家政治出现重大事件时,中国经济将会受到事先难以预测的打击,事态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我国独立决策的力。(四)造成资源浪费与紧缺。在出口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企业不惜代价扩大资源产品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资源紧缺状况。扩大出口势必造成大量资源流向出口部门,而出口部门的低效率生产必然造成资源紧张与浪费,资源使用效率下降。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增强了对国际资源产品的依赖。目前,我国原油、铁矿砂、氧化铝、铜矿石等进口依存度高达40%到90%,进而制约了我国的议价能力,并引起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和防范。此外,由于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廉价货币和廉价环境成本(有些是人为造成的)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础,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国家只能大力发展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靠它们来实现经济增长。结果,低端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了很大比重,产业结构有可能锁定于低端化,这与产业逐步升级经济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五)国内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并且成为最大的产品出口部门。由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扩大,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并且消耗和排放大量的能源资源及污染物。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的低成本,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工业产品占绝大部分,并且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往往也同时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品。即使有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我们也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