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贸易大事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贸易大事记文字资料搜集整理:梅羽,崔向昆,冯滨滨图片资料搜集整理:南熙政,张楠图文排编兼PPT制作:李云龙组长兼演讲者:程磊古代对外商贸的辉煌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中国就已有了因与中东和欧洲地区的贸易往来而著名的“丝绸之路”;唐朝政府实行自由开放的商贸政策,唐都城长安更是成为了连接东西方商业文明的政经文一体的大都会;元时,中外贸易随着元统治者的扩大版图的行为而愈加发展,与多达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至明清,虽然统治者屡屡实行自守消极的贸易态度,但通过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的方式仍然与诸国有着贸易往来,我国贸易的优势对他国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历史上对外贸易事件中的三例茶马古道贸易出口外销瓷贸易鸦片战争时期的港口通商贸易一.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路线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至今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历史已经证明,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历史意义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二.外销瓷贸易在拉丁语系里,CHINA意瓷器,瓷国。外国人最早认识的China就是外销瓷。早期瓷器出口陆路和海路都有。明青花通过丝绸之路到中亚和阿拉伯半岛,一般人以为这是主要的路线,其实不然,海路贸易唐已有。古代中国瓷器出口到世界各地,在各大洲都发现中国古瓷片,各大洲古瓷片代表的年代不一样,反映了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过程。历史进程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输出的地区与国别有: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德化陶瓷总站)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与外销瓷有关的趣闻瓷器自16世纪以来,一直是国外最畅销的产品,其原因除了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瓷器价廉物美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富有东方民族色彩的瓷器,作为盛食器不仅可以代替简陋的木器、陶器和昂贵的金属器,同时作为珍贵的艺术品,陈设在宫殿、花园里也可以显示高贵富有的身份。当时在世界各国上层社会里,无不以珍藏中国瓷器为荣。有一个传说这样描写中国瓷器受欢迎的程度。明代正统年间,朝廷举办盛大国宴招待各国宾客,不曾想宴会之后,许多精美的青花瓷器不翼而飞。原来这些隽秀雅致的青花瓷器,令外国使臣眼界大开、爱不释手,忍不住揣进怀里,顺手牵羊带回国去了。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中西亚地区,人们将青花瓷奉若神器,他们相信青花瓷有预防食物中毒的功能,若食物中放有毒药青花瓷就会改变颜色。在西亚伊斯兰教国王的宫殿内,成千上万件青花瓷器堆放在地上,或悬挂在墙上,或摆存在里。在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甚至用青花瓷装饰城门、墓壁以及墓柱。在东南亚地区青花瓷也是人们用来作为随葬的主要物品,在墓葬中常常成套出土。可见国外人们对青花瓷的崇拜程度。历史意义以外销瓷为引导,加强了与其他东西方经贸的交流互通有无,利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我国传统瓷器的种类样式,并提高了整体水平因适应外销而产生的特殊图案纹饰因互通而产生的特殊器型样式三.鸦片战争时期的港口通商贸易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订立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向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口通商,由此产生了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制度。从1842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到1930年代开放广东中山港止,清朝通过签订条约形式被迫开放的口岸和自行开放的口岸达到104个,再加上胶州湾、旅顺口和大连湾、威海卫、广州湾等四个租借地和香港、澳门两块殖民地,可供外国人通商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了山西、贵州、陕西、青海、宁夏等少数省份,中国绝大部分的省份都有了多个通商口岸。尽管各个通商口岸都在不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就全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分布在沿海、沿长江的口岸,特别是沿海口岸。通商口岸贸易的重大历史意义从近代史的角度来看,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之起点和重心。早期中国现代化事业与事业,大都以通商口岸为起点,从而将其影响扩散至内地,令内陆城镇景观出现空前变化。首先,就政治方面而言,通商口岸与租界的形成是西方列强炮舰外交与中国政府丧权辱国象徵,如何收回租界与在华外人特权遂成为民国时期中外交涉之重要课题;此外,租界与中国革命关係密切,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于租界发行反满刊物,组织机关联络同志与策动起事,事败后逃入租界匿藏;军阀溷战时期,西方军火商从租界走私军火,助长中国内战,租界亦成为下野政客与失势军人之逋薮。第二,就文化思想方面而言,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教育事业中心,西方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开拓之教育事业与文化机关,对中国国人民智启迪与改革思想广泛传播意义重大,该等文化与教育事业培养出一群接受西式教育与知识的「新知识分子群」,成为近代中国改革运动的领导骨干;此外,通商口岸内外国居民享有之特权及华人所受到不平等待遇,有利中国民族主义广泛传播及民族运动兴起。外国新思想经通商口岸的新闻出版事业传至中国,经知识分子重新诠释与宣扬,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起了极大贡献。第三,就经济方面而言,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新式生产事业与商业中心。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全汉昇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全国工厂总数171家,佔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全国工厂总数1,975家,佔全国工厂总数42.4%。至于贸易方面,1900年上海直接对外贸易货值为204,129,362海关两,佔全国总值55.16%;1930年上海直接对外贸易货值为992,409,356海关两,佔全国总值44.64%。可见通商口岸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就社会演化而言,通商口岸孕育中国近代新兴社会阶层。通商口岸工商业兴盛造成城市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形成与发展。前者一方面以通商口岸为活动基地,依靠西方列强所给予的法律秩序保障自身权益,另一方面以传统商业网络与个人地缘关係为基础,拓展个人事业,以有异于传统商人姿态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与现代化建设,成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之社会阶层;后者则为近代工业化的派生物,洋务运动建设促成新式製造事业诞生,马关条约后在华外资工厂大规模建立,外资与华资新式生产机关吸引大量农村人口流入通商口岸寻求生计,造成近代工人阶级之形成,为1949年后中国工业技术人员培训奠下坚实基础。积极的作用通商口岸是中国与世界发展潮流的结合点,便利西方思想文化科技的进入,从而有利于中国了解世界。外商在通商口岸开办企业、进行早期资本输出等,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也诱发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利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利用比较优势或相对优势使近代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便利了中国学习外国长处和引进技术。对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产生了影响。消极的影响大大冲击了中国近代的小农经济,外来的商品和资本使中国原来自给自足的经济无法在进行下去。进一步造成了人民的生活贫困,让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这些口岸的税收等部门后来大多由外国人掌控,并且后期这些口岸成为了鸦片等外来商品进入中国的主要途径。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鸦片,使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